第123章結局章2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順天府,外城。
已是申時三刻,薄西山,雲霞輕攏,院內的丁香樹披著一身璀璨暉光,靜靜矗立。竹竿上晾了幾件男子的外袍,在晴朗的
頭下曝曬一天,衣袍已經乾透,一個梳辮子的小丫頭踮起腳跟,把衣裳一件件疊整齊,陸續收進竹簍裡。
楊嫻貞頭梳桃心扁髻,簪雙股銀素釵,戴金絲狄髻,穿一件香紗地納繡萱草石榴紋褙子,銀紅細布領襖,
青布百褶裙,坐在窗下,手裡正飛針走線——她想給丈夫孟雲暉做一隻招文袋。
孟雲暉是文官,每天去衙署報道,少不了要隨身攜帶筆墨、文具、印章和其他一些零零碎碎的小東西。他不講究,不管是文具還是碎銀子,一股腦往衣袖裡的小兜,要用的時候,掏掏摸摸,得翻找半天。不僅不方便,還容易遺失物件。
楊嫻貞從小苦練女紅,府裡繡房的婆子都沒她手藝好,不一會兒的工夫,她就把招文袋做好了,裡層是皮革,外面是堅韌耐磨的厚布,沒有繡上花紋,樸素大方,孟雲暉應該會喜歡。
鴨蛋大的紅漸漸墜入翠微群山之中,罩在窗前的光線越來越暗淡,楊嫻貞把招文袋放在雕刻福慶如意紋小炕桌上,幽幽地嘆口氣。
她是庶女,姨娘年老衰,早被父親忘在腦後,她
情愚笨,不會甜嘴哄長輩喜歡,也不受父親喜愛。太太生了五個兒子,兩個女兒,一窩半大小子,鬧得她天天犯頭疼,實在沒有
力照管庶出的兒女,乾脆讓各房姨娘自己教養子女。
她跟著姨娘長大,學著姨娘怎麼討好太太,怎麼和府裡的管事媳婦打道,怎麼在各房姨娘哥哥們的紛爭中明哲保身。
那段子,憋屈是憋屈,但她們母女相依為命,過得很快樂。
十一歲那年,姨娘對楊嫻貞說:“貞兒,你不能再學我了,我生來下賤,只能給大官人做小老婆,一輩子做小伏低,抬不起頭。你不一樣,你是閣老家的孫女兒,以後肯定是富貴人家的正室太太,從今天開始,你得跟著太太學。太太是好人家的千金小姐,你能學到她的三成本事,姨娘就放心了。”從那天開始,楊嫻貞堅持每天去給太太請安,一年三百五十,天天晨昏定省,風雨不輟。太太不趕她,她就厚著臉皮待在正房不走。
太太知道她年紀大了,該學些內宅的處事手段,由著她跟在身邊學習,偶爾還會指點她幾句。
十六歲時,楊嫻貞出落得眉目清秀,亭亭玉立。同輩三十多個堂姐妹中,她的容貌只是中上,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聰明的,但卻是最受太太倚重信任的。
所以大官人看中孟雲暉,想把他招進門當乘龍快婿時,太太頭一個想到的是楊嫻貞。
楊家的嫡女只會和京中的世家大族聯姻,孟雲暉出身太低,楊家看不上,但如果送出去一個庶女,就能把新晉進士拉到楊家派系中,倒也划算。
楊嫻貞從沒想過要和嫡出的姐妹相爭,能嫁給年輕俊朗的孟雲暉,她和姨娘都很滿意,甚至可以說是欣喜若狂。要知道,她的庶姐姐,好幾個嫁的是四十多歲的老鰥夫。
出嫁那天,姨娘揹著人抹眼淚,“貞兒,只要楊家不倒,女婿就得敬著你。可男人和女人過子,光有敬重
本不夠!女婿年輕,臉皮
,你得耐著
子和他相處,千萬不要因為他出身低就瞧不起他。男人啊,最恨女人看不起他,尤其那個女人還是他的
子。”姨娘的擔心完全是杞人憂天,楊嫻貞怎麼會看不起孟雲暉呢?他那麼溫和有禮,那麼儒雅博學,那麼自信從容,天下的事,沒有他不知道的,彷彿什麼都難不住他,什麼都困擾不了他。
和他相比,楊嫻貞除了閣老孫女這個身份,還有什麼?
她甚至聽不懂孟雲暉偶爾觸景生情時念出的幾句詩。
楊閣老自幼聰慧過人,博聞強識,也是進士出身。少年時他進京赴考,一舉得中,名動京華。
直到現在,府裡的老人還會提起楊閣老當年僅用一篇文賦就名震京師的盛況。
然而,才高八斗的楊閣老,不許家中女孩兒讀書認字。
京師其他世家女,就算不讀書,也要學些歷朝歷代的聖賢故事,略微認得幾個字。楊嫻貞卻是真的大字不識一個。
今早出門前,孟雲暉隨口和她待,讓她把他平
不看的幾本書收進書匣子裡。
他走得急,匆匆說完就走了。
留下楊嫻貞茫然無措,羞愧無比——她本不知道丈夫說的是哪幾本書!
好在書童常在書房伺候,悉孟雲暉的習慣,已經替她把書挑好了。
楊嫻貞眉心,把丫頭喚到房裡:“點燈,把我的字帖拿來。”丫頭把燭臺移到窗前,楊嫻貞翻開字帖,鋪紙執筆,一撇一橫,仔細描摹。
她十一歲才跟著太太學管家,十六歲時,府裡幾十個庶出的嬌小姐,只有她獲得太太的認可。她不聰明,但有毅力,有決心,只要她堅持向學,勤奮刻苦,學會讀書認字不是早晚的事?
就算她天資有限,不能達到詩誦句、和孟雲暉詩歌唱和的水平,至少,她能看懂丈夫每天讀的是什麼書,能聽懂丈夫唸的是什麼詩。
一陣歡快的鼓樂聲飄進低矮的院牆,丫頭關上門窗,把嘈雜的人聲隔絕在外,小聲嘀咕:“天快黑了,誰家這時候親?”楊嫻貞描完一張大字,抬頭看看外邊的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