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死不瞑目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可不是嗎?梁義士傷勢太重,沒有過來,梁夏氏哀痛
死,為了腹中的女兒回了濟南孃家。誰知,被表姐惡意中傷,
出那樣的謠言,使得惡毒侄女信以為真,結果鬧出這樣的事來。
這麼說,皇上以為還珠格格是那梁夏氏的女兒,才認得義女?
自然是如此,要不是這樣,就算是皇上的女兒,無名無份在外頭生的,那也是私生女。當,那麼大張旗鼓的認下,可不削皇室的臉面嗎?皇上能帶著她祭天,一點不藏著掩著,定然是問心無愧的。要知道,皇家可是天下表率,皇上知書達理,能做出這般不知恥的事情嗎?
這倒是,若真是私生女,與其認作義女使人側目,不如偷偷找個名目,養在大家宗室裡,就算後出嫁也穩妥的多啊!
可不就是這般嘛!當今聖上重情義體恤下民,對自己倒頗為苛刻,也時常自省。這次出了這樣的事,皇上下了罪己詔。說當年雖是艱險,但他丟下恩人確是自己的不是,而如今沒有多加查證,就認下恩人之女,致使鬧出濟南大案,他難辭其咎。
話不能這麼說。皇上的安危,可關係著大清的動盪,當初遇險皇上回京沒錯。聽知道內情的人說,皇上回京之後,立即命太醫去兗州救治梁義士。無奈只尋到梁義士的墳頭,怎麼也找不到他的遺孀。某人口道。
哎呀,谷兄你來啦?坐,坐,給滿上一杯。谷兄說得是啊,想那梁夏氏死了丈夫,梁義士無兄弟姐妹,父母又早亡,梁夏氏一人怎麼支撐?自是回了濟南夏府了。皇上如何得知呢?這事,實在怪不得皇上啊!
是啊,我也這麼想。梁夏氏這麼一走,皇上想報答,也找不到人啊!還有,那假格格帶了畫扇來認親,皇上若是拒不承認,那才讓人心寒。皇上不說二話的認下還珠格格,是對我們百姓的信賴啊,怎麼能說是罪過呢?
谷兄所言不差,皇上誤會假格格是梁夏氏的女兒,因為皇上對梁義士有愧,當即認為義女。據聞皇上之後也派人查過,只是人海茫茫,假格格聽了兇的謊話胡謅一通,皇上卻去哪裡查吶?
唉!也是那夏家註定有此劫難。不過,皇上說了,梁夏氏夫婦對他有恩,卻因他的疏忽全家慘死。皇上追封夏老爺為三等忠義公,夏雨荷夫婦為勇武侯、四品節婦,以在天之靈。
真的啊?夏家可是漢民,除了梁義士救過皇上,也沒什麼別的功績了。皇上承恩與他,御史們肯應嗎?
有什麼不應的?皇上下詔說,夏老爺開善堂數十年如一,每有造橋鋪路施粥不落人後,是積德之家為善一方。若非如此,遭滅門之禍後,會有那麼忠心的老僕,不遠千里來順天府告御狀嗎?還有那善堂出來的後人,竟不顧艱險長途跋涉,硬是追著兇犯想為夏家報仇,死後仍是這樣被敬慕之人,可不是漢民的表率?
說得好啊!皇上並不因我們是漢人就小看啊,以前皇上總說滿漢一家親,我本是不信,如今卻有些信了。
當今確實做的不差,我最看重的就是皇上實話實說,好比黃河決堤舉國捐贈,事後一條條名目貼在午門口,讓大家都知道自家的功勞,可比什麼都好。連我家小兒都說,自己捐了一勺米,能給沒飯吃的小孩一餐圓肚。
說到黃河大之事,你們有沒有聽說,那次送糧賑災,半路有反清復明的人攔截,想把糧車搶了去。
有些風聞。唉——!要我說,當初滿人韃子南下之時,確實做了很多惡事。可如今歌舞昇平,百姓都有好子過了,何必在這時候再起干戈?
我們是漢人,當然想要個漢人皇帝。可是,要再來一次改朝換代,苦的還是我們這些百姓啊!只要不是過不下去,誰想造反?而今,與其反清復明,不如多為百姓做些好事。可他們竟去劫糧車,誒!如此不得民心的事,真不知他們是怎麼想的。
依我的淺見,他們是不相信皇上,不信那些滿人。可他們也不想想,皇上若不想賑災,何必大張旗鼓,鬧得天下聞知?那些送糧的官差要是陽奉陰違,災難便會擴散,就是想瞞也瞞不住的。劫糧,又是何必?
可不是麼?他們這麼做,若是真出了事,朝廷會不震怒?不僅災區的百姓受苦,這罪名還要落在我們這些漢人頭上啊!
這話說的是。照我說,韃子鐵騎剛南下的時候,反清復明確實是義舉,可如今卻不合時宜了,可惜他們依舊看不清現狀啊!再者,你們看,濟南夏家一脈同,之中有深明大義的,也有陰險毒辣的,可見,世事不能一概而論。這滿人裡也有好人,我們漢人也未必人人都是善心的。
是吶,想那福倫家,為什麼幫著人作惡,犯下這濟南大案?還不是福家想尚主抬旗麼!他們本也是漢奴包衣,不是滿人。
行了,行了,不說這些。吳兄、谷兄,你們知道不,清江口三天前來了幾艘大船。聽走南闖北的徽商說,比那西來的洋船也不差了。據知情的講,是皇上讓阿哥們督造的,要學那鄭和下西洋吶!
這可是真的?
應該不假,皇上下旨都開了好些個港口了。你們說,我們要不要也託託人情,買些貨讓人送船上去,到時候…
我看…
我…
皇城內,慈寧宮。
“如今外頭傳聞如何?”太后看著身側的宮女垂問。
宮女笑著福身稟報道:“回太后的話,宮外都在傳揚皇上的聖德。”太后似是不信,挑眉道:“喔?他們怎麼說的?”
“百姓都說皇上有情有義,是個難得的仁慈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