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百般心思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知不覺炎熱的夏季悄然而逝,黃河兩岸的災民也得了妥善的安置,多是重歸故里,也有就地落腳尋生計的。而這些,都是當地官員的事務,賑災的隊伍已經默默轉回來處。

弘晝等人帶回了災民所書的萬民傘,和各地鄉紳抒寫的謝詞,並有同去的八旗子弟,沿路記下了救災的點點滴滴。乾隆把這些事挑揀著抄錄了,揚揚灑灑的寫入聖旨,把其懸掛於午門口,由得百姓瞻仰。

乾隆的此舉,大大贏得了民心。此次賑災出力的不僅是朝廷,更多的是天下的百姓。如今,皇上讓他們看到了當付出的成果,怎不欣喜?

況且,如今順天府內高興的可不只是百姓,不少滿洲八旗的府第中更是歡天喜地。為什麼?兒子長進了,可不就是父母一生所盼嗎?那些個跟著去黃河兩岸賑災的八旗子弟回京後,人是瘦了黑了,但也成了懂事了。

這不?清晨不用三喚四請,他自己會起來梳洗用膳,並在院子裡習武誦讀,完畢之後必會來主屋叩拜請安,這都是以往不敢想的。而且,其接人待物有禮數了,知道分寸了,凡事會為家族考量,不再意氣用事了,更懂得人之常情了。

經過幾的相處,讓這些個以為一輩子要給兒子善後的權貴、大臣們,動的不知如何是好。叫那些個當怕孩子受傷,沒有讓兒子去歷練的權臣們,後悔莫及。

看到八旗子弟的轉變,不僅滿臣們欣,連乾隆都在朝堂上讚揚了多次,有兒子去賑災的阿瑪們,更是面子裡子都全了。為此,當乾隆宣佈一月後,通過審核的八旗子弟往城外集訓的事。

聞訊,多隆等人的阿瑪是迫不及待的回府擺宴,明面上說知道軍營的苦,要先給兒子好好補一補,也讓親戚朋友聚一聚,大家高興高興。實則哪個不明白,這是變相的炫耀。以前是沒資本,如今兒子能耐了,自然要拿出來顯擺顯擺。

為此連著十幾,各府第輪擺宴席,而此中的常客便是依爾覺羅·鷹。在眾多孽子的阿瑪們看來,沒有此人,便沒有如今的孝順兒子,對他自然高看一眼。當,皇上敕封他為貝勒爺,眾人背地裡還覺得不服氣的,而今卻以為皇上不愧是九五之尊,十分有先見之明。初時,皇上在朝堂上說的那番話,示意以提拔依爾覺羅·鷹為餌,刺八旗子弟學好,目下看來,此言果然不虛。

提起依爾覺羅·鷹此人,初時權臣們並不怎麼看好。因其出場太過鋒芒畢,之後又沒眼界的求娶漢女公主,開罪御史。雖說皇上洪恩,封他為貝勒,但在眾人眼中,依爾覺羅·鷹年紀輕輕就得此殊榮,一朝魚躍龍門,簡直就是變相的捧殺嘛!

然而,其後八旗的挑釁,各方的打壓,都被依爾覺羅·鷹一一化解,還與諸多八旗子弟成了莫逆,這是眾臣所沒有想到的。依爾覺羅·鷹的手段,明眼人看在眼中,暗自心驚不願得罪。更何況,依爾覺羅·鷹的背後還有瑞珍公主。

說到瑞珍公主,重臣們更想嘆息。把漢女敕封為公主,前朝不是沒有。當今聖上又一直憑喜好做事,有這麼一出,倒也不奇怪。但,這些大臣們是陪著皇上多年的,看著乾隆對令妃娘娘的疼寵,對五阿哥永琪的器重。然,這瑞珍公主一到,皇上原本心頭有分量的人物,竟都成了無足輕重的,不可謂不震驚。

當初,永琪娶平民為,因由澄瑞亭一案而起,據說其中隱情,也與瑞珍公主有關。那些個人老成的臣子皆知,皇上想要滿漢一家親不假。但絕不會讓一個娶漢女為嫡的皇子,繼承大清江山的。皇上等同已經變相的捨棄了永琪,五阿哥可是這些年來皇上最喜歡的阿哥啊!可如今呢?眾人在慨的同時,未免唏噓。

五阿哥怎麼會娶個漢女?是因為澄瑞亭茶會引出的醜聞,而不得以為之。為此,眾臣對永琪的婚事,也只得睜一眼,閉一眼。想來,總比汙了皇室的聲名,降了大清的威信好。然而這麼一來,在大臣們眼底,瑞珍公主即便與此案無干,但在皇上、太后的心頭,在他們的轉念之間,只怕亦失了不少寵愛吧?

怎料,其後御花園中瑞珍公主的愛犬衝撞令嬪,此事鬧得沸沸揚揚,甚而某些大臣不顧君意,把這事提上早朝,想以眾臣之力,給皇上施壓排擠瑞珍公主,可結果呢?皇上不僅沒有因澄瑞亭一案,對瑞珍公主失了寵幸,反而保定了瑞珍公主,愛屋及烏連一條狗都不願處置,要知道,令嬪娘娘可是懷著龍子的。

經由此事,還有哪個不長眼的,看不清瑞珍公主在皇上心中的分量?

每每想到此處,大臣們心底就湧出更多的懊惱,一次次責備自己手腳太慢,竟讓依爾覺羅·鷹這麼好的人才,成了皇家的嬌客。心道若是他娶了自家的女兒,對兒子後的仕途,對整個家族的利益,對…然而,說這些已經晚了。若在五個月前,或許還沒幾個人把瑞珍公主放在眼裡,但今時今,誰還敢小覷於她?何況,與皇上搶妹夫,那豈非找死?

不過,雖說對自家女兒而言,攀上依爾覺羅·鷹這顆良木已是無望了,但與其相,對膝下的兒孫還是有好處的。這不,曾經頑劣,人稱紈絝子弟的京城惡少們,不就轉了心,成了人人口中子回頭的一段佳話了嗎?

既然,連道貌岸然的權臣們皆有如此的想法,那麼其家府邸中的夫人與愛子說及此事,自然更是長吁短嘆了。哪個母親不想女兒有個好歸宿?而且,對方還是這等有本事有手段的。可惜,女兒不能與公主相爭。何況聽自家老爺說,與依爾覺羅·鷹婚配的瑞珍公主還是個十分得寵的,那就更不能得罪了。

然,大臣和其夫人明白,可他們膝下的寶貝女兒未必明白。滿人的姑娘大多豪大方,因選秀之事,從小被捧著寵著,家裡擺宴不僅不會同漢人的大家閨秀般縮在閨房裡,往往結伴在旁,笑看著前院的男子,在心中評估著對方的斤兩。要知道,京師權貴們俱有人脈,不少未婚配的格格阿哥,都是皇室指婚前就相中對方,其後讓阿瑪額娘進宮請託,向好的娘娘妃子們求旨的。

這不,依爾覺羅·鷹一戰成名。而後,大臣和其子弟們在家又不避諱的談論,府上小姐聽多了難免好奇,藉著擺宴之,紛紛暗中打量。此番一探二看之下,雖知不可為,但心底未免悄悄萌動情。只是,相逢恨晚…

順承郡王府,後園正廳。

“哎呀,你也來了!”

“是啊,聽說今瑞珍公主駕臨郡王府,我自然當前來拜見。”

“可不是嗎?自從聖上南巡迴京,這入宮可就不如已往容易了。我遞了幾次牌子,都沒能入宮。”

“就是,我…”眾家夫人對順承郡王夫人奉承了幾句,便偕同女兒,與平好的密友一同入座,三五人一堆,說著閒話。兩眼卻不住的瞅著院門,生怕瑞珍公主駕到,自個兒卻還在閒聊,失了禮數。這守了半天,公主沒到,竟讓她們瞧見了另一件新鮮事。

“唉,快看。那不是碩王府的人嗎?她們怎麼會來?”碩王府與順承郡王府不對盤,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整個順天府誰不知曉?

夫人,小姐們彼此遞了個眼,悄聲道:“郡王府怎麼會請她們?”

“我聽說,多隆貝子和碩王爺的庶子很有些情。”

“你說的那個庶子,是皓祥吧?我知道,郡王府請他倒在情理之中。不過,那碩王夫人未必是跟著他來的。你們別忘了,當今皇后的養女和碩公主蘭馨,可是多隆的表親,應該是郡王夫人請她來府中做客的。碩王夫人或許是跟著和碩公主來的吧。”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