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鋒芒初露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衡山,位於湘省東南部,為我國五嶽之一的南嶽。
主峰在衡山縣西,有吐霧、天柱、紫蓋、芙蓉和祝融諸峰;系屬五嶺山脈之越城嶺,自桂分支入境,蜿蜒東北至湘資二水間;林壑深沉,奇峰峭立,仙道勝蹟,傳人口。
一天,紫蓋峰下的三塘集,來了長幼二人,長的是位中年文士,儒衫飄忽,態度安詳,顯然是個有道之士;幼的約在十二三歲,紅齒白,面目清秀,令人喜愛。
兩人親如父子,走進一家客棧住宿。
這就是應清華和他的師父,自臨江村出來後,一路經湘潭。板橋白果,渡涓水而至三塘;沿途曉行夜宿,時經半月,始達此地。
本來,以清華師父的腳程來說,這一點路程,只須一天即可到達。
但為了要磨練應清華的心,才像常人一樣地慢慢走路,好讓清華漸漸養成耐勞吃苦,不怕困難的習慣,以便適應山上清苦的生活和繁重的技藝訓練。
在這半個月內,清華從師父口中知道許多事情,尤以師門方面,更有了深一層的認識。
原來,他那位中年師父,即是武林中眾人欽頌的三奇之一。
亦即武當派掌門人,一清道長的俗家師叔;只因童身修練,內功純,所以年近百齡,貌猶中年。
他幼入武當,深得其玄慧真人的喜愛,武當絕藝,均得真傳;技成出道,復得奇遇,功力更是猛進。
但因生淡泊,喜作山水之遊。
除每年返山謁師一次外,餘皆消磨在探勝尋幽之中。
中或有作除暴安良之舉,亦因心慈面和,極少下絕手斃人;故黑白兩道,稱他為“慈善書生。”真實姓名李欽道三字,反而不見人傳了。
自其師仙遊,師兄虛雲道長接掌門戶後,更少返回師門。
只有在五十年前,正決鬥於天目山之時,曾在最後幾場中,突然現身卻敵,大展神功,擊斃幾個魔頭,挽回一次武林浩劫。
但亦神龍一現,替武林留下一段佳話。
其實,自正決鬥後,慈善書生更參透人間世事,歸隱心堅,便選擇了衡山紫蓋峰結廬而居。
六十年來,不理人間恩怨,確因修練得法,駐顏成真。
近幾年間,因在靜坐默唸間,常有武林劫運再現的預,才引起他收徒傳藝的念頭。
所以,在一年前的秋天,破例下山遨遊,在臨江村巧遇應清華,旁觀側探,見他稟賦質地均屬上選之材。
喜得衣缽傳人,本想立時帶回衡山傳藝,卻因紫蓋峰頭,風寒氣冷,常人難耐;才先授本門內功心法,以期打好基。
他們在三塘集一宿之後,便開始登山;起初,清華尚可拉著師父之手前進,雖然山路崎嶇,走得汗浹背,小臉通紅,亦不叫苦。
使慈善書生動非常,深喜愛徒堅忍剛毅
神。
最後,因到處斷澗巉巖,叢林荊棘,實在無法前進之時,才由師父揹負,施出絕頂輕功越險而上。
慈善書生潛修之地,是塊數十丈寬的小平地,高峰頂尚有百丈;實是凸出之斷崖,下臨無地,上面蒼松翠柏,古木參天。
南面群峰羅列,雲海變幻,湘江如帶,風景絕佳。
靠裡有修竹一叢,後面有茅屋數椽,便是慈善書生居所,旁邊山泉一,從示隙中
外
,水雖不多,足供數人食用,餘則雖是山居峰頂,依然花草不凋,益增環境幽美。
師徒兩人上得山來,已是申初時分;即由慈善書生使他參拜祖師遺像,算是正式入門,然後跪於師前,請求訓示。
只見慈善書生神壯嚴,雙目神光奕奕,注視著清華道:“今天是你正式入門之
,本門大概情形,想來你也知道的不少;願你從此之後,努力上進,謹守戒律。每
按照為師所定功課,文武循序並進,不明之處,隨時間我,住食之事,不用擔心,為師已有安排。但我生平只收你一人,願你能
夕用功,莫負師心!現在,可出去散散心,順便看看四周進出之路,明天再開始練習。”清華領訓出來,便在門前負手閒眺,只見萬峰疊翠,暮雲飛繞,夕照
霞,林壑深沉;彷彿置身天上,超脫人間俗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