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康熙拍拍毓秀的後背,安撫一下自己炸的老婆,“思想麼總是要慢慢轉變的,不急。”從小就受到太虛教育的某表哥,對於女子的行為規範方面,還是很開明的。年前重新修訂大清律法的時候,甚至將其中夫殺
與
殺夫的罪名定成一樣,而不是像以前那樣,丈夫殺老婆可以不償命,而
殺夫則要凌遲。佟娘娘早對這條律法很不滿意了,你妹的,憑什麼一樣殺人,男人殺女人就不用死,女人殺男人不但得死,還得凌遲啊!
當然,更改法律條文什麼的也是很不容易的,不知道爭論了之少次,又上書了多少遍。奈何大*oss鐵了心,也只能同意了。其時嚴格說起來,就算是律法修改了,這時候夫殺也屬於民不告官不究,尤其女主家勢力弱的更是如此。可不管怎麼說,律法重新修定,這就是進步,思想與風俗總是要慢慢改變的,不可能一促而就。
毓秀也知道這種事情急不來,她到是想起另外一件事來,趴在康熙中,似笑非笑的問他:“表哥,最近美人看得
多吧。”康熙有點摸不清他媳婦這麼問的意思,本能的提高警覺,謙虛的回道:“不及娘子多。”
“這絕頂美人麼,能看到一個就頂庸脂俗粉無數,何況您還見了兩個呢。”康熙多聰明,一聽毓秀的話,就知道是誰告的狀。他微微驚訝的說:“娘子又多心了。所謂佳人愛少年,為夫已經半老頭子,那有翩翩少年郎引人注目。”其時心裡暗恨,臭小子,明明那兩個丫頭就是衝你來的,老子好心沒跟你母親說,你到惡人先告狀,你給老子等著。
毓秀抿一笑,意有所指的道:“怕是想一箭雙鵰吧!”反正人都送到門前了,老子看中和兒子看中都一樣不是,最好的結果就是老子看中一個,兒子看中一個,這樣多好,皆大歡喜。
康熙連忙表決心:“為夫對娘子的心,天地可表…”後面的還沒說出來呢,就被毓秀一把捂住了,白了他一眼,小聲嗔道:“您快打住,怕別人聽不見是怎麼的。”某表哥親親柔的掌心,把懷裡人摟得更緊了些,“你呀,還是看勞兒子比較重要,為夫都已經是你網裡的魚了,想跑都跑不掉。”說到兒子,毓秀也沒心情跟康熙鬧了,“看了多少個女孩子,總是這不如意那不如意的,看來看來,就沒有配得上胤祜的人。”
“胤祜也不著急大婚,下次大挑再選人就可以,還有三年呢,你著什麼急呢?”康熙輕聲安撫子,有些後悔那天跟她提起兒子的婚事。
毓秀嘆了口氣,“算了,只看那麼兩三眼能知道什麼呢?還是先從出身挑吧。”說到出身,此時能做皇長子福晉的閨女,不外乎那麼幾家,其中鈕祜祿那家,還被毓秀給剔除在外了。
“你看中那幾家了?”
“還能誰家,鰲拜的孫女,有三、四個年紀都差不多,再就是富察家、董鄂家,還有費英東那一脈的。”掐著指頭算,就這樣,也有三、四十的後選人呢。
康熙細想了想,“鰲拜的兒子都不錯,既有才幹又忠心,難得的是一家子都上進,沒有那不成器的拖後腿。”
“照您這麼說來,富察家也不錯,馬齊、馬武您都贊過來著。就連馬思喀,本人也不錯,你親口說過,有將帥之才。還有費揚古,他家也閨女吧?”說到費揚古,毓秀就想起無數被穿的四福晉和被清穿女、重生女鬥倒或早死的四福晉,真不是一般的悲催啊。
“回京之後,你多看看吧。”康熙比較屬意鰲拜的孫女,尤其是鰲拜的兒子大多都在軍中,勢力不小啊。
“嗯。”也許老天爺也看康熙太過悠閒,想給他找點麻煩。就在康熙帶著老婆、孩子溜達到上海,看著新建成的海港,以及來往的商船時,一道奏摺快馬加鞭的送到了御前,讓康熙直接踢翻了桌子。
“朝鮮小兒真是不知死活!”最近幾年來,輕易不肯動怒的康熙,幾忽是暴跳出雷。尼瑪,他還沒想著去拍死朝鮮呢,人家到先鬧獨立,還敢說要跟大清重新堪訂邊線。獨立你妹啊獨立,做為大清屬國這麼多年,沒看那些起刺兒的都被拍死了麼。
康熙這些年一直把注意力都放在南洋和西歐各國上,就算收拾了一回本,也沒想直接把朝鮮給拍死,畢竟朝鮮這些年都很老實。誰想,就是這個很老實的朝鮮,現在居然要鬧獨立,還敢挑釁說,東三省從唐代起就屬於朝鮮的領土。靠,你咋不說,宇宙是你家後花園呢?
康熙太過生氣,用力過度的結果就是,大腳指蓋踢翻了,讓他瘸了好些天,也讓毓秀心疼了好些天。
御醫處理過後,毓秀埋怨道:“您多大歲數了,怎麼還這般好怒呢?直當您年紀還輕,身體怎麼糟蹋都行。”康熙這回已經有些平靜下來,聽毓秀這麼說,隨手把奏摺和國書一遞:“你看看,你看看就知道我為什麼生氣了。”毓秀也是剛剛得到消息趕過來的,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此時疑惑的接過康熙遞來的東西,翻看了一下,她的臉也板了起來,“不過一跳樑小醜而已,也值得您生這麼大的氣。他不老實,派人收拾了就是。”收拾了之後,也別再立什麼屬國了,直接划進大清版圖就是了。至於朝鮮人,都編入奴籍麼,多好處理,反正南洋那邊還有大片土地沒人耕種呢。
不過,毓秀也很好奇,什麼時候朝鮮也有這樣的膽氣,敢跟大清叫板了?
不知毓秀好奇,連康熙也奇怪。在他接收到的記憶裡,並沒有關於朝鮮要獨立這塊啊?
有人要挑事,這江南之行也該結束了。康熙一面派人去打探朝鮮的事,一面吩咐起程回京。途中,快馬一刻不停的把最新的消息送到康熙手裡,同時也把康熙的指令以最快的速度傳遞迴京。
朝中的大臣們早在接到朝鮮國書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肯定是要打仗了。此時,朝中大臣們對於打仗已不像最初那般,反對的多,參同的少。經過幾年不遺餘力的宣傳,國家的概念已經基本成型,像朝鮮這樣的公然把屬於大清的土地說成自己的這種行為,朝臣們紛紛給康熙上書,要求對其進行嚴厲打擊。還有不少人,直接請戰,什麼給臣五千騎,臣必掃平朝鮮!什麼不破漢城誓不還啥的!
駐守吉林的吉林將軍彭將一些暗探得來的情報,直接封入密摺內,派人加急送到康熙手中。
這份密摺還沒送到康熙手裡時,一些從朝鮮逃回來的大清子民,讓康熙前所未有的暴怒!
因為朝鮮王自立為帝,要獨立,還積極備戰,要與大清打一架,怕漢人回去告秘,便開始大肆抓人、殺人,甚至還慫恿朝鮮本國人去搶清人的貨物、錢財,乃至強|、殺人。
原本清朝與朝鮮與有貿易往來,在朝鮮有家園和店鋪的多半是商人。這麼一來,損失不必說,光在朝鮮的人就死了一多半,只逃出來少數人。
毓秀第一時間想起現代那場讓無數國人義憤填膺印尼侵華事件,那時天朝除了遣責之外,再無作為,不知讓多少有志兒女紅了眼睛。如今,我們雄霸亞洲,誰敢欺我中華兒女,就該用血來償還。
毓秀立在案前,纖長的玉手握緊,長長的指甲刺進掌心,她昂起頭,深深的看向康熙:“表哥,既然有人等不急要送死,就該成全了他們。”
“當然。”此時的大清還是東方第一巨人,做為這個國家的大*oss,康熙自然容不得人欺到他頭上。
仗是一定要打的,可這戰前準備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了的,該從何處調糧,從那裡進攻。是該從陸路打過去,還是用水軍?或是水陸並進?該動用那處兵力,任用何人為帥?再到收集朝鮮方面的消息?看看他們有沒有跟誰勾搭,打算一起犯邊?首要的懷疑對象就是沙俄和
本,然後才是西歐各國。戰前準備再到定下將帥最後誓帥出征,還得發國書譴責一下朝鮮,說明一下我們揍你是有理由的,都是你自己找揍,不是咱們欺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