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費章節(36點)第三百四十四章被他娘記恨的大阿哥胤祜,此刻跟二阿哥胤只、三阿哥胤祈都在康熙身邊接受再教育。
事情的起事是這樣的,清初康熙朝時,通用的貨幣是銅錢和銀子,康熙有心將國內各個私有銀莊進行整合,行進全國範圍內的通存通兌,只是一時還沒倒出手來,再者,也沒有制定好詳細的計劃,顧爾銀票這東西,還沒有成為主。
朝廷在京師設有寶泉局和寶源局,負責鑄造銅錢。這需要大量的銅材原料,其中“油水”自然不少。康熙打下本和南洋諸國,銅礦的產量已經不算吃緊了,但是銅做為戰略物資卻依然不許隨意買賣。當時全國共有十七座稅關的“銅斤”採購和供應,分別由張、王、趙三姓商人承包,每年向國庫
納十五萬兩銀子的盈餘。
曹寅這時個主動向康熙提出要求,要是把“銅斤”採購和供應都由我承包的話,會比其餘三人,每年多向國庫銀十五萬兩,也就是三十萬兩。
要知道,這些盈餘算是可是都要入康熙的內庫的,那是康熙的小金庫。而且,曹寅此舉也是在向康熙說明,那三家商人佔了朝廷很大的便宜,這種事情還是由自己人來辦比較好,不會坑主子。
曹寅的提議,理所當然的遭到了三位商人的反擊。當初張、王、趙三人能在內務府官員手下得到採辦的差事,一是有人,二也是花了大錢的,這還沒把錢掙足,就有人要搶,怎麼可不能反擊。
張某人能過內務府官員給康熙上書說:我家奉旨孕辦黑龍江等七關銅斤,初次入手,業務不,
估算,承諾一年
銀五萬兩。如今業務
了,經過
打細算,一年可向國庫
銀十三萬兩。
由張某人開頭,其餘兩家商人也做了如下的承諾,三家下來,就是三十九萬兩,這可比曹寅的估算又要多了九萬兩。
康熙按下這幾道摺子,叫來兒子們統一教育,“如今你們算學也算入門了,給朕說說,有什麼想法。”三阿哥胤祈對於數字方面很是,早在聽完了之後,第一個笑著說:“回皇阿瑪的話,依兒子看,還是由原來三家來承辦更合算些。”三阿哥小時候與毓秀生得有五分相像,如今只有笑起來的時候才帶了她的影子,尤其是
邊的小酒渦,更是像了個十足十。
康熙欣的看了三兒子一眼,這兒子小時候懶得要死,都兩歲了還不肯自己走路,非要人抱著,卻沒想到長大了,到是勤快多了,尤其對於騎
、行軍佈陣極有天份。
“三阿哥說得不錯。”照他老婆的說法,兒子要常誇才會好。
二阿哥胤只到是有些不同的看法,他眨了眨眼,很是狡猾的對康熙說:“皇阿瑪,照兒子看來,就算是多入內庫銀子,他們必定還有‘油水’可撈,而且還會很多。”
“哦,何已見得?”康熙很興趣的看著二兒子。原本看他小時候皮得要死,還以為他會走行軍打仗的那一路呢,沒想這小子現在對銀錢、經濟方面
明得很,看起帳本子來,比好些大人都厲害。他可是知道,如今他媳婦的帳本子,有一多半都是這小子幫著算的。
“商人逐利,或是沒有足夠的油水可撈的話,他們何必與曹寅這個皇阿瑪的近臣打對臺呢?”說到這裡,還出了一抹狐狸似的笑,“依兒子看來,還不如讓內務府重新招集商人,由他們統一做價,誰
的銀子多,差使就派給誰。”每次看到胤只
出小狐狸似的笑,康熙就手癢癢的想揍他。今天也一樣,他捻了捻手動,斜了得意洋洋的臭小子一眼,心道:先放你一馬,等一會兒捏你。
胤祜已經沉默半天了,等到兩個弟弟說完了,他才開口:“二弟的話顧然有理,細細想來,卻有些不妥。”胤只不大服氣的看向哥哥:“有何不妥?”
“想來張、王、趙等三個商家既能在內務府手裡得到採辦銅斤的差使,必然是使了錢的,而且為數不少。他們正等著這個差使將虧空補足,怎肯輕易放手。若是公開招集商人,不過是給內務府中的官員又一次獅子大開口的機會罷了。就像你說,商人逐利,花了大價錢來的差事,卻不能得來同等的利益,他們就會在銅斤上想法子,
虛作假,以平虧空,若是出了問題,導致鑄幣停工,干係非小。是以,兒子認為,還是要與承辦者一定利益為好。”胤祜得康熙多年教導,他可能沒有兩個弟弟在某方面的專長,卻在人心的把握上更勝一籌。
康熙心下寬,總算自己的苦心沒有白費,三個兒子都如他所期望的那樣發展著,大清後繼有人啊。
現在的幾個孩子當中,只有二阿哥胤只的格跟毓秀很像,都有些簡單
暴,脾氣還很急,眼睛裡面不
砂子。顧爾聽了兄長的話,胤只很是不滿:“大哥,豈可如此縱容那些奴才的貪心!”胤祜看著弟弟,突然間有些明白他爹面對他娘時的那種微妙心理:“二弟,皇阿瑪以前跟咱們說過‘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你都忘了麼?”胤只是個很認真的孩子,他立馬舉出例子:“去年到廣西,那裡水清見底,魚並不少!”胤祜突然也覺得手指癢癢的,他怎麼這麼想敲這小子一下呢。既然不能講道理,那就**,反正他長得又不像娘,沒法子裝可憐。胤祜沉下臉,拿出長兄的態度:“二弟,皇阿瑪教導咱們的都是金玉良言,你只管記住就是。你才讀了幾年書、看了多少世事,就敢來說嘴。”好吧,這個時候都是弟弟敬哥哥,尤其是像胤祜這種嫡長子,胤只再不情願,也得嘟嘴忍下,“哦。”其時還是不服氣,打算一會兒就去母親那裡告黑狀,老大他說不過人家,就來拿兄長的款兒來訓人,真不地道。
三阿哥胤祈看看大哥再看看二哥,最後目光落在了康熙身上,他一臉憨意的抓抓頭皮:“皇阿瑪,兒子覺得大哥和二哥說得都有道理,我該聽誰的?”康熙了
嘴角,有一個除了行軍佈陣之外,就是一
筋的兒子真讓人傷不起,他勉強按下額上暴起的十字:“現在聽朕的。”
“哦。”胤祈點了點頭,“那皇阿瑪說吧,兒子聽著。”剛才就他們哥三個發言了,康熙還沒作最後總結呢。
康熙這回不只是嘴角了,連眼角都在
,“這中間的差價還可以再壓一壓,只是如胤祜所說,身為皇家,不要太過與人較利為好。”他這是贊同大兒子的話了,“曹寅多年來兢兢業業,在江南經營多年,如今江南士人歸心也有他的一份功勞在內。最為難得的是,這些年來他侍君以誠,從不言苦,是以,該貼補的時候,便貼補一些吧。”他這後一句話,卻是說給大兒子聽的。
康熙三下江南,曹寅要修康熙要住的行宮,又要鞍前馬後的接駕,康熙這人比較重舊情,小時候跟他關係比較好了,長大之後,又一直沒有大病的,他都不自的護著。
胤祜自然知道曹寅跟康熙的關係,輕輕點了點頭,表示受教了。
康熙其時心裡早就有腹案了,他的想法是讓幾人再提出一個更合理的方案出來,然後由幾家同時承包。今天不過是藉著這件事,考較一下兒子們罷了。
此時正事已經完了,他心情很好的跟幾個兒子聊天:“胤祈,最近在學堂裡過得如何?”三阿哥胤祈憨憨的一笑:“好。”再就沒有其了形容詞了。
康熙嚥下到了嘴邊的嘆息:“胤祗剛剛上學,你們年紀差不多,要多多照顧他。”三阿哥和四阿哥之間年紀相差最少,只有兩歲,兩人總能玩在一起,也只有這個憨厚的三阿哥,才能乖乖的聽他四弟的唸叨。
提到很是羅嗦的老四胤祗,康熙好生奇怪,這個四兒子的八字和名字,甚至連親媽都不一樣了,怎麼嘮叨的特還是保留了下來呢?想想他和毓秀兩人都沒這
病,怎麼小四就這樣呢?難不成這也是突變?還好,除了喜歡嘮叨了一些之外,小小的四阿哥並沒有顯現出如龜
、挑剔等等特
,讓康熙也算是舒了一口氣。
對於康熙來說,他希望他的兒子只是他與毓秀的兒子,身上那個倒黴皇帝孩子的印跡。如今看來,老天爺還算是開眼,四個小子雖說各有各的病,卻也有各自的優點,將來他們兄弟四人齊心協力,不愁國力不盛。
康熙對於兒子很是滿意,卻不知他媳婦正磨牙,打算把他很是滿意的嫡長子抓來捶上一頓。
“皇阿瑪,時間不早了,額娘那裡怕是該擺膳了吧?”二阿哥胤只摸了摸肚子,想到早上去上學時,他娘提過,今天要親自下廚做紅燒大排,不自覺得口水分沁的有些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