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羽林武學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兄弟們,趁著分類強推榜這股東風,推薦收藏評價打賞猛砸,燕歌承諾,推薦票,收藏過三百,加更一章!

大明宮,常朝紫宸殿上,百官鴉雀無聲,只有翰林學士李巖清朗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迴響不絕。

只聽得皇帝李隆基心神盪漾,沉浸在盛唐風物之中,遙想那繁華的朱雀大街上,英姿颯的女金吾衛騎著神駿的白馬,指揮著川不息的行人車馬,大街兩旁鱗次櫛比的商鋪酒肆,一派繁忙喧鬧,井然有序的盛世模樣。

“啟奏陛下,這都城模型如運用於軍事上,亦可喚作沙盤,兒臣在訓練羽林騎時,按孫子兵法幾種地形做成沙盤,給軍士講解時通俗易懂,如果行軍打仗,將軍們只需帶上幾名工匠,斥候勘察出地形…”李巖的話鋒一轉,從繁華的帝都一下子扯到了金戈鐵馬的戰場。

開元年間,大唐帝國的財政與軍事,是朝政的重點。雄才大略的皇帝李隆基瞿然一驚,不由語速加快:“模型,沙盤,朕都是聞所未聞,今算是開了眼界。小李學士,你是如何訓練羽林騎的?快與我說說!”

“兒臣愚昧,覺得羽林軍校,除了騎不俗,有膀子力氣外,在戰場上,須有勇有謀,才能百戰不殆。因此,我覺得更應培養他們的指揮能力,進行系統的軍事學習,請那些百戰餘生的邊軍老卒擔任教官,傳授戰場經驗,由陛下親自掌管羽林軍校的培訓,不過三年時間,一批接著一批由陛下親自培訓過的羽林軍校,深受皇恩,遠赴邊,為大唐帝國,為陛下開疆拓土…”李巖越說越興奮,心情盪,從沙盤談到了武學,這些東西都在他心頭縈繞好久,逮住個機會,在大殿上暢所言。

李隆基還未等他說完,轉身問道:“源侍中,設立羽林武學,以你之見呢?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小李學士的提議甚好,有了人才,大唐的國力才能長盛不衰。”侍中源乾曜老成謀國,一眼就看出此舉的利弊。

戶部侍郎宇文融,兵部郎中裴光庭也出紛紛上奏附和,言道選育人才為國之本,大唐氣運長盛不衰。

有了皇帝親自培訓的羽林軍校,他們受皇帝恩寵,羽林一系掌控邊軍,安史那兩個胡兒還能興風作麼?

居安思危,防微杜漸,或許我能為盛世大唐的輝煌效一點綿薄之力,哪管它出頭的椽子先爛。

當李隆基回到殿上,坐在雕龍胡上道:“工部侍郎李林甫,翰林學士李巖籌建待漏院有功,賞賜金銀錦緞,改造朱雀大街一事准奏,即動工,所需人員物資,由源侍中、宇文侍郎調配。”中書舍人,京兆尹張九齡此時才醒悟過來,今朝堂上去了中書令張說,源黨力捧李林甫父子,對改造朱雀大街一事,眾**贊,竟然一錘定音,如此順利。

自己的恩師,中書令張說為人豪邁不羈,不拘小節,在待漏院前中了源黨的陰招,被勒令回府閉門思過半月。

源黨分明是有備而來,改造朱雀大街,設立羽林武學,風頭不遜於張相公的泰山封禪之議,翰林學士李巖在紫宸殿上一番奏對,平心而論,極有見地,但李林甫李巖父子,不過是有才無德,心術不正,詭計多端,投機鑽營的小人,他們事先必定知道皇帝今要去待漏院微服私訪,故意陷害恩師張說。

我張九齡正直磊落,懷坦蕩,就是瞧不起李林甫李巖父子的人品,臉上老是一付笑眯眯的表情,其實口是心非,不過是蠅營狗苟之徒,李巖進獻美酒佳餚,園藝歌舞,竟然還被皇帝認作義子!

張九齡鄙夷的眼光望著李林甫父子,李巖這小子,以前我還愛惜其才,有意將小女兒若蘭許配給他,哼,門都沒有。

大殿之上,李隆基微笑道:“翰林學士李巖,資兼文武,獻上沙盤有功,對朝廷屢有建策,文職遷為從六品工部員外郎,武職遷為右武衛羽林長史。”滿殿肅然,眾人心裡明白,翰林學士,身兼文武之職,皇義子李巖就是帝都長安的新貴,大明宮的寵兒。

散朝之後,李巖被中官叫住,讓他將羽林騎的軍事沙盤一個時辰後送到興慶宮,為皇帝演說沙盤的應用。

皇帝既然興趣濃厚,不如將郭子儀,杜希望一道叫來,讓他們在皇帝面前臉,剛好杜希望今回城練軍士,李岩心中盤算,在皇帝面前進行沙盤推演,趁機舉薦二人。

一個好漢還得三個幫,獨木也難成林!

打定主意後,李巖快步出了大明宮,翻身上了鐵連錢,朝右威衛軍衙飛馳而去。

不到一個時辰,興慶宮外,一隊羽林騎抬著七八個沙盤到了興慶門,為首的兩員將領一身青絹布甲,分別是郭子儀,杜希望二人,李巖一拱手:“兩位兄長稍等,我進宮後向聖人引薦你們,你們再進來在聖人面前演武論兵。”郭子儀年輕,任羽林長史不久,神情有些動,杜希望算是羽林騎老將,倒是常見著皇帝,可也沒有在他面前展示過自己的才能,重大的際遇來臨,還能保持幾分靜氣。

兩人的目光落在李巖筆的背影上,已沒有,而是一種可託生死的兄弟之情。

經過監門衛唱籍搜身,李巖進了宮,被中官引到勤政務本樓。

“小李學士來了,給他賜個座。”坐在雕龍胡上李隆基吩咐道。

“陛下,兒臣在右威衛軍衙,常跟羽林長史郭子儀,羽林校尉杜希望進行沙盤戰術推演,他們見識遠在兒臣之上,請陛下傳旨將他們召進來,與兒臣一同為陛下講解。”李巖沒有坐下,趕緊引薦。

“嗯,宣旨,讓他們與沙盤一道進宮。”李隆基此時好奇心切,想盡快看到沙盤上的戰術推演,一時沒有識破李巖引薦人才的小心思。

杜希望,郭子儀到了勤政務本樓底樓大殿,躬身拱手,大聲稟告自己官職姓名。

皇帝李隆基仔細一瞧,羽林校尉杜希望瞧著斯文沉穩,有儒將之姿,羽林長史郭子儀相貌秀傑,器宇軒昂,有大將之態。

這估摸著就是李巖的左膀右臂,小李學士倒有些識人之能,難怪身兼數職,他都能從容應對。

沙盤被一字排開,李隆基也是文武雙全的人物,看那沙盤上的山川地理,視線一下子被引住了。

這會兒謙虛,李巖拱手道:“羽林校尉杜希望,暢曉軍機,先由他為父皇講述沙盤的設定。

杜希望上前奏道:“陛下,沙盤演兵,先得明白各種設定,紅小旗代表步卒,黃小旗代表越騎,白小旗代表水軍,敵軍也是相同,不過鑲了一道黑邊…”李隆基也是知兵之人,連他身邊的高力士也是一名驍勇善的將軍,指點道:“你們那小旗還可進一步細化,將兵種兵力標示出來。”

“高將軍,你看小旗如何標示兵力兵種呢?”李巖這是在裝拙,他們在小旗上寫上弩、弓、槍字樣,一面小旗表示一千兵力,這會兒故意留這麼個漏讓皇帝指點。

“陛下,你瞧小李學士那模樣,臉上黏上就是猴了,他們會沒想到這個。”高力士輕聲笑罵李巖。

李隆基明白過來,絲毫也不惱,笑道:“好個膽大的小李學士,竟然對我也用這小計。”李巖一本正經地奏道:“陛下,你不是叫我們來論兵嗎,孫子曰能而示之不能…”杜希望與郭子儀對視了一眼,暗暗吃驚,李巖在皇帝面前已受寵到了這個地步!

他倆要是知道,李巖升了羽林長史,工部員外郎,還兼著掌管御酒的少府監主薄,身兼文武數職,恐怕要在勤政務本樓大殿上跳起來。

倒底宿衛過皇帝,杜希望平靜下來,接著講道:“陛下,你看這處山谷可伏兵,以逸待勞;那處為險要之地,必須派人堅守,山川地理一目瞭然,小李學士所創沙盤之法,讓人簡單易懂,中自有百萬兵。”

“如果邊境發生戰事,陛下據戰報進行沙盤推演,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李巖趕緊轉移視線,皇帝今天的讚賞不少了。

臉上有幾分得意之情,皇帝口中謙虛道:“戰場態勢瞬息萬變,豈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那不是兵家的笑話嗎?”

“短兵相接,戰場態勢瞬息萬變,仗怎麼打,得由前線的將軍們說了算,但落子佈局,蔚然成勢,就在運籌帷幄之中,項羽與劉邦的楚漢之爭,戰場上劉邦起初是每站必敗,節節敗退,但他有張良蕭何韓信運籌帷幄,掌控全局,最終決勝千里。”李巖一臉正,堅持道。

“好!好!我說不過你,希望你以後不要做個紙上談兵的趙括。”皇帝李隆基眼裡滿滿都是讚賞,輕聲笑道。

“只待羽林騎練成,兒臣就率軍出擊胡,為陛下開疆拓土,先從小校做起,了血,僥倖不死,回到帝都才有資格在陛下面前論兵。”李巖說這番話,言詞豪邁,背筆,臉上滿滿都是一股沖天的豪情。

郭子儀被李巖引薦給皇帝,開始講述如何攻取被吐蕃佔據的積石堡。

皇帝的眼睛瞬間明亮了,呼有些急促,河西積石堡一直是他心頭大患。

“積石堡處於大唐與吐蕃之間的戰略要地上,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吐蕃駐守重兵,微臣與小李學士,杜校尉反覆商討過,要想取下積石堡,唯有出其不意,長途奔襲…”郭子儀將三人共同商討的奇襲戰術講了出來。

“小李學士,除了這個法子呢?”皇帝問道愁眉苦臉的,李巖想了好一陣子才道:“除此之外,就只有用圍點打援的法子,長期困住積石堡,讓裡面的暗諜活動,促其投降或發生內亂。這要在軍力佔優的情況下。”還有一個法子,大家心照不宣,沒人將它說出口,就是用將士的命血來填。

沙盤的戰術推演,經三人解說,皇帝也認識到它的妙處,低頭思索後才道:“興辦羽林武學,乃是國策,越早越好,地點設置在什麼地方為好?翰林學士李巖兼職太多,眼下忙著改造朱雀大街,具體的事務就落在郭長史、杜校尉身上。”郭子儀,杜希望俱各大吃一驚,以他們的官職履歷,恐怕難以擔當重任。…三千五百字的大章節,上傳改了兩次,兄弟們,瞧著燕歌這份認真,推薦收藏猛砸!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