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七章名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總而言之,這個史可法肯定是一個歷史名人。”林檎又一次肯定地說道,然後又問了一遍蕭木“你就沒有一點點印象嗎?”

“現在我也覺這個名字很了。”蕭木答道“應該就是一個歷史名人,但他是在哪方面出名我確實是想不起來,而且說實話要不是你提起來,我本都沒想過這個問題…”

“好吧,我本來也不應該對你抱有什麼指望的。”林檎略顯失望地說道——正因為她本來對蕭木就沒有抱太大的指望,所以此刻才只是“略顯”失望。

“你不也沒比我強到哪裡去?”蕭木在心裡腹誹道,不過這話他自然沒有明說出來,取而代之的則是“不管這個史可法到底是因為什麼才成為歷史名人的,既然他是一個歷史名人這一點已經得到了肯定,那他無疑就是一個十分厲害的人物了,要知道想在歷史上留下名字那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林檎對蕭木的這個說法也是十分贊同“不錯,而且從他跟胡云之間發生的這幾次的事情來看,這個史可法很顯然是一個很有正義的人物,而且雖然我想不起來他到底是因為什麼才在歷史上留名的,但我可以確定,他在後世的歷史上無疑是一個十分正面的形象。”

“嗯…”蕭木摸著下巴思考了一番,然後繼續說道“既然這樣的話,我看完全有必要關注一下這個史可法的會試成績如何,要是他的試卷沒有被那些主考官、同考官看中,我也好從中干預一下。”

“我倒是覺得沒什麼必要,他可是一個歷史名人,考上一個進士功名應該沒什麼問題才對。”蕭木的這個說法並沒有換來林檎的贊同“而且從他幾次三番地破壞胡云兜售考題,而不是從胡云那裡買上一份考題的行為來看,他對於自己的才能還是有些自信的,所以應該不需要你這種‘特別關照’。”

“好吧。”蕭木想了一下也覺得林檎說得有些道理“本來我還打算如果他的成績不錯,就直接點他當狀元的。”

“那就更沒有必要了。”林檎繼續答道“他如果真的有狀元之才,那麼在到你決定這一步之前,就已經能夠被閱卷官發現了,那時你再點他作為狀元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要是他寫的文章只是一個普通二甲或者三甲進士的水準,你強行把他點為狀元就無異於是揠苗助長了。”

“說的也是。”蕭木也承認林檎的這個“揠苗助長”的說法“而且寫文章也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全部,就算他考不上狀元,也未必就會比狀元差到哪裡去,至少你我知道他在後世是個歷史名人,而大明崇禎元年戊辰科的狀元到底是誰,我們則是全都不清楚。”

終於又過了整整八天的時間,也就是比蕭木後世常用的“星期”概念還要多一天的時間,大明崇禎元年戊辰科的會試總算是結束了,這天下午,在貢院的門口到處都是前來接考生們出來的家人、親朋、亦或是小廝、家僕。

至於王靜遠一家無疑就屬於“親朋”這個範疇,或者更加嚴格地說,他們的身份不是“親”而是“朋”因為是來接參加‮試考‬的宋應星兄弟的。

貢院門口熙熙攘攘,最後一科‮試考‬每個考生卷時間前後也不一致,有對自己十分自信,有成竹的,還有是已經喪失了鬥志,覺得自己毫無希望的,這截然相反的兩種人往往會選擇提前卷,而在考場之內堅持到最後一刻的,往往則是一些水平居中的考生。

宋應星兄弟很顯然就屬於這種水平居中的考生,因為王靜遠一家從下午的時候便來等著,知道傍晚時分,這一個下午的時間當中陸陸續續地有考生從貢院當中走出來——或是有成竹,或是垂頭喪氣,但王靜遠他們並沒有見到宋應星兄弟的身影。

終於‮試考‬結束的時間終於到來,大部分既不是那種超級自信,又不是那種超級失望的考生從打開的貢院大門中走出,一時間貢院的門口傳來了各種各樣關切的聲音——如果蕭木在場的話,會從這個場景當中找到不少自己曾經參加高考結束時候的覺,或者說這種場景就是從科舉‮試考‬的時候一直傳下來的,只是到了蕭木的那個時候,換了一個形式而已。

在到處都能聽到的“考得如何?”、“辛苦了,趕快回家歇息一番”之類的話語當中,王靜遠一家也在人群中搜索著宋應星兄弟的身影。

“小宋先生在那邊!”第一個發現宋應星的不是別人,正是那個喜歡到處調皮搗蛋的趙棄病——很顯然他作為一個九歲的孩子,自然不可能比王靜遠他們這些成年人長得高,在這種到處都是人的場合之下,他的視野要受到極大的干擾。

但他確實第一個發現宋應星的,這當然事有原因的,事實上,之所以能夠成為這麼一個“千里眼”是因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沒錯,趙棄病此時正是騎在了魯大的肩上,由於本來魯大就比常人高大不少,騎在他肩上的趙棄病自然是“一覽眾山小”了。

沒錯,既然作為鄰居,同時跟王靜遠一家的關係不錯的魯大也帶著梁過一起過來,畢竟科舉‮試考‬在他們這些大明本地人的眼中是十分神聖重要的事,這一段時間以來相處起來十分融洽的兩個江西士子到底考得如何,王靜遠和魯大他們也都是十分關心。

“大宋先生在那邊!”說很快趙棄病又指向了另一個方向,示意宋應升的位置也被他給發現了。

終於,經過了一陣人群之中的擁擠和略微的混亂,王靜遠一家還有魯大他們終於跟宋應星兄弟會合到了一起,等眾人都簡單地從擁擠的環境中脫身出來,送了口氣之後,王靜遠便十分關切地問道“兩位先生,考得如何?”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