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現在能聽懂堆壘素數論的三個學生皆已畢業,周維烈即將前往劍橋大學攻讀碩士,鍾開萊即將前往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閔嗣鶴即將前往牛津大學攻讀博士。

說是在華羅庚家學習,其實真正學習的就周維烈一人。鍾開萊和閔嗣鶴在旁邊給他補課,嘴裡嚼著小師弟買來的花生米,就差在旁邊擱一壺小酒了。

“勝利了!我們勝利了!”外面突然傳來震天歡呼聲,華羅庚猛地站起來,一瘸一拐地走出宿舍大門張望。之前只聽說本發出了乞降照會,接下來好幾天都沒消息,很多人心中都做好了繼續打仗的準備。

一堆學生朝教師宿舍奔來,華羅庚連忙問道:“本真投降了?”

“投降了,”一個學生手裡揮舞著報紙,“華教授,本政府前天就投降了,昨天本天皇正式在廣播裡宣佈投降,這是今天的報紙!”

“太好了,太好了,”華羅庚回到房間,動地對自己的三位愛徒說,“本投降了!”周維烈扔掉手裡的鋼筆,歡呼雀躍道:“今天不學了,老師、鍾師兄、閔師兄,我請大家下館子吃好的!”

“走走走,我今天要喝酒!”鍾開萊大笑。

第1054章【香港】周赫煊是在倫敦看到的本天皇《停戰詔書》,讀完之後一臉冷笑,這特麼都山窮水盡了還在死鴨子嘴硬。

《停戰詔書》或者說《終戰詔書》裡邊,對於戰爭的時間描述是“已閱四載”,只從宣戰期算起,對九一八和七七事變隻字未提,也本不承認中全面戰爭打了八年。

不僅如此,這個所謂的“詔書”口口聲聲“解放東亞”,始終以救世主自居。還把盟軍對本造成的殺傷形容為“頻殺無辜,慘害所及”,簡直就是強盜殺人,自己喊冤。

通篇閱讀下來,大概意思可以概括為:本天皇和本政府的宗旨是讓本人民幸福安寧,讓世界諸國共同快樂繁榮。本之所以向英美宣戰(刻意不提中國),是為了東亞地區的安定,因此侵犯了他國主權實屬意外。本人民為了偉大事業而勵圖治、眾志成城,但敵人實在太兇殘,為了民族的延續,為了人類的文明,為了萬世之太平,本天皇不得已只能終止戰爭。

沒有投降字眼,也沒有懺悔認罪,更沒有提及任何關於中國的內容。

但這就是一份投降詔書,因為真正的重點只有這行字:朕已飭令帝國政府……願意接受其聯合公告。

《波茨坦公告》的內容就是要讓本無條件投降,本願意接受公告,那麼就是接受無條件投降,其他都是說的話和廢話。

可笑的是,本報紙還在封鎖《波茨坦公告》,本人本不知道天皇接受的那份公告的具體內容。本《讀賣報知》更加厚顏無恥,竟以“為萬世開太平”為標題,聲稱:“我們進行的戰爭是正義的戰爭,是自衛自存的戰爭,戰爭的目的是為了東亞解放和十億民眾福祉。”中國淪陷區的很多本兵也能收到廣播,一部分軍官和士兵選擇剖腹自殺,一部分則關掉收音機聲稱那是敵人的陰謀。比如東北地區的某些軍就還在負隅頑抗,他們說天皇廣播是偽造的,然後繼續跟蘇聯紅軍進行戰鬥。

不管如何,本敗了,中國勝利。

國人在歡呼慶祝之餘,更關心的是未來時局。鋪天蓋地的輿論本不是國民政府能控制的,各行各業都高呼組建民主的聯合政府,而共黨明確提出和平、民主、團結三大口號,廣受人民的認可與擁護。

面對如此形勢,蔣介石也不得不選擇妥協。他無法直接鎮壓輿論,而是邀請太祖到重慶談判,並認為太祖不敢去重慶。

於是,重慶談判開始,雙方簽署《雙十協定》。……八月底。

周維烈、鍾開萊和閔嗣鶴離開昆明,來到香港。他們要從香港坐船出發,分別前往英國和美國留學。

火車沿著廣九鐵路行駛,在途徑新界和九龍的界處時,三個年輕人都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國軍部隊已經收復了新界,而九龍依舊是軍在佔領。

按照蔣介石的命令,國軍是應該收復香港全境的。但已經下臺的丘吉爾攛掇英國政府,不斷向美國施壓,蔣介石受制於杜魯門,不得不讓中國軍隊在新界停下腳步。

英軍還在慢而來,在此期間,香港依舊由軍控制著,英國佬竟然委託軍負責香港治安。

三人在九龍車站下火車,剛走上站臺,就看到有人高舉著寫有他們名字的紙板。

“朱叔叔!”周維烈欣喜地走過去。

朱國楨笑道:“大少爺又長高了啊。”周維烈介紹說:“朱叔叔,這兩位是我的同學鍾開萊和閔嗣鶴。鍾師兄,閔師兄,這位是著名武術家朱國楨先生。”

“朱先生你好!”

“兩位同學好,都是棟樑之才啊!”周維烈好奇道:“朱叔叔怎麼在香港?我爸也在嗎?”朱國楨說:“我跟隨先生一起乘英國軍艦來香港的,你們恐怕要在香港多待幾天了。英軍和軍正在辦理接程序,為了確保安全,接期間港口暫時封閉。”

“為什麼中國贏得了勝利,香港卻不能收回?”周維烈不忿道。

朱國楨說:“這你得問先生,我一個人可回答不了。”朱國楨帶著三人來到九龍碼頭,乘坐小渡輪前往港島,接著又坐纜車直奔太平山頂。

來到一幢西洋風格的別墅前,朱國楨指著別墅說:“這裡以前是港督山頂別墅,現在被先生買下來了,等明年還要把太太們接來。”

“我還以為要搬回天津三樂堂呢。”周維烈滿肚子疑惑。

港督山頂別墅就是未來的香港山頂公園,不過那時已經只剩下幾間守衛室了。這破房子多災多難,建好第二年就被颱風吹塌,重建好的第二年又被颱風吹塌,荒置幾十年又再度修建,結果還沒建好又碰到鼠疫爆發,再度擱置修建計劃。

軍佔領香港期間,港督山頂別墅被嚴重破壞,修繕費用極其高昂。再加上粉嶺那邊還有一棟港督別墅,新任港督在跟周赫煊聊天的時候,便把山頂別墅賣給了周赫煊。

新任港督詹遜只是“署理港督”,並非正式的。事實上,他一個月前還被關在戰俘營裡,英國政府怕耽擱太久容易生變,就趕緊提拔詹遜做港督主辦接事宜。

周維烈跟隨朱國楨走進別墅,發現這裡破破爛爛的,還有幾個工人正在打理花園內一米多高的雜草。

一處已經整理好的花園裡,周赫煊正在跟“港督”詹遜喝下午茶,一起喝茶的還有英國海軍少將夏愨。在戰後初期的香港,夏愨才是太上皇,他即將在香港成立軍政府,本人出任軍政府首長兼三軍總司令。

現在香港的局勢很古怪,詹遜擔任署理總督併成立臨時政府,但臨時政府沒有任何實權,一切行政治安都由軍負責。而馬上夏愨就要組建軍政府,但軍政府相關人員還未到達,所以夏愨又讓詹遜的臨時政府繼續管理香港。

兩人現在放著接大事和香港政局不管,跑來周赫煊的山頂別墅喝茶,其實就是在商量軍政府和臨時政府的問題。

“爸爸!”周維烈上前喊道。

“我兒子,”周赫煊給兩個英國佬介紹了一下,又對周維烈說,“這是你哈科特叔叔(夏愨),這是你金遜叔叔(詹遜)。”周維烈明顯對兩個英國佬懷有敵意,當場便問:“為什麼中國不能收回香港?”夏愨聽不懂中文,詹遜卻聽得懂,後者說道:“小朋友,因為英國對香港的租期還沒到。”

“那是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理應作廢!”閔嗣鶴立即反駁說。

詹遜微笑著搖頭:“年輕人,你還不懂政治。”閔嗣鶴的口才不好,頓時不知該怎麼辯解,鍾開萊和周維烈也在周赫煊的眼神示意下閉嘴。

又聊了片刻,夏愨和詹遜起身告辭。臨走的時候,夏愨邀請道:“周先生,請務必參加明天的香港軍政府成立儀式。”

“真是抱歉,我還有別的事情。”周赫煊直接就拒絕了。他雖然必須跟這兩個英國佬搞好關係,但並不代表他贊同英國在香港的殖民統治,香港軍政府什麼的更是扯淡。

第1055章【奇蹟之地】等兩個英國佬離開後,周赫煊熱情地招呼鍾開萊和閔嗣鶴,笑道:“你們都是維烈的同學,千萬不要拘束,就跟回到自己家一樣。這幾天就住家裡,等港口通航以後,我會讓人給你們買船票。”

“多謝周先生。”鍾開萊和閔嗣鶴連忙說。

可惜周赫煊對數學家並不瞭解,他本不知道,這兩個年輕人都是未來的大師級人物。

鍾開萊會選擇留在美國,擔任斯坦福大學數學系主任直至退休,被公認為20世紀後半葉概率學界的學術教父。他剛開始是學物理的,覺吳有訓講的內容書上全都有,於是就看書自學還各種逃課。被吳有訓抓現行大罵一通,鍾開萊擔心在物理系混不下去,於是果斷轉到了數學系。

閔嗣鶴則選擇回到祖國,他是虔誠的基督徒,有些事情不便細說,知道他是陳景潤的恩師就行了。

由於別墅荒置多年,許多地方都損毀嚴重,周赫煊只能讓傭人緊急的收拾好幾個房間,勉強夠眾人生活休息。這裡連飲水都比較困難,是派人從山下買水坐纜車運上來的,做飯還得燒柴禾才行。而且因為運輸材料困難,這棟別墅的修繕費用,差不多可以在山下另修一棟了。

但周赫煊還是義無反顧地買了下來,沒別的原因,就因為這裡夏天很涼快。當初選擇在山頂修別墅,那位港督的真正想法其實是避暑……

至於站在自家陽臺上,可以飽覽大半個港島的風光,這屬於不在考慮範圍內的附帶效果。

最沒用的還有裝,再過幾年,有錢都別想在太平山頂買房子。那些富豪只能扎堆在半山買房,即所謂的“半山別墅”,以後香港的超人、爵士、大亨們,說白了都住在周赫煊腳底下。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