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主持固守任務的國軍將領是胡璉,黃埔四期畢業,屬於陳誠嫡系。
在戰鬥打響之前,胡璉就已經寫好了兩封遺書。
一封是給子的:“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為父報仇、為國效忠為宜……家中能節儉,當可溫飽,窮而樂古有明訓……十餘年戎馬生涯,負你之處良多,今當訣別,
念至深。茲留金錶一隻,自來水筆一支,
記本一冊,聊作紀念……人生百年,終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歡樂……”一封寫給父親的:“……有子能死國,大人情也足
……”他對麾下將士說:“從明天起,我們將與敵人短兵相接……戰至最後一個,將敵人枯骨埋葬於此,將我們的英名與血
塗寫在石牌的岩石上。”這一仗,中國僅存的空軍和海軍全部上陣,但在
本空軍和海軍面前
本沒有可比
,只能起到微小的騷擾和震懾作用。
真正依靠的還是陸軍,各陣地被軍的飛機和軍艦轟了又轟、炸了又炸。第34師1排戰士在荊樹林裡設防戰鬥,
寇久攻不下,遂調來飛機支援,竟把樹林直接炸成一個個禿樹樁。
國軍雖頑強抵抗,但終究敵不過寇的海陸空配合進攻,漸漸被
寇攻至石牌要
外圍主陣地。幸好山勢險峻、易守難攻,
寇的戰艦、坦克都不頂用了,只能用山炮配合飛機轟炸。
國軍無法承受寇強大的轟炸火力,外圍陣地很快被攻破。此時胡璉將軍毅然發動白刃戰,命令將士衝出去跟敵人混戰,讓
寇的飛機不敢再肆意轟炸。
雙方士兵混戰在一起,整整三個小時聽不到槍聲,因為白刃戰已經焦灼到無法開槍的程度,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白刃戰。
利用白刃戰將寇趕出外圍主陣地後,
寇於第二天重新組織進攻。中國空軍和美國飛虎隊此時頻頻出動,中國空軍對
軍的補給線和機場展開轟炸,而飛虎隊則和
機展開空戰,擊落敵機6架。中國海軍則頂著
機的轟炸,從上游布放漂
水雷,阻止
本軍艦配合陸軍作戰。
又進攻了一天一晚,軍終於動搖,掉頭東逃。
此戰,我軍共傷斃敵寇7000餘人。
主將胡璉因功晉升副軍長,榮獲青天白勳章。
第1037章【史迪威和花生米】咱們再回到老蔣出書事件上來,為什麼沒有身邊的學者阻止他?
很簡單,因為老蔣是“孤家寡人”。
我們來看史迪威寫於1943年的記,
記中的“花生米”代表蔣介石,這是史迪威給老蔣取的獨特外號,在美國泛指那些野心大而能力不足之人。
“很簡單的飯菜,沒有什麼儀式,但是上帝啊!那種氣氛。在這個至高無上的人面前,沒人敢說一句話或發表一個觀點……沒有爭論,沒有提問,只有毫無表情的臉和冰冷的端莊舉止。”
“花生米遲到了一個半小時,在儀式上他有些坐立不安……花生米身邊的每個人又都成了石頭,何(應欽)像雕塑般坐在那裡,本沒有張嘴。”《中國之命運》是由陶希聖代筆的,陳布雷也寫了一部分。
這兩位都是玩筆桿子出身的,怎麼可能不知道此書的拙劣之處?縱使他們妙筆生花,奈何其中所有思想觀點都是老蔣的,他們只能在老蔣提出的思想框架裡面各種圓謊。那些似是而非、前後矛盾的論據論述,已經是陶希聖和陳布雷所能做到的極限了,至少還能惑到一些
進民族主義讀者。
老蔣的可悲之處,不在於沒人敢對他說話,而是沒人對他講真話。
咱們繼續看史迪威的記:“他證實了我全部的最悲觀的觀點,花生米其實算不上獨裁者。他發佈命令,每個人都鞠躬言是,但誰也不幹什麼。他了解中國腐敗貪汙的全部情況,但他沒有治癒這一問題的力量……他也瞭解全部惡劣條件,但他做不了什麼……他想成為一個合乎道德的君主,一名宗教領袖,一位哲人。但他沒受過教育……他不愛聽不快的事,於是所有人只講他愛聽的,不可能和他講理……如果誰頂撞了他,他會
然大怒……他大量發佈命令,如同雪片一般,每個人都唯唯諾諾,他從不知道實際上做了哪些事。他害怕老百姓,怕人們議論,於是他竭力阻止他們講話。這很愚蠢……他沒有理由怕什麼,讓他們說好了。他也不必怕共黨,他本可以利用他們。”史迪威只是中國的一名匆匆過客,在中國沒住多久,但已經把局勢看得很清楚了:“戰爭之後,中國將會遇到極大的麻煩。花生米只明白他身邊發生的事,而這個國家很大,他不可能完全控制。頑固、愚蠢、無知、專橫、不容他人、不講道理、無法說通、忘恩負義而又貪婪無比。”我們前一章提到的石牌保衛戰,老蔣雖然對外宣稱是“中國的斯大林格勒戰役”,頗有誓與國家共存亡、君王死社稷的慷慨決絕。但實際上老蔣嚇
了,他以為
寇即將攻破三峽、殺入重慶,他緊張到當著美國人的面,對彙報軍情人員發脾氣的程度。
史迪威在記中是如此記述的:“在宜昌事件(即
軍進攻石牌)中一片驚慌,他極為緊張,甚至將茶壺和花瓶摔到來訪者身上。”而讓史迪威最無語且憤怒的是,遠征軍第二次入緬作戰這麼重大的事情,蔣介石沒有跟任何軍政部要員商量。史迪威找軍政部長何應欽開會討論作戰計劃,何應欽表示一無所知,氣得史迪威在
記中寫道:“顯然,如果何(應欽)不知道,軍政部裡是沒人知道了。那麼,花生米同誰協商呢?同廚師,也許,或者是他的夥伴,上帝!這高於一切,這個自大的小東西(指老蔣)將決定幾個國家的命運……這個偉大的獨裁者,他讓他的部隊忍飢挨餓,是世界上最大的傻瓜……他以為他是主的化身,實際上他是個頑固的小蠢驢。”蔣介石是很難被人說服的,他在沒有任何證據時輕易下結論,且不可更改。他在面對好消息和壞消息的同時,必然堅信好消息,即便所有線索都證明壞消息才是真實的,他依舊相信好消息。
對於這一點,史迪威同樣深有觸。
在遠征軍作戰問題上,蔣介石的很多做法讓史迪威匪夷所思,他只能請求宋靄齡和宋美齡去幫忙勸說:“花生米越來越不像是個獨裁者,倒更像是個政治上的騎牆派。他除了樹立個人聲譽之外,沒有什麼權力,他的家人更瞭解這一點……花生米要比我所想的更加反覆無常和怪誕。梅(宋美齡)總是說,他很難把握,他得出結論時不太考慮證據……她們(負責勸說的宋氏姐妹)已近乎神崩潰,不能入睡。梅(宋美齡)說昨天夜裡她祈求了他。梅對我說,她做了一切努力,就差殺了他。埃拉(宋靄齡)說,他在煩的時候就裝出一副高貴的樣子。”所以周赫煊的任何建議,在老蔣那裡都是無效的。
連宋美齡和宋靄齡都無法說服,更何況周赫煊了。別看在小事上,老蔣處處順著宋美齡,遇到大事他半點都不會讓步。
史迪威第N次離開重慶之前,特地來了周公館一趟。他在周赫煊面前大吐苦水,抱怨一通道,“周,我已經快被你們的領袖瘋了。他的所有軍事命令,都不跟中國軍政部商量,而是在自己的辦公室裡討論。上帝啊,難道他的辦公室助理們,會比軍政部的將軍、參謀更瞭解戰爭?真是荒唐透頂,美國和英國的命運,居然就可能掌握在這個傻瓜手裡!”周赫煊笑呵呵說:“那不是他的辦公室,而是侍從室,我們的蔣先生很復古的。在中國古代,如果皇帝不信任自己的將軍和大臣,那麼就會另設私人機構,比如清王朝的軍機處。”
“見鬼的侍從室,我和中國的將軍還不如花生米的侍從!”史迪威瘋狂吶喊發洩著。
周赫煊說:“這是中國的傳統政治手段之一,君主策劃於密室,其他官員照章辦理即可。”史迪威道:“可花生米身邊的侍從,只會溜鬚拍馬、隱瞞實情。你很難想象,花生米對於緬甸戰場的一系列指揮,都是在對前線沒有任何瞭解的情況下做出的!他是在謀殺士兵的生命!整個重慶,我估計是唯一會對花生米說真話的人,我說出的很多真話都讓他震驚,因為他從來沒有聽說過。我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得罪那些隱瞞真相的人,他們在花生米麵前說我壞話,還造謠說我陰謀奪取軍權,說我想當中國的太上皇。真是可笑,我一個在中國毫無基的美國人,怎麼可能奪取軍權,怎麼可能當中國太上皇?中國人民又不是傻瓜!”
“你不是那個唯一說真話的人,”周赫煊苦笑,“幾個月前,我也在蔣先生面前說了真話,所以到現在我都無法邁出家門。我家的大門口,每天24小時有士兵看守。”史迪威聳肩攤手:“我這次來找你,就因為你是國際問題專家,是中國的大學者。我想請你去勸說花生米,但看來是想錯了,這個世界上沒人可以說服他。”第1038章【重獲自由】史迪威的記,要配合蔣介石的
記來看才有意思。
當史迪威在記裡大罵老蔣是世界上最大的傻瓜時,同一天,老蔣在自己的
記裡寫道:“此人(史迪威)之無常識、無人格,實難令人想象。”史迪威在
記裡罵老蔣不跟軍政部商量軍情,只在密室裡做決策。老蔣則在
記裡,罵史迪威隱瞞英美部隊數據,想讓中國士兵去當炮灰(當時史迪威拒不提供美國海軍兵力文件,只說會派遣適當之兵力)。
史迪威在記裡罵老蔣破壞盟國關係,老蔣則在
記裡罵史迪威“誤事不淺”,是破壞中美關係的“總因”。
如果兩人的記實時公開發布,那就相當於在對噴,他們對彼此的厭惡毫不加以掩飾。
史迪威對於老蔣的評價,基本上是屬實的。
同樣,老蔣對史迪威的看法,也並非胡說八道。
史迪威這個美國佬,在中國不但跟蔣介石有矛盾,跟宋子文等人也有矛盾,他甚至跟飛虎隊長陳納德都有矛盾。
當時陳納德建議調集優勢空中力量,引誘本空軍出動,一舉消滅
本在華的大部分空軍,從而破壞
本陸海兩面的
通線,使中國本土和緬甸作戰更加順利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