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好在重慶的圖書館很多,國立中央圖書館、國立北平圖書館、國立編譯圖書館、中央大學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等都內遷來了。周赫煊每個星期讓端木蕻良幫自己借幾份資料,然後窩在周公館慢慢研究,並思考著對《萬曆十五年》的修改。

此時周赫煊書桌上擺著兩本書,分別是謝國楨的《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和容肇祖的《明代思想史》。他很久沒有這樣靜下心來讀書了,多虧了老蔣的變相軟,把周赫煊身上的浮躁消得一乾二淨。

民國時期對明史的研究,30年代之前尚處於茫摸索階段,但已經開始對明代的城市生活、黨社運動、學術思想和對外政策進行研究了。到了30年代之後,明史研究開始跟馬克思主義、西方新史學理論相結合,深入探討明朝的政權結構、階級變動、賦稅制度、工農經濟等內容。

說句不要臉的話,如今的明史研究專家,至少有三分之一屬於周氏門徒,這些人的治史方法都是跟周赫煊學的。

節期間見到周赫煊那篇討論沈萬三的論文,無數明史學專家歡欣鼓舞,因為周先生終於也開始研究明史了。

同樣也得益於這些明史專家的研究,周赫煊現在找資料非常輕鬆,不斷對《萬曆十五年》進行調整修改,但主題框架和其中的大歷史思想沒變。

“爸,你寫這些對國家有用嗎?”周維烈趴在桌邊問,他節是回重慶過的,元宵節後就要前往昆明。

周赫煊反問:“為什麼你會覺得這些東西無用?”周維烈道:“就算你把歷史寫出花來,也不能讓國家多收一粒糧食,不能為國家多造一枚炮彈,能有什麼用?”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這句話你沒有聽說過?”周赫煊道。

周維烈說:“那是對個人而言。”周赫煊說:“國家也是一樣的。你以為抗戰打成這樣,就是因為中國的科學技術落後?不,是因為政府出了問題。政權結構不穩定,政策施行不得法,這些原因造成的內耗甚至比寇對中國的破壞更加嚴重。我們研究歷史,就是在總結古代政權的利弊。若當今政府能夠揚長避短、擇優而行,遠比造幾枚炮彈、種幾斤糧食更有用處。”周維烈似乎聽懂了,又似乎沒懂。他抱著老爸的稿子看了一陣,對此毫無興趣,除了海瑞和張居正以外,其他歷史人物他都沒聽說過。

“我還是去學數學吧。”周維烈說完就開溜。

第1029章【評古】四月。

周赫煊依舊在家裡讀史寫書,外界沒有關於他的任何消息,以至有傳言說他被秘密囚了。

大清早,林森便拄著竹杖、拎著水壺,優哉遊哉地走進周公館。

這位中華民國最高領袖是周家的常客,時常跑來聽阿炳拉曲兒,喝崔慧茀泡的好茶,然後把玩周赫煊收藏的古董。最近他又上了《萬曆十五年》,平均每個星期都要來一趟,把周赫煊攢的稿件讀完才離開。

“林主席,請喝茶!”崔慧茀端來茶盞道。

林森微笑點頭:“多謝。”周赫煊打完養生太極拳回到客廳,笑著打趣道:“林主席,又來我家蹭吃呢?”林森說:“我信佛,吃素較多,不會把你周大先生吃窮。”兩人已經混得很了,無需顧及禮儀,周赫煊直接癱坐在沙發上飲茶,跟林森聊起各種新聞和趣事。

林森今年的心情比較舒暢,雖然經常沒錢買,但他認為抗戰勝利在望。特別是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敗北,給予法西斯勢力以沉重打擊,而美軍又完全佔領了瓜島,寇在太平洋的氣焰大衰。

現在的情況對本極為不利,本人自己也是知道的。

甚至在發現唐生明是個假漢之後,寇不但沒有殺害,反而特別保護起來,對唐生明是有求必應。無非就是覺沒法徹底佔領中國,寇需要拉攏蔣介石,而唐生明則可以作為中間聯繫人。

唐生明乃是唐生智的弟弟,三年前被老蔣派去汪偽政府做漢。為了把戲演足,唐生智還特意登報與弟弟斷絕關係,並稱家裡出了漢沒臉見祖宗。

唐生明這個人很好玩,沒啥本事,還特別喜歡奢侈享受。但他又跟共黨走得很近,老蔣清黨的時候,他敢站出來公開聲討。他去當漢也啥都不幹,專門負責吃喝玩樂,過得簡直是瀟灑。

但就是這樣的人,不但成功保釋了幾十個被捕的軍統人員,還直接策反了大漢周佛海,戴笠造偽鈔就是周佛海提供的鈔版。大漢李士群的死,也是戴笠和唐生明策劃、周佛海執行的,而且是借本人之手把李士群除掉。

更讓林森到愉快的,是今年初的時候,英美兩國取消了在華特權。那份文件是林森簽署的,也即是說,林森作為中國最高領袖,解除了自晚清以來的巨大屈辱。

中、美、英新約簽署那天,林森高興得就像個小孩子,到處拉人合影留念。

“明誠,這個星期又寫了多少稿子?”林森問。

周赫煊道:“不多,也就兩萬字。”

“足夠了,快拿給我看看。”林森迫不及待。

《萬曆十五年》這本書很乎,它的閱讀要求很低,對歷史毫無瞭解的人也可以讀下去,似乎只是最初級的歷史普及讀物而已。但它的閱讀上限又很高,對歷史、社會、人生了解越多,再讀《萬曆十五年》的收穫也就越多,完全可以當做史學專著和哲學書籍來研究——甚至有人認為它是反腐倡廉作品。

林森最喜歡的是關於張居正的部分,一邊閱讀一邊慨,也不知道勾起了他的哪段回憶。

“國家積重難返,不比張居正那時輕鬆多少,”林森放下稿件說,“政府袞袞諸公,也正如萬曆朝的大臣。中央所施之良策,無疑斷了他們的財源,因此再好的政策也會變形。貪官汙吏不除,政府必亡!”

“這可不是貪官汙吏能解釋的,”周赫煊道,“張居正在施行一條鞭法的時候,清廉如海瑞也跳出來反對,朱元璋的祖宗家法就定錯了。想要讓一條鞭法順利施行,就必須改革明朝的官員薪俸體制,還要改革明朝的士人優待體制。而這兩個體制都是祖宗之法,輕易動不得,利益團體也不會容忍誰去動。”林森問:“如果換成你是張居正,你會怎麼做?”

“沒法做,”周赫煊說,“張居正活著的時候可以強行改革,等他一死,立即人亡政息。除非張居正能夠活到一百歲,而且始終能得到皇帝的無條件支持,花幾十年的時間把改革穩定下來,形成新的規制。但這是不可能的,就算張居正能活到一百歲,萬曆皇帝也不可能永遠信任他。因為張居正本身也不乾淨,他也是既得利益者之一,他的家產豐厚得能把萬曆皇帝嚇一跳。”林森搖頭嘆息:“誰能真的無私呢?海瑞倒是無私,但他也無情,只能為楷模,而且是無法效仿的楷模。說實話,海瑞對恩師的背叛,雖出於所謂公心,卻為人所不齒,而且辦了壞事。”

“海瑞這種人,可以為酷吏,可以為直臣,獨不可為肱骨。他要是做了內閣首輔,估計明朝等不到崇禎當皇帝就完蛋了。”周赫煊說。

林森附和道:“水至清則無魚。”周赫煊用開玩笑的語氣說:“現在的中國則是一潭渾水,水底下到處是摸魚的手。”林森啞然失笑,指著周赫煊說:“明誠啊明誠,你這張嘴可真毒。”笑完,林森又問,“這本《萬曆十五年》,你準備寫成什麼樣子?”

“一本明朝失敗大集合。”周赫煊道。

“是朝政失敗大集合吧?”林森說。

《萬曆十五年》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這本書裡的人物和故事,可以套用到古今中外各個國家,甚至可以套用到公司企業中。你可以把它當行政管理學書籍來看,若能融匯貫通《萬曆十五年》,那麼就可以做一個合格的企業家,甚至是一個合格的主政官員。

聊了一陣,林森便不再打擾周赫煊,自個兒抱著以前的稿子重新閱讀。他發現每次讀《萬曆十五年》,都能發現不同的地方,反正收穫頗大。

就在此時,周公館又來了個訪客。

“周先生,好久不見!”李約瑟笑嘻嘻說。

周赫煊有些驚訝地問道:“李教授是什麼時候來中國的?”李約瑟道:“去年。我先去了昆明,又去了成都和李莊,我現在需要周先生的幫助。”第1030章【中英科學合作館】正在閱讀書稿的林森,聽見李約瑟一口利中文,不由好奇道:“這位先生是?”

“這位是英國生物化學家,劍橋大學教授約瑟·尼達姆先生,他的中文名叫做李約瑟,”周赫煊說著又為李約瑟介紹,“李教授,這位是中華民國主席林森先生。”李約瑟連忙握手說:“林主席你好,我此次來華,是代表英國皇家協會到中國開展科技支援工作。”林森笑道:“謝李教授對中國人民的支持,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儘管開口。”周赫煊招呼道:“兩位還是先坐下再說吧。”李約瑟端坐在沙發上,詳細說明來意:“我在中國的雲南、貴州、廣西、四川等省份考察了大半年時間,走訪了中國許多高校和學者。中國學者吃苦耐勞、頑強勤奮的神令我深深佩服,但他們的糟糕處境也讓我非常痛心難受。現在中國科學界處於封閉狀態,跟世界科學界是脫離的,甚至連一本最新的西方期刊都買不到。”林森嘆氣說:“這是政府的失職啊,不能為科學家創造良好的研究環境。”李約瑟繼續道:“我想在重慶創辦一個科技援華機構,此機構的宗旨大概有這麼幾點:第一,保持中國和世界科學界的聯繫;第二,為中國科學界提供必要的科研物資;第三,向西方輸出中國的科技文獻;第四,為中國科學團隊提供諮詢服務;第五,幫助中國科學家實現國內的彼此。”

“這是好事啊!”周赫煊高興道。

林森也說:“李教授此舉,必然能夠幫助中國科學蓬發展。”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