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對不對,《文藝之頁》解讀得更在理。‘酒鬼’泛指不願面對現實的人,可以是漢,可以是官僚,也可以是妄圖談判求生存的主和派。”

“……”自從馬珏發表了那篇解讀評論以後,各種相關評論就層出不窮,而且往往同一個小說角有多個不同解讀。

關於“沙漠花”,有人說暗指投降派,也有人認為泛指對抗戰不抱希望的悲觀主義者。

關於“點燈人”,國黨御用文人認為在讚美偉大領袖蔣介石,左翼文人認為是在讚美所有為抗戰犧牲的英雄,自由文人認為是在讚美為抗戰做出貢獻的普通人。

對“國王”的解讀就更懸殊,國黨報紙認為是在諷刺本法西斯,共黨報紙認為是在揭國民政府的獨裁統治。

《小王子》這本書中所有的意象,幾乎都被人們翻來覆去解讀,那陣勢就跟研究解析《紅樓夢》一樣。

現在已經沒人再批評周赫煊了,《小王子》被公認為是一部愛國主義文學作品。因為小說本來就寫得很動人,一旦沿著愛國主義的方向去解讀,分分鐘就能代入讀者的國家情

一部童話故事,生生把無數人給看哭了。

21世紀文學系的本科學生,有一門必修課叫《中國現代文學史》,從晚清一直講到新中國建立。

在這門專業課中,周赫煊受到的待遇和魯迅、茅盾等人相同,都是獨佔一章的。並且周赫煊所在的篇章多達五節,《神女》、《狗官》、《狗官外傳》這些統歸一節,而《小王子》則單獨為一節。

以下內容摘自《中國現代文學史》——第十章周赫煊——第五節小王子:“《小王子》出版於1942年2月,是周赫煊在抗戰時期創作的童話寓言小說,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響力的愛國文學作品……”

“《小王子》有兩種解讀方式:一是以孩子為視角,透視出成人的空虛、盲目、愚昧和教條,用淺顯天真的語言寫出人類的孤寂,以及隨波飄蕩的命運,同時批評了金錢物慾,謳歌了真善美。二是站在愛國者的角度,折出民族危難時期的中國社會,通過隱喻手段歌頌抗英雄,抨擊法西斯侵略勢力和漢,譴責了國民政府的獨裁殘暴統治……”

“這種雙重情表達方式,體現了作者對真善美和祖國的熱愛,在中國抗戰時期的文學創作當中獨樹一幟,歷來是文學批評領域的重點研究對象。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人們對《小王子》有著內容繁多的解讀,這些解讀甚至互相矛盾。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周赫煊後來說:小王子可以是任何人,是你,是我,是他,每個讀者對書中意象的理解都是正確的……”不管如何,《小王子》成為21世紀文學系學生們最喜歡的作品之一。因為期末考試時往往考主觀題,列出其中某個角讓學生解讀,自由度很高,只要不亂寫基本上都能得分。

咱們再回到1942年,《小王子》的銷量好得出奇,許多學生省吃儉用也要買一本。它能滿足讀者對個人情和愛國大義的雙重需求,還能讓父母買回家講給孩子聽,它屬於愛情小說,也屬於童話故事,更是一本抗戰愛國文學。

就像法國人把《小王子》奉為經典,甚至把作者、小王子和星星印在50面額的法郎上一樣,中國讀者同樣把《小王子》視為經典著作。普通人對它的喜愛,遠遠超過了《神女》等小說,被公認為周赫煊的代表作品。

同時,《小王子》還引發了一波童話創作。有些國民政府不讓寫的內容,作家們紛紛使用童話題材進行隱喻,搞得老蔣那邊書都不知道該怎麼

而遠在美國和英國,雖然沒有愛國主義的光環,但《小王子》同樣引爆了兩國圖書市場。

有種說法是《小王子》的銷量僅次於《聖經》,這個不好說,有好幾本書都自稱銷量僅次於《聖經》。真嚴格而論,世界銷售第二的圖書應該是《語》,第三名為《新華字典》,第四名為《詩詞》,第五名為《選》。

但是,《小王子》肯定排進了前二十位,銷量遠超《哈利波特》系列。

而且由於那位法國原作者死得太早,各國盜版橫行,此書銷量統計困難,保守估計也超過了8000萬冊,更有人說是2億冊——如果是2億冊,那麼它將超過《雙城記》和《指環王》排名前六,成為銷量僅次於《聖經》的非中國圖書。

因為這本書寫得太美了,有一種觸及靈魂的力量。

周赫煊版的《小王子》上市僅一個月,在英美兩國的累計銷量就達到40萬冊,接著印度市場又貢獻了3萬冊。聽說英文版都已經悄悄傳到法國,法國作家們給予了高度評價,就差沒再給周赫煊頒獎了。

第1010章【屈原】4月3

重慶柴家巷,國泰影劇院。

吃過晚飯,周赫煊便帶著張樂怡、孟小冬和阮玲玉至此,身邊還跟著從印度過來的安納德。

“哎呀,明誠真是賞臉!”郭沫若熱情地過來握手。

周赫煊笑道:“郭先生的鉅作首演,我當然要來欣賞學習。”今天是話劇《屈原》首演的子,來了許多左翼作家。郭沫若在跟周赫煊等人寒暄過後,立即又去接其他朋友。不多時,周赫煊也被團團包圍,作家們熱切的跟他討論《小王子》。

話劇即將開演時,一個胖乎乎笑眯眯的中年男人走過來,跟周赫煊握手道:“周先生,近拜讀大作,頗有觸,你那本童話寫得太好了。”周赫煊哈哈笑道:“孫先生你就是書中的小王子啊,一片愛國赤子之心,飯碗砸了還敢來看《屈原》首演。”

“飯碗砸了不要緊,總能找到吃飯的傢伙。”中年男子依舊笑容滿面。

此君名叫孫伏園,民國時期的“副刊大王”,《阿Q正傳》就是他向魯迅邀稿的產物。

孫伏園堪稱催稿狂魔,是很多民國作家心中的陰影,用曹聚仁的原話來說:“(孫伏園)圓圓臉,一團和氣,跨進門來,讓你知道該是稿的時候了。”當年魯迅被催稿折磨了兩個多月,鬱悶得想把《阿Q正傳》早點結束,卻被孫伏園軟磨硬泡繼續往下寫。直到孫伏園到外地出差,魯迅連忙趁機寫了個大結局,若非如此,《阿Q正傳》估計會寫成長篇小說。

魯迅剛開始與孫伏園關係非常好,他在北平、西安、廈門、廣州各地奔走,孫伏園都以學生的身份一路陪伴。直到孫伏園投靠了國黨改組派,兩人的情才漸行漸遠。

即便如此,魯迅也沒有寫文章罵過孫伏園,只在給子的書信中吐槽:“他(孫伏園)似認真非認真,似油滑非油滑,模模糊糊地走來走去,永遠不會遇到所謂為難。然而行旌所過,都往往會留一點長遠的小麻煩來給別人打掃。”孫伏園就是這種人,永遠一副微笑面孔,乍看虛偽,實則真誠,而真誠中又帶著三分油滑,天塌下來了估計他還在傻樂。他屬於那種樂天派,諸事都不放在心上,惹了禍事也不擔心,卻害得朋友來給他擦股。

比如說前陣子,孫伏園擔任《中央報》副刊主編。這是國黨的機關報啊,居然敢連載郭沫若的《屈原》,氣得老蔣親自指示要把孫伏園解職。於是《中央報》社的社長陳博生被連累了,陳博生是孫伏園的朋友,也是孫伏園進入《中央報》的邀請人。

陳博生被此事搞得焦頭爛額,孫伏園卻拍股笑嘻嘻走人,今天還敢來國泰劇院看《屈原》首演。

孫伏園跟誰都自來,而且笑容可掬讓人不好拒絕,此時他就說:“周先生明天有空嗎?我正好沒事做,想去貴府坐坐,請教一些文學方面的問題。”

“改天吧,明天我有事。”周赫煊道。

“那行,週六如何?”孫伏園又問。

“可以,恭候大駕。”周赫煊只得答應,不然這人還會繼續選子。……舞臺上,暮時節。

由金山飾演的屈原徜徉在橘園內,抒情朗誦道:“輝煌的橘樹啊,枝葉紛披。生長在這南方,獨立不移……植深固,不怕冰雪紛霏。賦減震,好比仁人志士……”

“好!”觀眾拍手大呼。

安納德好奇地問:“周先生,這部話劇講的是什麼?”周赫煊解釋道:“講的是中國古代的愛國者屈原……”安納德在周赫煊的講解下,萬分困難地欣賞著話劇,而其他觀眾則早已沉浸在劇情當中。

漸漸演到第五幕,屈原被囚在東皇太一廟。突然舞臺上響起了響樂,屈原在宏大壯闊的伴奏聲中唱《雷電頌》,醞釀多時的狂暴情緒噴薄而出:“風!你咆哮吧!咆哮吧!盡力地咆哮吧!在這暗無天的時候,一切都睡醒了,都沉在夢裡,都死了的時候,正是你咆哮的時候,應該你盡力咆哮的時候!儘管你是怎樣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們從夢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轉來,不能吹掉這比鐵還沉重的眼前的黑暗……”周赫煊聽得全身汗直立,郭沫若的詩現場朗誦太可怕了,情緒毫不委婉掩飾,如同火山噴發般肆意宣洩。

“轟隆隆!”突然間,一道雷響起,窗戶外閃爍著煞白的雷電。

而此時此刻,屈原正在舞臺上吶喊:“你們風,你們雷,你們電,你們在這黑暗中咆哮著的,閃耀著的一切的一切……”劇院內外,相輝映,彷彿蒼天也應到了這個時代的黑暗。

那叱吒風雲、氣山河的氣勢,衝破了錮已久的心靈閘門,在窗外電閃雷鳴的烘托下,震撼了所有國泰劇院內的觀眾。

周赫煊扭頭看了看不遠處的孫伏園,暗自佩服這人的膽量。這出話劇就差沒指著老蔣的鼻子罵娘了,孫伏園居然敢把劇本放在《中央報》副刊上連載,頭真鐵啊!

當演出結束,全場起立,掌聲持續了好幾分鐘才停下。

接下來,《屈原》在國泰劇院連演17天,從早到晚,場場爆滿,觀看人次將近30萬。並且,這部話劇漸漸從重慶傳到各地,所帶來的社會影響遠超《小王子》,不管是左派人士、自由人士,還是國黨那邊的愛國官員和將領,都紛紛表達了由衷的讚歎。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