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位或許是中國人所知的,最不務正業的英國名人了。明明是個生物化學家,40多歲突然轉行研究漢學,結果成為近代最著名、最權威的中國文化傳播者。

兩船漸漸靠岸,眾人來到河邊找長凳坐下,周赫煊和李約瑟終於補了個握手。

在一番寒暄過後,李約瑟表達了對周赫煊的景仰之情,隨即說道:“我正在學習中文,研究中國科學史,可惜劍橋大學的東亞閱覽室相關藏書太少。”劍橋大學此時的中文藏書很多,已經接近2000冊,而且還有一些宋、明、清的孤本。但那都是些經史子集,《天工開物》之類的雜書基本沒有,所以李約瑟研究中國科技史非常困難。

“有機會的話,李約瑟先生可以去中國走走,我家裡就收藏了一些相關書籍。”周赫煊說。

李約瑟遺憾道:“可惜沒有機會,估計我這輩子都不可能去中國。”周赫煊心想:你不僅過兩年就要去中國,而且還會成為中國女婿,旁邊那個女學生就是你未來的中國老婆。

李約瑟道:“我聽魯(桂珍)說,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都是中國發明的,這讓我非常震驚,由此產生了研究中國科技史的念頭。你是中國的歷史學家,能告訴我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嗎?”周赫煊笑道:“中國古代的科學,都是實用科學。就拿常飲水來說,西方人以前是不會打深井的,而中國人為了喝水就發明出了鑽井技術。今天歐美諸國採用的石油鑽井技術,就是在11世紀從中國傳到西方的,它的發明最初是因為中國人需要在地下找滷鹽。”

“是嗎?石油鑽井技術也是中國人發明的,那太令人驚訝了。”李約瑟連忙掏出小本本記下。

周赫煊繼續說道:“幾個月前,我去了中國一個叫自貢的城市,這種鑽井技術就是在那裡發明的。那裡有一口叫燊海井的鹽井,井深一千多米,是世界上第一口超過1000米的深井,現在都還在使用當中。”李約瑟又問:“除了鑽井技術以外,中國還有什麼偉大的發明?”周赫煊想了想說:“十二平均律。”李約瑟驚道:“噢,上帝,十二平均律也是中國人發明的?”關於這玩意兒,周赫煊以前跟蕭伯納吹過牛,再吹一下也無妨。因為十二平均律在西方影響太大了,它催生出現代鋼琴,催生出真正意義上的現代西方音樂。

周赫煊說:“十二平均律的發明者,是中國明王朝的一位貴族,是明王朝開創者朱元璋的子孫。”

“還有嗎?關於自然科學的。”李約瑟興奮不已。

周赫煊道:“公元1000年左右,宋王朝的沈括測算出地磁偏角。他發現地球磁極並非是端正的,而是有稍稍偏斜,這個算嗎?”李約瑟笑道:“當然算,而且非常重要,這是人類大航海所必須的知識。”周赫煊說道:“中國古代的科學發現發明有很多,李約瑟先生想要做這方面的研究,就必須親自去中國一趟。”

“那真是遺憾。”李約瑟至今還認為自己不可能去中國,更料不到他一去中國就要待好幾年。

兩人聊了好些時候,馬珏、蕭乾也被魯桂珍等劍橋學生拉著聊天。及至傍晚,李約瑟做東請大家吃飯,晚上又帶著周赫煊等人去圖書館。

接下來幾天,除了榮譽學位授予儀式,以及在劍橋講座以外,周赫煊都留在劍橋的各大圖書館裡。

特別是圖書館的東亞閱覽室,周赫煊得到了學校的特許,把那些中文典籍的古代孤本都拿去複印了一份。這是非常大的收穫,即便是影印版,也足夠用來做收藏了。

第958章【離英】劍橋大學,國王學院。

周赫煊又在做他的例行演講了,在牛津劍橋這樣的高等學府抨擊本,其持續效果遠高於在英國國會做演講。

因為這些學府將走出很多未來的政客,其中不乏英國內閣高官,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領袖。如果能讓這些人打心裡討厭本,那麼今後或多或少的都會影響到他們對本所採取的政策。

還有就是,高等學府會出現很多文學家,文化作品潛移默化的宣傳效果更可怕。

數百位劍橋師生坐在下邊,聆聽著周赫煊在劍橋的第二次演講:“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轟炸,什麼轟炸呢?對學校及研究機構的轟炸……”

“我們知道,自東西方的大規模戰爭爆發以來,本對中國實行了大轟炸,德國對英國也實行了大轟炸,兩國人民在戰爭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但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那就是德國到現在為止,都沒有轟炸英國的高等學府和科研機構,我想未來也不會出現這個情況。而英國對德國的報復轟炸,也刻意避開了哥廷和海德堡大學。”

“似乎只要是西方發達國家,都有一個心照不宣的默契,那就是戰爭與學術無關,學者、學生、學府必須得到應有的尊重和保護。”劍橋大學的師生下意識點頭,他們都同意這個說法,而且也認為這是應當的,文化、科學和藝術不能毀於戰爭。

周赫煊突然冷笑著說:“但在遠東地區卻不是這樣,早在九年前,中全面戰爭還沒爆發,本轟炸上海的時候,就把轟炸目標對準了中國的幾所大學。而當中戰爭全面爆發以後,中國的中央大學、復旦大學、金陵大學、同濟大學、西南聯大、重慶大學……這一系列的高等學府,甚至包括一些中學,都成為軍的重點轟炸對象!”

“這是違反世界公理的,充分證明了本人的野蠻,很難想象一個先進發達國家會做出如此行為。”

“在座的各位先生們,你們是非常幸福的,因為英國的對手是德國。德國人再兇殘,再濫殺無辜,只要你們繼續留在劍橋大學,就可以生命無憂的繼續學習和做研究。而中國的同行們卻不行,教授和學生在教室裡上課,必須隨時注意警報跑防空。”周赫煊開始詳細講述中國的老師和學生,特別是他在西南聯大的所見所聞。

劍橋的師生們到無比震驚,他們完全無法想象,一個世界頂級的化學家居然還要自己開荒種菜,一個國際知名的數學家居然只能在防空裡研究學術……教授們又是有何等堅強的意志,帶著學生在野外講課,對天空中的飛機咆哮聲充耳不聞。

“啪啪啪啪啪!”演講結束,全場掌聲雷動。

劍橋的知名學者們,紛紛過去跟周赫煊握手——“周先生,我非常佩服中國學者的意志,他們值得尊敬。”

“請代我向中國的學者和學生們問好。”

“戰爭必須繞開科學、文化與藝術,阿基米德的悲劇不能重演,我將發起對軍暴行的學術譴責。”

“我永遠與中國的朋友站在一邊。”

“……”作為世界知名學者,周赫煊的影響力還是極大的。在他數年來反覆演講宣傳之下,至少英美兩國的學術界對本已經印象壞到極點。光是本轟炸中國高等學府的行為,就足夠成為世界學術界的公敵——文明國家沒有這麼幹的!

在劍橋逗留數,周赫煊便回到倫敦,被蕭乾邀請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講座。準確的說,是去蕭乾創辦的東方學院短期培訓班搞講座,那裡的學生都是有志於前往中國的國際友人。

周赫煊沒有在東方學院短期培訓班講什麼深奧的東西,專門講中國的社會風俗道德,宣傳中國人民的質樸與善良。

這不是胡說八道,而是真實情況。

歷史上,當這些國際志願者來到中國雲南,他們受到了無比熱烈的歡。很多時候在野外遇到土匪,那些土匪在得知他們的身份以後,都是立即停止搶劫綁票,甚至還會贈送他們糧食。

蕭乾的短期培訓班共有32位學生,其中27人會在未來幾年內前往中國。離開的時候,周赫煊與這些國際友人拍照留念,那張照片上,有四人永遠長眠在中國的土地。

11月7,周赫煊坐船離開倫敦。

安全起見,他們搭乘的是美國客輪,先繞道美國,再走海生崴前往蘇聯,經西伯利亞鐵路從中國西北迴國。這相當於把地球繞了大半圈,肯定會耽擱時間,但也是無奈之舉,周赫煊可不想再親自開一回飛機。

順便還可以去美國看看費雯麗和於珮琛,特別是於珮琛,她留在美國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女兒,周赫煊至今都還沒跟兩個女兒見面。

等他們抵達美國西海岸的時候,已經是11月下旬了。

這幾個月裡,軍在中國的攻勢主要分為兩個,即對淪陷區進行掃蕩和對大後方進行轟炸。

在反掃蕩中,百團大戰雖然還未結束,但其所取得了戰績,以及所展現的軍事實力,讓寇和國府都大為震驚。

至於轟炸,昆明和重慶成為軍的主要空襲目標,重開之後的滇緬公路也被機特別照顧。

同時,本的零式戰機在中國出現了。

9月13,中國好不容易湊起來的飛機,一次空戰就被擊落13架、擊傷11架,陣亡飛行員10人,而機傷亡寥寥,這是抗戰以來前所未有的空中慘敗。

蔣介石大為震怒,完全無視本的新型戰機,認為是空軍不中用,要求繼續索敵決戰。

這顯然是非常錯誤的做法,別人有了先進戰機,應該進行試探空戰,摸清對方的情況再予以回擊,主動升空決戰無異於自殺。

第四大隊副隊長劉宗武不甘受辱,直接要求覲見領袖。老蔣本不聽劉宗武的辯解,再次一通斥責,劉宗武只能吼道:“報告委員長,我是航校三期,您的學生。今天為了救國家,救同胞,我萬死不辭,心甘情願,勇往直前。但是也要讓本人付出一點代價才好。我們的飛機,本來數量質量都不如別人,如今本又拿出今年新出的飛機,打我們十年前的舊貨,我們連還手的機會也沒有。這樣的犧牲有什麼意義?我報告您以後,為服從命令,我必定戰死給你看,報告完畢!”我必定戰死給你看!

這句話說得悲壯而充滿委屈。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