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重謝就不必了,我只是看不慣他們的無恥行徑,”向哲浚抱拳道,“周先生,我就先告辭了。”周赫煊連忙挽留:“多坐坐吧,怎麼剛來就走?”
“周先生不用客氣,我未婚還在家中等待呢,”向哲浚笑道,“對了,我準備在10月15號那天結婚,如果周先生有空的話,希望你能來參加我的婚禮。”周赫煊說:“恭喜恭喜,到時一定參加。”向哲浚的婚禮還是很風光的,證婚人是程潛,介紹人是章士釗,畢竟他老丈人周震麟擔任著國府民政委員。
兩人正說著,蔣百里已經打完電話回來,瞅了瞅向哲浚道:“咦,又來客人啦。”周赫煊連忙介紹說:“百里先生,這位是上海地方法院檢察長向哲浚先生。向兄,這位是著名軍事家蔣方震先生。”
“原來是百里先生,久仰久仰!”向哲浚尊敬地說。
蔣百里哈哈大笑:“我知道你,你是周震麟的未來女婿嘛。上次見面他還提起你,說你是他的得意門生,還說你讀高中的時候他就看中你了,總算沒有讓你逃脫他的手心。”向哲浚的未來岳父,其實是他的高中老校長,他不好意思道:“泰山大人謬讚了。百里先生,我10月15號舉行婚禮,希望您能夠來參加。”蔣百里搖頭說:“我就不去了,我是戴罪之身,參加婚禮會帶去喪氣。”向哲浚也不強求,眼睛突然掃到茶几上的那些稿件,驚訝道:“百里先生,這是你的最新著作嗎?我可不可以看看?”
“看吧,沒關係的。”蔣百里無所謂道。
向哲浚仔細看完“三陽線決戰論”,有些情緒低落地問道:“一旦中開戰,中國真的只有放棄大片的東部土地?”
“別無他法。”蔣百里說。
“可悲,可嘆啊,泱泱大國居然落到如此地步,”向哲浚悲哀道,“可惜我這個搞法律的,對此一點忙都幫不上。”周赫煊笑道:“等中國打敗了本,在國際軍事法庭上,向兄就有了用武之地。到時候,還需要你這位大檢察官,當面控訴那些罪惡滔天的
本戰犯。”向哲浚憧憬道:“希望有那麼一天吧。”第615章【賭徒】蔣介石不在南京,而是在廬山避暑,且已避了兩個月的暑。
身為中國的最高領袖,蔣介石真的昏聵到放下首都南京不管,連續幾個月待在山溝里納涼嗎?
當然不可能!
避暑只是名義上的藉口,蔣介石留在廬山的真正目的有兩個:第一,親自掌控“廬山軍官訓練團”的培養工作;第二,坐鎮督戰江西的“剿匪”工作。
清晨。
廬山別墅。
心情舒暢的蔣介石,正在和宋美齡散步,並聽取“剿匪”前線送來的最新戰報。這幾個月的仗打得很順,前所未有的順利,蔣介石似乎看到了真正統一全國的希望。
聽取完戰報,蔣介石突然對副官說:“雪冰啊,你在我身邊待了好幾年,有沒有想過外放任職?”副官鄧文儀立即惶恐道:“委座明鑑,卑職只願追隨委座左右,盡效犬馬之勞!”蔣介石笑道:“你是黃埔一期的高材生,還給先總理(孫中山)做過侍從副官,你這種人才不能永遠蟄伏在我身邊。紅匪眼看著就要滅亡了,我們必須跟蘇聯緩和關係,為將來聯蘇抗做好準備。這樣吧,等今年過完
節,你就前往莫斯科,擔任中國駐蘇聯大使館的首席武官。”
“卑職肝腦塗地,還請委座訓示!”鄧文儀動地說。從1924年開始,他先是給孫中山做副官,後來又給蔣介石做副官,熬了整整十年,終於能夠一展抱負了。
順便一提,鄧文儀還是復興社十三太保之一,負責諜報信息的彙總整理工作。
蔣介石叮囑說:“特務系統的職務,你可以暫時放下了。等到了莫斯科,要多多結蘇聯的外
和軍事官員,宣傳
本對蘇聯的野心。中
兩國一旦開戰,蘇聯就是中國的天然盟友。”鄧文儀兩腿一抖,立正敬禮道:“卑職謹記!”
“報告!”就在此時,另一位侍從副官來到花園:“委座,周赫煊與蔣方震求見!”蔣介石愣了愣,隨即揮手道:“讓他們進來。”鄧文儀非常懂事的自動退下,宋美齡則讓傭人沏了兩杯好茶,笑道:“這個周明誠的風韻事,我在廬山都聽說了,不愧才子之名。”蔣介石有些不滿道:“《中央
報》不該摻和的。”為什麼蔣介石對此
覺不
?
主要有兩點原因:第一,《中央報》這種國黨機關刊物,不應該評論名人的私生活,實在太掉
格了;第二,《中央
報》在批評周赫煊的時候,居然打著蔣介石新生活運動的旗號,完全把蔣介石當槍使。
但蔣介石還是按兵不動,沒有出面干涉。他要好生看看,到底有哪些人在聽汪兆銘使喚,那些充當急先鋒的通通都要上政治黑名單。
周赫煊來到別墅花園時,蔣介石和宋美齡正坐在石凳上聊天。一年不見,蔣介石清瘦了許多,顴骨高高凸起,但比以前更有一種權勢滔天的獨裁者氣勢。
等對紅區的第五次圍剿成功,蔣介石就該著手對付汪兆銘了,一步步把汪兆銘徹底架空,成為國民政府裡的孤家寡人。到最後,不甘只做吉祥物的汪兆銘,終於跳反當了漢,那時的汪兆銘手裡已經沒有任何實權。
蔣介石突然出微笑,做出一副禮賢下士、平易近人的模樣,起身
接道:“百里兄,明誠先生,快請坐!”蔣百里被蔣介石平白無故幽
了兩年,但二人之間似乎看不到半分仇怨,他直奔主題說:“委員長,我前段時間走訪了
本,情況及其危急,最多三年就要有大戰。這是我跟明誠一起寫的國防應策,希望委員長能夠親自閱覽。”蔣介石隨手翻開那份“三陽線決戰論”,邊看邊思考,讀完之後讚許道:“這是謀國之論,兩位辛苦了。”見蔣介石沒有任何實質
表態,蔣百里急道:“委員長……”蔣介石打斷說:“不必多言,我已經有全盤考慮。”蔣介石確實有他自己的考慮,明年初,他和汪兆銘一起聯名發佈“
止排
運動令”,還大肆宣揚中
友好言論。但他真的昏聵,認為戰爭可以避免嗎?當然不可能!
早在四個月前,蔣介石對國府的一群資深政治官僚說:“(距戰爭爆發)總共還不到一千一百天。”一千一百天剛好三年,也即是說,蔣介石認為三年之內就要爆發中戰爭。從他說話那天開始算,蔣介石預計的三年之期,只跟七七事變爆發相差43天,料得極準了。
蔣百里提出的工業內遷計劃,蔣介石其實也早就在進行了。
自《塘沽協定》簽訂以後,蔣介石就止在沿海地區興建(國企和重工)新工廠,下令規劃把重工業轉移到內陸省份。對於把察哈爾以及河北省北部劃為非軍事區,此等賣國行為,蔣介石也有著自己的主張,他想要“緩和侵略”、“保存華北,稍紓
息”,為抗戰換取準備時間。
有句古話說“食者鄙”,其實
食者並非真的鄙,而是他們身在高位,考慮得更多,不如周赫煊這些民間人士那麼瀟灑而已。
蔣介石不但在經濟和外上有準備,在文化和軍事上依然如此。
文化方面,他不敢高呼抗口號,但卻發起了“新生活運動”,無非是想要提高國民素質、提高兵員素質,只可惜被各地官僚把經念歪了。
而在軍事方面,蔣介石積極尋求與德國合作,得到德國的許多軍事支持,比如引進兵工廠生產線、邀請德國教官訓練士兵等等。同時,蔣介石知道中央軍校(黃埔軍校)已經爛掉了,所以他另起爐灶,開設了“廬山軍官訓練團”。
“廬山軍官訓練團”表面上是為“剿匪”而設,但最終目的是培養抗軍官,從訓練團的口號就可以看出來。本來,“廬山軍官訓練團”的口號只有三個,即受傷不退、被俘不屈、受命不辱,但蔣介石又特意加了一個口號叫“臨難不苟”。
“臨難不苟”這個口號,明顯就是專為對付寇而加的。因為紅軍一向優待俘虜,
本沒有臨不臨難的說法。
可惜蔣介石看得清楚,實際做起來就很糟糕了。他明知道上海不可能堅守,卻又捨不得放棄,費盡心思的鞏固上海防禦,希望堅持到列強幹涉那天。
蔣介石的心思很好理解,歐美列強超過七成的在華利益集中於上海。如果能堅守上海兩三個月,列強說不定就會武裝調停,中全面戰爭就有可能打不起來。
說白了,蔣介石對列強還抱有一絲幻想。
然而搞笑的是,蔣介石是非常不信任洋人的,在他眼中洋人都是王八蛋,這傢伙屬於極端的民族主義者。
蔣介石這個人,從頭到尾都充滿了矛盾。在很多時候,他對局勢看得非常清楚,也料到了各種糟糕後果,但他又抱著賭徒的心理,認為事情會朝著好的那一面發展——比如悍然挑起中原大戰,那就是蔣介石的一次豪賭。
第616章【易】“如果有六十萬以上真正的革命軍,能夠絕對服從我的命令,指揮統一,我一定有高明的策略打敗這小小的倭寇。老實講,他們那一般驕妄愚蠢的軍人,完全不在我的眼中,我一定有辦法可以戰勝他們,而最要的條件,就是要指揮統一。”這段話是半個月前,蔣介石在“廬山軍官訓練團”做演講時說的。
看得出,老蔣對自己的軍事指揮能力非常自信。他認為本的軍人狂妄而愚蠢,只要有絕對聽從指揮的60萬
銳,他就能輕鬆打敗小小的倭寇。
周赫煊真的很難理解,老蔣這種自信來源於何處。
蔣介石當初雖然也留過洋,但他讀的是振武學校(軍事中專),而且還特麼被開除了。
開除的原因很簡單,蔣介石不喜歡讀書,花錢又大手大腳,於是就動了歪腦筋。他經常裝病住院,每天可報銷35元的住院費,然後拿著錢請朋友到處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