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當然,孟小冬住的是報館後宅,那屬於社長劉髯公的起居之所,普通員工是不能進去的。

孟小冬的師門跟劉髯公情頗深,她隱居天津後一直住在那裡,已經有兩年時間了。

她平時除了看戲看報,就是遍訪名師請教曲藝。經劉髯公介紹,孟小冬先後向陳彥衡、孫佐臣、王君直、蘇少卿、王庚生、韓慎先、李採繁、竇硯峰等名票名師學習,已然融合各家之長。

幾年前的孟小冬就被尊為冬皇,如今她更是技藝深,只等明年復出登臺,必然會一鳴驚人、名動八方。

周赫煊掏銀子結賬,說起對孫氏兄弟的安排:“我剛到天津時租了間四合院的房子,如今押金還沒退呢,你們不如搬過去住,跟壽民兄也好有個照應。”

“對對對,可以搬到我們那邊去。”李祥基連忙附和,他對孫家兄弟的功夫也是很佩服的。

孫氏兄弟如今住在小客棧裡,有好地方可去自然願意,二人已經打定主意跟著周赫煊混,不說廢話當即答應下來。

李壽民叫來幾輛黃包車,對周赫煊說:“赫煊兄,你送孟小姐回去吧,我跟祥基還要幫兩位孫兄弟搬家。”

“如此也好。”周赫煊倒無所謂。

一行人分為兩撥各自散去,黃包車伕跑得很快,不多時便已經來到報館。

周赫煊頗有風度地說:“孟小姐請吧,改再會。”孟小冬躊躇片刻,突然問:“周先生,你就一直打算在褚大帥麾下做事?”

“不然呢?”周赫煊反問。

孟小冬瞥了一眼李栓柱說:“恕小妹淺言深,我覺得周先生手段高明、才華出眾,未來前途不可限量,應當找個更好的去處。比如……南方!”

“呵呵,”周赫煊笑道,“你可以先去看看我的《大國崛起》。”

“也是周先生寫的書?”孟小冬問。

周赫煊詳細說:“《大國崛起》每天在《京津泰晤士報》連載,中文版英文版上都有。”

“小妹一定拜讀,告辭!”孟小冬抱拳離去,當晚便向劉髯公要了幾張《京津泰晤士報》。這玩意兒普通百姓本不看的,街面上也很難買到,只有在租界裡才能尋見銷售點。

第二大清早,劍仙李景林收到一封拜帖,還連帶著20多份報紙,正是連載著《大國崛起》的《京津泰晤士報》。

對文人而言,作品就是敲門磚,周赫煊如果貿然拜訪,說不定會被人拒之門外呢。

第035章【發酵】天津租界,李公館。

李景林打完一套拳法正在喝茶,親隨楊奎山快步走來通報:“李師,有人送來一張拜帖,還附帶了這些報紙。”

“嗯?”李景林還沒見過投拜帖兼送報紙的,頓時來了興趣,笑道:“拿來我看看。”楊奎山立即雙手奉上,他不僅是李景林的親信,同樣還是李景林的入室弟子,武當太極劍的唯一傳人。

李景林打開拜帖,裡面啥內容都沒寫,只有一個莫名其妙的落款——晚輩周赫煊拜上!

什麼玩意兒?

李景林又去翻報紙,只見所有報紙都不齊全,但每張都刊載了一篇名叫《大國崛起》的文章,作者署名正是周赫煊。

反正下野後也閒著沒事兒,李景林乾脆從頭讀起來。一直從葡萄牙篇讀到法國篇,親隨跑進來喊他吃飯,李景林才驚覺已經到中午了,他竟然不知不覺就看了半天。

“真是好文章啊!”李景林拍案讚道,對親隨說,“把吃的給我端過來,我今天要用宏文下飯。”法國的革命鬧了近百年,什麼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法蘭西第一帝國、波旁王朝復辟、七月王朝、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真的反反覆覆,你方唱罷我登場。

李景林以前只知道法國鬧過很多革命,還是第一次瞭解得如此透徹。在他看來,法國的歷次革命就如同兒戲,但又聯想到如今的中國,發現都尼瑪差不多。

難道中國也要鬧上百年革命才能真正統一?

李景林連飯都不想吃了,繼續閱讀後面的德國篇,這段內容讓他更為驚奇。

原來德國在100年前還處於分裂狀態,曾經同時存在300多個大大小小的邦國,使用6000多種不同種類的貨幣。從柏林到瑞士,六七百公里的距離,要經過10個邦國,辦10次手續,換10次貨幣,10次關稅,關稅總額甚至超過了貨物價值。

德國的歷史跟晚清同樣屈辱,拿破崙入侵德國時,普魯士被迫割讓一半國土,支付1.5億法郎的戰爭賠款,連代表著民族神的和平女神像都被拿破崙拆走,當成戰利品打包運回法國做展覽。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