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總的說來,戴季陶的《本論》一書,觀點客觀中肯,行文平和講理。既有對
本的批判和諷刺,也在某些地方有稍許美化,最大的優點是對
本國體構成和擴張策略分析得比較深入。
蔣百里對《本論》還是很讚許的,唯一讓他不喜歡的是,戴季陶在字裡行間,隱隱約約透出一種對
本的敬慕。
放下《本論》,蔣百里又開始閱讀《菊與刀》,只看完開卷一段話,他就
到
神猛震。
跟戴季陶的中正平和比起來,周赫煊的筆鋒更加犀利直白。兩書都是把本視為未來之敵,但戴季陶要含蓄得多,周赫煊卻
本不加以掩飾,明明白白指出
本會侵略中國。
在討論本民族
上,戴季陶只用了“虛偽”一詞,周赫煊卻用的是“矛盾”。
戴季陶在書中論述本的“南進北進”策略,沒有直說
本侵略中國,也沒說
本要和諸國列強再發戰端。周赫煊則直接指出,北進就是佔據朝鮮和東北,南進就是佔領臺灣、東南亞和南太平洋,中
早晚得有一場全面戰爭,甚至把歐美諸國都要捲進去。
不過兩人有些觀點還是相同的,比如說本的明智之選是聯合德國,以抵抗歐美和蘇聯。
但在中國的選擇上又截然不同,戴季陶認為中國也應聯合德國,周赫煊卻認為應該爭取美國支持。
蔣百里閱讀到《菊與刀》中間的章節,那是對中未來戰爭的假象。他越看越興奮,忍不住想要拍案叫絕,周赫煊明確指出,
本人的國力不適合打持久戰,而中國的戰略縱深會把
本人拖垮。
如果中之間真的爆發戰爭,中國完全可以按照《菊與刀》的思想進行抗戰。這對中國是有利的,同時也不怕
本看了此書會咋樣,因為
本既然想要打仗,那
本就會無視這些細節。
是的,無視。
本老謀深算的政客們,
本就不想和中國爆發國戰,因為他們深知自己的劣勢。
真正挑起戰爭的,是那些沒有腦子的軍人。
什麼,首相不願打仗?
既然如此,為了大本帝國的未來,首相大人,請你去死吧!
這就是本的下克上傳統。
蔣百里對本人瞭解極深,在歷史上,當中
爆發戰爭後,蔣百里對中國抗戰極為樂觀。他寫的《
本人》一書當中,開篇居然在可憐
本人,認為
本自尋死路,從政治、經濟、外
等多方面預言
本必敗。
蔣百里左右端詳著手上的兩本書,再次重新閱讀後,他忍不住提筆寫評論文章:“近發生的濟南事件、皇姑屯事件,再度於中國掀起仇
。我們仇視一個國家,首先要對它有所瞭解,仇視不是目的,如何應對才是
本。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戴先生的《
本論》,以及周先生的《菊與刀》,就是當今中國對
研究的最權威著作,對
學術鑽研無出其右者,可稱‘南戴北周’……”正如蔣百里所言,濟南事件和皇姑屯事件的接連爆發,導致中國民間仇
情緒高漲。
《菊與刀》和《本論》出版後,立即受到各界進步人士的追捧,銷量更是刷刷的往上飆。各大報紙、雜誌的評論薦書欄目,也都大力推薦這兩本書。
周赫煊莫名其妙的,就跟戴季陶並稱為“南戴北周”,被譽為本問題研究專家。
本對中國是極為關注的,像《朝
新聞》這種大型報紙,每天都有關於中國的新聞。《菊與刀》和《
本論》兩書,迅速
傳到
本,而且還是中文原版,得到
本學者的認可和讚譽。
沒錯,就是讚譽。
至於周赫煊在《菊與刀》中對未來戰爭的預測,則直接被本學者忽略了。
第230章【新合夥人】天津英租界,海大道。
三樂堂外。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媽拉個比的,敢跟老子玩兒這套,氣死我了!”一個身材矮小的中年男子,手裡拿著本嶄新的《菊與刀》,站在小白樓外憤怒臭罵。
他的名字叫張敬堯。
潘復正好坐車前來,笑問道:“勳臣兄,你這是怎麼了?”張敬堯無比生氣地說:“我慕名前來拜訪周赫煊,這姓周的居然閉門謝客,純粹就是看不起我嘛!想老子當年縱橫沙場的時候,這姓周的還在穿開襠褲呢。”
“哈哈哈哈!”潘復聞言大笑,隨口說道:“勳臣兄,不如隨我一起進去吧。”
“我才不去,誰去誰孫子!”張敬堯不小心把潘復也罵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