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辜守庸念得嗓子發乾,看看外面的天說:“父親,先吃飯吧,我去幫你盛碗粥來。”

“嗯,去吧。咳咳咳咳……”辜鴻銘再度大聲咳嗽,咳起來沒完沒了,不時吐出幾口帶血絲的濃痰。

父子倆就這麼一個聽,一個讀,有些關鍵地方還反覆誦讀。

整整三天過去,當辜守庸把書讀完的時候,辜鴻銘突然嘶聲大笑:“哈哈哈,好書,好書啊!咳咳……”咳著咳著,突然就沒了聲息。……梁啟超的身體同樣不好,他患有毒症多年,一個月要往協和醫院跑好幾趟。

天津租界,後世的意大利風情街,有棟白的小洋樓,梁啟超給這棟樓起了個好聽的名字——飲冰室。

梁啟超已經辭去了清華的教授職務,因為他的身體撐不住,乾脆退居天津安心養病,同時撰寫這輩子最後的著作《辛稼軒年譜》。

又是一天早晨,梁啟超乘火車前往北平,到協和醫院例行檢查後,優哉遊哉地前往清華園見老朋友。

“任公,今天來得很早啊!”王國維抱拳笑道。

王國維本來去年就該跳水自殺的,可週赫煊的出現帶來了變化。他兒子沒有病死,兒媳沒有被親家接走,王國維更沒有因此和親家羅振玉徹底鬧翻。

於是,他還好好活著,沒有絲毫自殺的念頭。

梁啟超坐下飲茶道:“昨天我把明誠的新作讀完了,頗有悟啊。”王國維搖頭苦笑:“那本《槍炮、細菌與鋼鐵》比《大國崛起》還離奇,居然在講人類社會的衍化,似史而非史,我是不甚明白的。”

“你不是不明白,而是不興趣,”梁啟超笑著說,“明誠的專業論著,絕妙之處就在於高屋建瓴,站在雲霄之上俯瞰大地。你我寫的書,是管中窺豹,他的書則掌控全局。明誠之才華,當世罕見,不得不佩服。”王國維擺手道:“反正我讀得雲山霧罩,裡面各種外國名字,人名、地名、國名、族名……而且一個個又長得很,把頭都給我看暈了。”

“哈哈哈,以前研究甲骨文的時候,也沒見你頭暈過,”梁啟超笑著說,“明誠此書,我最欣賞的地方,就是他對於人類在歐亞大陸進化出的高度複雜文明,給出了一個從地理、生態、生產、醫學,到制度、文化和技術的長鏈條來解釋。而在書的最後一章,他分析預測了中國的未來。”

“哦?”王國維驚訝道,“我沒看到最後,他寫了些什麼?”梁啟超道:“暢談了中國未來的制度,一黨專政、民主集中。他說中國太大,人口太多,經濟、軍事、科技和教育太過落後,中國想要快速發展,就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政府。但集權不等於獨裁,而是要有一個……怎麼說呢,就像是明朝內閣那樣的權利中心。”王國維皺眉道:“為什麼就不能是美國那樣的多黨共和制?”梁啟超道:“他在書中分析了美國的現狀,說美國其實就是一種變形的寡頭政治,政黨再多也是為少數資本家服務。而中國如果實行多黨制,必然爭端不休,造成嚴重內耗。至於具體的論證,你自己看書去吧,三言兩語也說不清楚。”

“這樣聽起來,他似乎是在為南方的國黨張目,不會引起張作霖的不滿吧?”王國維擔憂道。

“那倒還不至於,純粹的學術觀點而已,”梁啟超笑道,“裡面不僅有政體,還有經濟方面的。他提出什麼國家資本主義,說歐美的自由資本主義有嚴重漏,還說蘇聯的模式終將崩潰,兩者各取華才是最優選擇……哈哈,反正通篇荒唐之言,就目前的情勢來看,是絕難實現的。”

“這本書,恐怕會引起很大爭議吧。”王國維說。

何止爭議,《槍炮、細菌與鋼鐵》一出版,周赫煊就被無數學者噴得狗血淋頭,原因就在關於中國未來的最後那章。

第193章【引火力】北大出版社的發行能力比較糟糕,離開北平和天津,就得找外地書商做代理了。

《槍炮、細菌與鋼鐵》在江浙地區的發行業務,就是北新書局代理的,給了足足15%的代理發行費。

張嘉鑄嘴裡叼著雪茄,自己開著小轎車,風風火火地殺向二哥家。他如今也算是上海名人,跟周赫煊、徐申如一起做內衣生意,賺得是缽滿盆滿。

唯一讓張嘉鑄不的是,現在的雜牌內衣遍地開花,搶佔了南方過半的內衣市場。那些內衣品牌明擺著侵犯專利權,可官司本沒法打,只能通過行業公會,私底下協商解決。

基本上就是這樣的情況,公會會長坐在中間,先批評山寨廠商不地道,然後又說張嘉鑄不該做獨門生意。最後雙方各退一步,山寨廠商賠個兩三千塊,就此取得內衣非法生產權。

“叭叭!”張嘉鑄狂按著喇叭,對姍姍來遲的開門者說:“下次動作快點,我等了至少三分鐘!”傭人連忙賠笑:“八少爺,二少爺正好在家。不過今天他心情有些不好,你要注意一點。”

“知道了,”張嘉鑄把車開到院子裡停下,拿著一本書風風火火上樓,敲開書房大門道,“二哥,我給你來了一本好書,是講人類社會和政治經濟的。”張君勱(名嘉森)正在寫文章,他頭也不抬地說:“老八來啦?快坐。”

“這是好東西,你肯定喜歡。”張嘉鑄把《槍炮、細菌與鋼鐵》拿出來,獻寶似的放在書桌上。

張君勱笑道:“你能讀什麼好書?整天就是新月社風花雪月那套。”

“嘿,這真是好書,我朋友寫的,專門推薦給你。”張嘉鑄說。

張家的幾個兄弟很矛盾,徐志摩跟他們的妹妹離婚,老八張嘉鑄卻整天和徐志摩廝混。而老三張公權,此時乃是蔣介石的錢袋子,整天忙著幫北伐軍籌集軍費。老二張君勱則專門和蔣介石唱反調,還創辦了一份《新路》雜誌痛罵國黨。

蔣介石如今還要仰仗張公權的中國銀行籌錢,所以對張君勱睜隻眼閉隻眼。可此人實在罵得太狠,明年就要遭到國黨綁架,最後雖然被釋放,但不得不遠走德國避難。

就說張君勱自己,也是思想極為矛盾的一個人。

歷史上,“蘇維埃”這個詞語,就是張君勱首先翻譯來中國的,但他卻堅決反對共產主義,同時也反對國黨,對兩邊同時大加斥責。到後來,他又追求西方的民主,甚至起草了《中華民國憲法》,被稱為民國憲法之父。但他骨子裡卻是保守主義者,晚年被譽為新儒學宗師。

這是一個追求社會主義,倡導民主政治,反對共產主義,恪行保守主義,推崇民族主義的純粹愛國主義者。

此時的張君勱正清閒在家,每天啥事沒有,偶爾寫點文章罵罵國黨,子過得瀟灑快活。他也不管八弟,拿到書就翻開看起來,看完前幾章忍不住拍手讚歎。

一連讀了好幾天,當張君勱看到最後一章時,終於皺起了眉頭。

“荒唐,實在是荒唐!什麼一黨專政、民主集中,我看就是在宣傳獨裁思想!”張君勱憤慨地說,周赫煊的那些政治觀點,跟他完全相反。

張君勱耐著子繼續往下讀,臉漸漸多雲轉晴,甚至出驚詫的神,隨即哈哈大笑:“周先生真吾知己也!”30年代的時候,張君勱無限崇拜憲法。在他看來,只要有一部完善的憲法,並且嚴格地遵守它,通過多黨民主的互相牽制和促進,就能把中國迅速發展起來,從而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但現在還是20年代,張君勱尚屬於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者。他目睹了歐洲底層人民的困苦,認為歐美現有的制度必將崩潰,想要避免社會革命(蘇聯)的發生,只有進行社會改革,實行社會主義。

張君勱的社會主義思想有三:“第一,土地和生產機關共有,第二,公共管理;第三,以利益分配於公眾。”他還說,今的中國工業未興,必須實行社會主義才能平穩健康發展,從而避免階級鬥爭。特別是礦藏、軍火、電力等等產業,應該由國家來管理,避免資本家逐利而影響國計民生。

這些理論,大家是不是覺得很悉?

此君簡直就像是穿越過來的。

可惜再過幾年,張君勱就放棄了社會主義思想,轉而追求自由民主憲政。

張君勱讀著《槍炮、細菌與鋼鐵》的最後一章,越看越是興奮。除了“一黨專政、民主集中”的觀點不同,剩下的思想內容都跟他不謀而合,瞬間就把周赫煊引為知己。

像張君勱這種社會主義者,在中國實屬鳳麟角,絕大部分知識分子都追求民主憲政。

魯迅就在報紙上毫無顧忌地諷刺周赫煊:“近拜讀周先生《槍炮、細菌與鋼鐵》一書,前面30萬字,令我欽佩之至,實屬當世傑作。可最後兩萬字,卻將周先生的政治嘴臉暴無遺……這是個骨子裡的獨裁分子,他是替當權者說話的!”不止魯迅,很多民主人士都在噴周赫煊,把他罵得狗血淋頭。這些人勸周赫煊把最後兩萬字刪掉重新出版,說沒有這麼個狗屎一般的結尾,《槍炮、細菌與鋼鐵》還不失為一本好書。

張君勱瞬間化身鬥士,主動幫周赫煊打筆仗。他也不繼續罵國黨了,以一敵百跟民主人士戰起來,大肆宣揚自己的社會主義理論。

南方報紙論戰再起,這是一場社會主義與民主憲政的爭論,最終導致兩個結果:第一,《槍炮、細菌與鋼鐵》被廣大知識分子知,從而銷量大增;第二,民主人士被成功轉移注意力,不再找周赫煊的麻煩,而是逮著張君勱狂懟。

張君勱毫無所懼,反正他是富家公子,整天閒著沒事幹,對每一篇罵他的文章都逐條反駁。人家戰得歡快著呢,神頭十足,連飯都要多吃兩碗。

第194章【南開】南方的罵戰稀裡糊塗,先是魯迅罵周赫煊,接著郭沫若罵魯迅,然後郭、魯二人對罵。

張君勱殺出來幫周赫煊說話,宣傳他的社會主義理論,郭沫若立馬掉頭罵張君勱。張君勱反駁郭沫若的時候,魯迅寫文章同時罵他們兩個,張君勱和郭沫若立馬回噴罵魯迅。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