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6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賈珩暗道一聲果然,看向額哲。

其實先前也曾想過是否向額哲索要,但最終考慮了一下,還是決定由額哲獻出,因為若想察哈爾蒙古能否真心實意為大漢出力,就當以誠待之。

待額哲獻完傳國玉璽,一旁的雅若和阿古拉,兄妹兩人這會兒託著一個木質錦盒,由雅若打開錦盒。

在初夏光照耀下,傳國玉璽光芒熠熠,恍若氤氳著一團五彩煙霞,頗見瑰麗夢幻。

內閣首輔韓癀以及內閣次輔趙默等人,也都紛紛看向那錦盒中的傳國玉璽,目光怔望,翹首以盼。

崇平帝心頭一驚,面微頓。

對於傳國玉璽這件權柄神器,作為儒教門徒,沒有一個不稀罕的。

這時,戴權近前,小心翼翼地將傳國玉璽托出來,束髮高冠之下的那張白淨面皮上滿是繁盛笑意,躬身近前道:“陛下。”

“傳國玉璽為祥瑞之物,自王莽篡漢以來,就缺了一角,後來用金子熔鑄補齊,七角為玉,紐為龍,正是傳國玉璽無疑。”姚輿細眉之下的目光動,對著一旁的同僚說道。

崇平帝這會兒也托起傳國玉璽,細細端詳著傳國玉璽,兩道宛如瘦松眉之下,目中現出一抹動之,朗聲說道:“此傳國玉璽為我華夏曆朝相傳,如今重回中原,可見天佑大漢,正統在漢!”所謂愈是缺什麼,愈是強調什麼。

額哲見那漢天子龍顏大悅,欣喜不勝,心頭也漸漸落定下來,說道:“聖上,這玉璽原本早就想獻給陛下,但輾轉久,一直遲滯遷延至今,還望聖上恕罪。”崇平帝聞言,目光看向額哲,語氣溫和說道:“額哲可汗何罪之有?”說著,將手中的玉璽遞送給一旁的戴權,旋即,重新放下錦盒,而戴權則是親捧著錦盒,不敢出一點兒差池。

崇平帝道:“朕在熙和宮中準備了接風宴,為有功將校接風洗塵,諸位將軍且移步宮苑一敘。”賈珩、謝再義等將校以及額哲等人,皆拱手稱是。

而伴隨著太樂署的樂手開始吹著《凱旋令》,從神京城外一直到皇城兒,一股喜氣洋洋的氛圍籠罩了整個街道,向著偌大的神京城蔓延而去。

神京城一百零八坊,街口巷的百姓,萬人空巷,站在街道以及房舍上,推開窗戶,看向下方整齊列隊的大漢京營騎軍。

數月之前,大漢京營兵馬急赴戎事的一幕,尚且歷歷在目,如今重新看到得勝之師回朝,心頭難免生出一股恍若昨

而賈珩此刻仍是手挽韁繩,驅馳著御輦,載著崇平帝向著皇宮行去,身後的朝臣、武將俱是登上馬車,騎上駿馬,向著安順門浩浩蕩蕩而去。

街道兩旁鱗次櫛比的房舍上,食客與王孫公子翹首而望,眺望下方浩浩蕩蕩的京營騎軍,崇敬而嚮往的目光,皆是落在那騎在駿馬上的蟒服少年臉上。

“那是永寧侯?真是儀表堂堂,俊美不凡。”此刻,就有人議論著。

一個年輕的士子說道:“聽說,宮裡打算讓公主和郡主都許配他,真是羨煞旁人。”崇平帝坐在車輦上,對著正在挽著韁繩趕車的賈珩,問道:“子鈺怎麼先前怎麼拖延著沒有班師回京?”賈珩沉說道:“聖上,虜寇雖退,但薊鎮至宣府一線,邊防武備關乎我大漢與女真後續戰略相持一事,待臣在京中待上一段時,還要向聖上請命,督查九邊,另天津衛的水師也要重建,從水路牽制女真大軍。”崇平帝聞言,目光復雜地看向那少年,心頭不由湧起一股暖

什麼叫赤子之心?這就是了。

雖然立了天大的功勞回京,但不驕不躁,始終如一。

崇平帝神默然,沒有再多說其他,只是靜靜看向那少年拔的身形出神。

待賈珩驅馳著載著崇平帝的御輦自安順門駛入宮苑,街道上喧鬧的人群仍不願散去,街道上掛起的一串串鞭炮被點起,噼裡啪啦之聲響起,不大一會兒就響遍了整個神京城。

神京城中的茶樓酒肆,三教九,販夫走卒,幾乎都在茶樓中議論著凱旋歸來的永寧侯,議論著這場大勝。

而軒峻、壯麗的熙和宮已經張燈結綵,一座軒敞、奢麗的大殿設好了宴席,內監和女官往來穿梭不停。

崇平帝與賈珩沿著石階而上,邊走邊談。

崇平帝說道:“子鈺,此戰之後,女真應該不敢再輕易南下劫掠了吧?”賈珩道:“如臣先前奏疏所言,北方九邊防線需得重新構建,先前不論是薊鎮、宣化、還是大同,邊防關隘、堡寨存在一些疏漏,需得重新梳理。”崇平帝點了點頭,說道:“朕先前閱覽過奏疏,子鈺奏疏所言字字珠璣,可謂道盡了邊事不振的關要。”可以說,大漢社稷再見中興之勢,一切都是眼前這位少年帶來的。

賈珩朗聲道:“其實聖上也知邊事積弊,只是過往投鼠忌器,隱忍不發,如今幸在外勝過女真一場,正好一掃沉痾,革除舊弊,重新振作邊事。”現在的他,其實已經需要藏拙了,不然哪天天子腦大開,覺得後繼之君駕馭不住他這,那等待他的就是君臣相疑,有始無終。

崇平帝頷首說道:“子鈺所言無差,昔在大明宮內書房之時,子鈺曾對朕提及,挾大勝以除國政積弊,朕對此言可謂記憶猶新。”賈珩低聲道:“聖上,內政之弊,臣以為可緩緩圖之,當務之急需整飭北方邊務軍兵以及釐清諸省省軍兵政。”現在的崇平帝就像剛買了個錘子,看著立國百年之久的陳漢,只覺得哪哪兒都是釘子,非要上去敲兩下不可。

這種摩拳擦掌、大幹一場的心態,他其實可以理解。

許多君主不怕你昏庸的清靜無為,就怕你生出雄心壯志,往往這就是一國之悲劇的開始。

能做到不亂折騰,不瞎折騰,就抓住了治國理政的牛鼻子。

崇平帝微微頷首,慨了一句道:“治大國若烹小鮮,不宜之過急,是需得緩緩圖之。”君臣兩人隨意敘說著朝政,相伴進入熙和宮的正殿。

正是近晌時分,初夏之暖風吹過殿前屋脊兩側懸掛的鈴鐺,叮噹叮噹的清脆響聲漸次而起。

而後,坐著馬車、轎子的大漢群臣陸陸續續到來,在漢白玉廣場上列好朝班,在糾儀御史的引領下,按著官階、次序徐徐進入大殿中。

此刻,群臣以及京營有功將校,並排而入。

在內監的引導下,大漢文武群臣紛紛列坐在几案之後,看向繡墩在御前尺許之地的蟒服少年,有些人只覺一團妒火在心底熊熊燃燒。

賈珩捕捉到一些年輕朝臣的目光,面沉靜如淵,但心神微凜。

所謂行高於眾,人必非之,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如果說崇平帝是有意如此,其實也不盡然,多半是內心自然地親近於他。

但縱然如此,也引得一些人心思各異。

念及此處,賈珩眉頭微皺,心頭生出一股猜測。

只怕在接下來的一二年,除卻直面東虜的戰事,一般的戰事,或許輪不到他去領兵出征了。

不為其他,就僅僅是壓一壓他立功升爵的速度,也要換一換人去打仗。

崇平帝看向殿中一應群臣,默然片刻,說道:“諸卿且就坐,姚卿,宣讀聖諭。”原本擔任禮部侍郎,現為吏部尚書的姚輿,曾經是主持過國家諸般大典的清貴之臣,儀表堂堂,聲音清朗,此刻從內監手中接過盛放著聖旨卷軸的錦盒。

姚輿捧著聖旨,展開絹閱讀道:“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自朕承天命,國家武事不振,北夷肆,番邦逞兇,每逢秋兩季,東虜入寇燕趙,劫掠黎庶,老幼惶懼而不知何歸,婦幼嚎哭而難得安寢……至崇平十六年正月,軍機大臣、太子太保兼兵部尚書永寧侯賈珩率兵馬急赴戎機,一戰殄滅虜寇七千,二戰轟斃奴酋於平安州下,由是威震夷虜,四方靖綏,解虜寇之厄患……特晉一等永寧侯為三等衛國公,本支三世,賜丹書鐵券,以嘉茂殊勳,欽此。”賈珩聞言,面一肅,離座起身,朝著上首端坐的崇平帝拱手說道:“微臣謝聖上隆恩,萬歲萬歲萬萬歲。”此刻,殿中群臣都不看向躬身下拜,雙手接過聖旨的賈珩,面上神複雜。

年不及弱冠就已是三等衛國公,開國以來,當屬此人第一!

待賈珩接過聖旨,姚輿又拿過一封聖旨,默然片刻,展開唸誦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奉太后慈諭……”這封聖旨自是一封賜婚聖旨,大意是以兼祧之法將咸寧公主與清河郡主,一併賜婚給賈珩,以為天下兼祧之表率。

賈珩此刻跪在殿中的地板上,靜靜聽著那誦讀的聖旨,朝著崇平帝拱手說道:“微臣謝過聖上隆恩,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時至今,有了這封聖旨,他與咸寧、嬋月才算是合法夫

殿中的一眾大漢群臣,目光豔羨地看向那少年國公。

少年英雄,尚配帝女和宗室之女,兼祧寧榮兩府,堪為一段千古佳話。

賈珩從姚輿手中接了聖旨,重新落座下來,著大漢群臣心神各異的目光注視,神坦然。

而後就是封爵謝再義的聖旨,因為是伯爵是單獨降下,待姚輿唸到:“一等忠勤伯……”三個字時,推金山、倒玉柱地跪在地上的謝再義身形劇震,深深了一口氣,才按捺住盪的心緒。

拱手拜道:“微臣謝聖上隆恩,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叩首謝恩之時,七尺高的漢子,聲音都有些哽咽起來。

依稀記得當初在神京城外作為普通的城門百戶,如果不是跟了衛國公,如今的他還一文不名,焉有今廕子?

而後姚輿又唸誦了龐師立等有功將校的聖旨,總之是人人封爵,在場軍將都叩謝聖恩,一時間熙和宮中山呼萬歲之聲四起。

殿中文臣則是冷眼旁觀,心頭蒙上一層厚厚陰霾。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