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因為這個貪心的想法,本作特意將時間設定在中國古代的大多數朝代之後,故事中的地點、官職和服飾都是刻意模糊與混雜的,以免自設桎梏。
本作會盡力遵守以下這點:就是角據設定的智力、立場及
格,去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而不是去做“讀者認為正確的事”。
這是逍遙故事中很多角的行事註腳。
人物的立場不同,判斷就會有所相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所做所為也是依然如此。
如果能讓每個角都去幹自己想幹的事,且能做到自然而
暢的進行,故事大概就成功了一半。
希望我能做到。
◇◇◇◇◇◇◇◇◇◇◇謝一直支持我的所有人。
在此特別鳴謝封面畫家子非魚對本作的大力支持。
照例附上幾篇甚有共鳴的點評,與書友們分享,大家下集見。
崑崙峰會簡評作者:lolibasu發表於2017-6-6第十六卷的信息量很大,劇情推進得很快。有很多我所關心的問題都在此節中有所暗示或者直接回答,這裡先記一二。
天命與運數不是一回事。
我覺得全書最為核心的命題出現了:天命與運數。
這一節中,明確地辨析了這兩個詞的區別。這是本節給我的最重大的信息,通過老君之口,點透了“天命”與“運數”的區別:天命,無非就是天庭之命;而運數,則是天地運行的規律或者軌跡。天命自然掌握在天庭的手裡,然而運數則只有極少數修為非凡的人才能窺其一二。
天地大劫是各方通過各自的經驗和知識預測到的天地將要運行的軌跡。舉個例子來說,比如說我們太陽系在銀河系中運動,我們是無法預知未來擋在我們太陽系軌道上的會有些什麼障礙,窮盡我們現有的知識,可能我們可以預測100年或者100萬年間,我們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軌道上是安全的,但是再往後會是什麼情況我們無從知曉。甚至這期間會有什麼突變也不是我們能夠窮盡的。
而天地大劫,就相當於預知了在大約1000年後,我們太陽系會穿過一個極其危險的區域。
那麼天庭的那些科學家在得知了這個消息以後,是怎麼做的呢?
他們的做法叫作“以殺劫破局”。至於效果如何不得而知。這種做法可能會類似於祭祀,也就是求個心理安;也有可能類似於在太陽系內搞巨大規模的核爆,以期改變一下整個太陽系的運行軌跡。然而這些活動可想而知,先不說無從知曉它的效果,但能夠確定的是,生活在地球上的現世的人和很多其他的生靈一定會受到牽連的。
通過這一節可以知道,逍遙對於天庭的設定,至少有一點現在已經很清楚了:天庭不能代表天地,這個故事中的天庭不是天地運行規則的制定者。它也只是天地間的一股勢力而已。它把自己的理念解釋為“天意”或者“天命”,這不過是個障眼法,想通過這些名目來提高自己執政的合法以及站到道義的制高點。
從老君的口中可知,天命就是天庭的旨意。比如說讓紫麒麟下界為人君,這是天庭的旨意;而預設他享17年人君之位,也是天庭的旨意,只不過因為玄狐的胡鬧,改了這個天命。
同時,在天庭看來,天命比運數更加重要。關於這一點,三兩句話很難說清,借下一個問題先回答一下。
殺劫計劃,它的直接動因是想借此破天地大劫的局。但是,這個是他們的唯一動機嗎?這個是他們的真正動機嗎?
其實單看此次會晤,有很多問題都還沒法說清楚。但是如果把時間線拉長以後來看,此處表裡的兩套話就能分得更清了。
誅滅玄狐,顯然是整個天庭的一件非常重大的舉措。這種事情決非一時起的意。也就是說,一定不是因為玄狐阻了紫麒麟下界後,天庭才開始著手辦他的。這件事情,天庭與玄教是一起謀劃了很久的。
老君於此事上,可能僅僅是出於“破劫”,但其他人就不一定了。
先看老君的原話,“聖鰲已鳴三載,恰印證吾等當初的推演非虛非誤。”這話的意思,至少說明老君當初的判斷仍然是一個需要“印證”的推測,是有可能虛有可能誤的判斷。因為對於一件確鑿無疑的事情,不需要用“恰印證”這種句式。
你再看九天玄女這個代表天帝的人的問話:“今次大劫,究竟從何而來,一定會應驗麼?”這是什麼意思?聖鰲已經鳴叫三載了,她應該不可能不知道吧。可是時至今,她仍然在問“一定會應驗麼?”不覺得有點突兀嗎?
這種事情你們十七年前不是應該就已經非常有信心了的麼?不然的話,那個殺劫計劃破的又是什麼呢?怎麼到了這個時候還在問它是不是真的?
再看老君本人對於運數的看法:運數本就變幻莫測,乃天地至玄至妙之物事,即便吾等,亦難以勘透。聖鰲已鳴三載……,至於此劫從何而來,何起何終,怕是眼前還無人能解。
就是到了此時,老君對於此劫的認識還是非常有限的。又怎麼可能據此去說服那個即使到了現在仍在懷疑“會不會應驗”的天庭在十七年前就相信“劫數”這種事情呢?
所以這已經很明顯了,十七年前,天帝他們其實壓兒就不在意當年的老君口中的“天地大劫”這件事情。
可能當時只有老君一個人相信自己的那個預測,也只有他一個人把預測真正當回事兒了。
從天庭的政治訴求出發來看,“以殺劫破局”只是個明面上的藉口。三個月前的那篇分析,就一直堵在這裡,所以沒往下寫了,想不到大能想到這麼絕的一個口子。天庭玩的將計就計,在我那裡一直缺少這麼一杆天衣無縫的大旗。因為在當時看來,聖鰲已經代表了唯一的預言家,而且也不可能有人能比聖鰲提前那麼久就預知天地大劫。也就是說,那種話除了聖鰲,別人說出來鬼才信呢。
從九天玄女的問話“一定會應驗麼”可以看出,即便是聖鰲,他們也不會那麼篤定無疑地堅信的。(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從以往的天地大劫來看,天庭雖然多有受累,但結果大抵還是有利有弊的,且很多時候所謂的大劫其實是他們的豐年。聖鰲所言之劫,未必就是天庭的劫!)所以天庭想要義正言辭地佈局,當時就少了一個理所當然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