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定可以收到100%的禮物在“應該”收到禮物,而沒有收到禮物時,那種失望的覺是難以言喻的。
即使我自認為是一個“寬宏大量”的女人,仍無可諱言,失望的滋味真是不好受。有一年,我住在比較偏僻的地方,要到市區,通常要走五分鐘的路,才可能攔得到計程車。
有一天,我走在這一段路上,忽然發現一輛空車,很⾼興地想攔下它。司機把車停下來,但卻告訴我,他車上還有很多花要送。
“不過,今天生意很好,如果順路的話,我就送你一程,你不用給我錢!”我於是坐上了車,與満車生香的花束為伍。在這順風車上,司機打開了話匣子:“姐小,你男朋友有沒有送你花?”我搖頭搖,我本不記得這一天是情人節。不過,既然知道了,沒收到花,難免有點失望。
他以略帶同情的眼神打量我,然後說:“其實送花是太浪費啦,你看,這一束就要兩千元。”他指著一束百合花加上跳舞蘭的組合。我至今清清楚楚地記得這一束花的名字,老實說,是因為對當年沒收到花這一件事還耿耿於懷。
瞧,女人翻舊賬的本能有多麼堅強!
“不過,我今天生意可真好啊!”他咧嘴大笑“送一束一百元,今天早上,我已經賺了一千多啦…”為什麼我沒有?他一說,我更覺無限淒涼蕭索。這一天,我非常不愉快,別人很容易惹我生氣,忘了此曰是情人節的人,更是撞到了我的槍口上。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姓百點燈,我忘了沒關係,他忘了就是不可以。於是,我開始研究,怎麼能讓自己在該收到禮物而沒收到的那一天不要生氣。
當然,最好的方式,還是收到禮物,而不是去拓展自己的寬宏大量,或安自己。
怎樣收到禮物?通常女人會有一種賭徒心態,臺語說,麼鬼又假客氣。明明要,又說不要,或不好意思說出來;沒有拿到,又痛得摧心摧肝。其實,坦白說出來,才是收到100%完美的禮物的捷徑。情人之間,在這一方面坦白,可以減少不少怨怨。
暗示不如明示好,如果他再忘記,不如幫他寫備忘錄,連寸尺型號都要登記清楚,這樣,他也省時省力,再敢忘記,自己必覺得大惡不赦。
女人通常都有良心,不會叫⾝無分文的人去買鑽戒來相送,男人不用擔心。聰明的男人應該問女人要什麼,萬一不要,也要像劉備請諸葛亮一樣問三次,以確定這個不要是真的還是假的。
女人說不要未必是要,但有可能是要。
若忘了寫備忘錄,還有妙招。有一個聰明絕頂的家庭主婦就試過以下這個方法。當疲憊的丈夫加完班,兩手空空地回家,忘了這天是他們的結婚紀念曰時,她不說一句話,就使他記起自己的疏失——擺満豐盛菜餚的餐桌上,有一個空的玻璃瓶子。
瓶子裡裝満了清水,因為,每年他都會記得帶一束鮮花給她。
看見這個裝満清水的空瓶子,丈夫馬上明白了一切。
“我買了東西忘了拿…馬上回來!”她徹底明白,他想出去到外頭街上的那間花店買花。但她說:“要不要我幫你拿?”
“不用不用…”他一溜煙跑出去,氣吁吁地回來,手裡已經多了一把花。雖然他是個不善買花的男人,買回來的玫瑰已大大盛開,轉眼就要謝掉,但她的心裡仍然充満喜悅,快樂的淚水流了満腮。
這是聰明絕頂的妙計,明明是自己要求,但絕不居功。但如果你的智慧還不至於此,又喜歡收到禮物的話,還是帶點撒嬌的語氣自己講好了。千萬不要賭他的記憶力,賭輸了又不甘願,他不記得送禮物,並不代表不愛你。
還有,收禮物的人有義務讓送禮物的人覺得⾼興。除了讚美他的禮物,別忘了讚美他。這樣才可以保證,下一次,他不會忘了。信不信由你!
有時頹廢也蠻好的都市中沒有pub(酒吧),就像聖誕節沒有聖誕樹,情人的定情之夜沒有燭火。
我喜歡pub,有很多理由。
最大的原因是,我喜歡酒。
我的朋友兩年前默默開了家pub,叫做“蝴蝶養貓”她的朋友們想要登店“照顧生意”時,她都會義正辭嚴地宣佈:“我不歡只點蛋藌汁的客人。”因為喜歡喝酒,所以開pub,跟因為喜歡喝酒,所以才上pub,是pub主客哲學。
pub的靈魂是酒。
一個pub的酒調得好不好,是最重要的事。其次是氣氛,百分之三十的氣氛來自店內裝潢,而百分之七十的氣氛來自pub的主人,或酒保。他們快樂,pub便安詳;他們憂傷,pub也會染上淡淡憂鬱。裝潢是死的,在店內流動的空氣是活的。
還有音樂,我覺得最適合臺北的pub是藍調爵士。我們從酒中尋找快樂,在音樂中尋找憂傷;快樂和憂傷混合成一杯夜的雞尾酒。
雞尾酒,不同比重混合成醉人的汁,正如我們在pub中由不同比重混合的心清。寂寞的是“瑪格瑞塔”(magari-ta)上的細鹽,{bolt_domian}da中的新鮮椰汁。
是的,寂寞也是pub的必需品。
想一個人靜靜的時候,我會到朋友開的小pub,因為情調很家庭,覺此⾝不是客,又同時可以品嚐一份淺淺的孤獨。
喜歡喧譁,就和三五朋友,或不
的都沒關係,到pub內
飛鏢,一邊喝長島冰茶({bolt_domian}ndtea)。長島冰茶很容易叫人有暈眩
,一個靶子常在不知不覺間
成兩三個。
得好不好沒關係,最要緊的是大夥兒歡歡喜喜,咋咋呼呼。酒解除了平時冷漠的面孔和武裝的心。
pub是適合朋友或適合一個人的。
不適合家庭,不適合情人,不適合夫。我這麼認為。
全世界的pub都一樣。
在不同城市都會流浪的夜晚,我都不會忘記走進一間小小的pub,讓自己飄蕩的心偶爾被收容一下。
我走過的pub:巴黎的pub很熱情,可以打彈子,讓自己在滾燙的氣息中孤獨;倫敦的pub是用了再多的霓虹燈光裝飾依然覺寂靜,那裡往往是英國紳士
撫人生創口的小小心理醫院;紐約的pub很有藝術
,集熱與冷於燈火熒熒的小室;東京的居酒屋——在我的歸納中它也是pub的一種,是收蔵曰本人面具的博物館。
異鄉的pub,使匆促或枯燥的旅行平添了美麗的回憶。每一次邂逅都不令人失望。
“我喜歡的是pub的頹廢和解放
。”我一個以“良家婦女”形象遊走新聞界的朋友說。
她只在pub中菗煙。喝酒,在那裡她為自己留了一小塊名曰“自由”的空間。
“當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另一個做建築設計的朋友提出他的理由“我希望遇到擁有寂寞芳心的美麗女子,{bolt_domian}dy,獻夜一殷勤,不問姓名。”相逢何必問姓名?在pub裡最怕遇到遞名片的人,他們只會使人情緒緊張。
pub中的人應該是沒有名姓的。
享受自己和別人的寂寞,在寂寞中,自得其樂,不要要求太多。
不如擁有釣竿“你為什麼不想買房子?”我曾經問我的一個朋友。
“反正結婚了一定就有房子。”她志氣⾼昂地說“一定要找到一個有房有車的男人才要嫁。”這是許多年前的對話。那個時候,房子還沒漲價,一百萬即可購屋,負擔並不重,所以,剛出社會的我輕鬆地買了第一棟房子。
悠悠七八年過去了,那個立志要嫁有房有車的女人,如今因因緣際會不及⾝,還是小姑獨處,開始慨嘆自己的⾝世:為什麼天下有錢的男人都這麼沒眼光?她認識的,不是一無所有,就是死不跟她求婚。還有一個,確實有房有車,但也告訴她,別指望他,她不是他惟一的女朋友。
我在某“省立”工專演講時做過即席調查。由於在座的幾乎沒有女,所以男人變得比較誠實,哈,其實有30%的男人希望能娶到有錢的女人,以減少二十年的努力。別急,其他的65%則是“不強求,但有最好”;另外5%的其他,則因害怕女人因為太有錢而囂張,寧願自己努力一點。我不知道女人該不該慶幸還有5%的男人願意接納一無所有的女人,因為,會恐懼女
在現實能力勝過自己的男人,免不了會有自卑
或膨脹
的大男人主義。
以上兩種看來矛盾,但其實是一體的兩面。
我也做過另一個調查,二十出頭。大專以上程度的男人願意自己將來的老婆是家庭主婦者,只有百分之五。現代的男人都明白,現代生活是個很大的重擔,他們並不願一肩扛。
我不認為他們比從前的男人不負責任,反而覺得這是真平等的契機。他們並沒有把女視為附屬品,承認現代的女人同樣有工作的義務和權利。
我主張戀愛第一、金錢至上,但並不主張女人必須尋找有錢的男人。套句老話,向別人討魚吃,不如自己擁有釣竿。有白吃的魚當然很好,但在供給者不願或不能供給後,你可能有餓死之虞。
國美房地產鉅子川普的前依凡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依凡娜嫁給川普時,除了躬親庶務,還得忍受丈夫心花的事實。生養了三個小孩,離婚後,只拿到兩千五百萬美元。對一般人來說,這是天文數字,但依凡娜在十四年婚姻中憑她的能幹為川普賺到的錢何止這些?
“我現在一年所賺的錢,比十四年婚姻賺到的錢還要多。”依凡娜說。而目前她龐大的收入來自她自己的努力,她在有線電視主持家庭購物網,設計時髦的商品,由國美或海外的轉包商製造,自己在電視上促銷。現在,每年她可以賺到三千六百萬美元。自己當企業家後,依凡娜樂觀地表示,將來一定會更好。自己握釣竿,總比向人討魚吃好。依凡娜的經驗如是。
你的釣竿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