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像極了池寧會欣賞的那類小可憐書生。唉,就是有眼疾沒有辦法為官,縱有滿腹才華,也只能寶珠蒙塵。

可惜,快樂的時間總是短暫的,池寧聊了沒一會兒,就要走了。

他幾乎是才上了馬車,就已經心動。而在心動之後,那自然就是對苦菜吩咐:“去,打聽打聽,那對兄弟到底姓甚名誰,要是沒有問題,就去問問他們……”

“可願意給爺當個乖乖兒。”對,池寧覺得他的心動,就是他又想認兒子了。

說起來,池寧真的好久沒有認兒子了。在過去的三年時間裡,池寧的兒子也就只增加了兩個而已。這簡直有悖於池寧想要建立一個龐大家族的初衷。池寧自己都想不明白自己這是怎麼了,為什麼會忽然變得不怎麼考慮認兒子的事。

原君沒說話,但他想表達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因為最近三年你有了我啊,你已經不需要其他奇奇怪怪的人了!

但池寧在意識到這點後,卻覺得這樣不行。

他開始很認真地告訴自己,雖然已經有了很多兒子,但自己還沒有遇到過雙生子呢。哪怕這對雙生子對他沒有什麼用,只這麼收集起來擺著看,都是極好的。平裡還能叫來和自己說說話,增加一些快樂。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只要這對雙生子沒什麼問題,就認來當兒子吧。

池寧的離開,不是為了回東廠,而是赴宴。

瓊林宴。

準確地說,應該叫恩榮宴。

“瓊林”已經是宋朝時的名字了,後來朝代幾經更迭,過去了好幾百年,大啟前面兩個朝代已經統一把瓊林宴的名字變成了恩榮宴,但大概是瓊林宴更加好聽、深入人心,不管朝廷決定怎麼叫,普羅大眾默認的還是“瓊林宴”這個名字。

連大啟特地為每次宴請登科進士而開設的皇家園林,都被迫變成了“瓊林苑”,其實本來是不叫這個名兒的,但叫的人多了,它也就只能變成這個名字了。

池寧到瓊林苑的時候,大多數人都已經到了,只有少數大佬還沒有到。因為大家都知道的,越是重量級的大佬,總是會越晚登場。池寧到的這個時間點就卡得剛剛好,既不會顯得怠慢驕縱,又好像伴隨著他的到來,開啟了什麼奇怪的序幕,游完街的狀元、榜眼和探花,內閣首輔王洋,以及伴著聖駕的尚爾,就先後相繼到了。

宴會正式開始之前,池寧已經和人假笑了一圈。

他不僅沒覺得累,反而神百倍,因為他就喜歡這種場合,人人都捧著他,敬著他,哪怕被他懟了也只能忍下去在心裡罵一句“死太監”。

這樣的快樂,一般人很難懂。

好比池寧的師兄江之為,就不是很懂。他要是想,他其實也可以變得十分善於際,和誰都能稱兄道弟,完美且快速的融入其中。但重點是,江之為不想,他不覺得和別的官員社有什麼必要,多聊一會兒都覺得累,還不如趁機多吃幾口點心。

瓊林宴是天的,上的食物一般也是以點心、涼菜為主,熱菜除了自帶小火爐的鍋子,其他本什麼都放不住。

為此,御廚們很是在點心上下了不少功夫。還別說,味兒真不錯,江之為就特別喜歡。

江之為不比兩個師弟,池寧和俞星垂的伙食是一直跟著宮裡走的,雖然御廚肯定會先把心思用在伺候陛下上,但對池寧這些大佬級的宦官也是不敢怠慢的,特別是執掌東廠、有隨時隨地進屋抓人權力的池寧,御膳房對他一直是待遇從優,允許點菜。就這,池寧還經常不樂意吃,因為他有專門為他準備的東廠小廚房,隔壁的太子東宮也是常有賞賜。

而江之為,卻只能苦哈哈地跟著憲臺的上級部門都察院吃大鍋飯。都察院在京中所有的重要衙門裡,都以伙食差而聞名。

就真的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江之為被都察院的廚房折磨得可以說是死,但即使這樣,他還是在憲臺堅持了下去,足可見他對這份工作的真愛程度。

池寧不想為難師兄,但也不想江之為在這麼一個可以拓展人脈的場合,把時間全部費在品鑑瓊林宴的點心上。於是,在給了二師兄仙仙一個眼神之後,兄弟倆開始搭配著幹活,一起把話題轉向了江之為破過的案子。

終於,這個話題讓江之為來了興致,大談特談了起來。而江之為這個人,有個最大的優點就是,當他口若懸河的談論起他所喜愛的東西時,他整個人都像是會閃光。

“說個什麼案子呢?就說我是如何破獲當年的舊都太監貪汙案吧。”俞星垂曾和池寧提過一嘴,江之為破過一個與錢小玉有關的貪汙案,還說等有空了就告訴池寧,沒想到這一拖就拖到了由江之為這個當事人親自來講述。

眾所周知,錢小玉這個人愛財,但眾所不知的是,錢小玉大筆銀錢的主要來路其實是舊都的湖田與礦場。

舊都金陵,曾做過大啟的都城。後來,大啟遷都到了更加北方一些的雍畿,但金陵仍作為副都使用,城裡至今保留著與京城一模一樣的六部、十二監的權力架構,算是很多官員和宦官的養老之地。而在這種有完整官僚體系,卻沒有真正皇權壓制的地方,宦官的勢力得到了無限的膨脹。

當然,就池寧個人分析,金陵會形成這種格局的主要原因,還是大啟的皇帝沒有什麼殺太監權宦的習慣,真犯事犯到兜不住了,就把他們統一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