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忘啦,幾年前我還在後面一片竹林子裡逮到過兔子。咱們還油炸竹蟲呢。”
“多久遠的事,早忘了。”小余同志來得不慢,她端起碗嗅了嗅,喝了一口,又一口,咕咚咕咚一會兒全喝完了,完了一抹嘴,然後長長的舒了一口氣,“我又活過來了。昭明同志的粥煮得真好,比我做得好吃,以前在家也做麼?”
“比小余妹子做得好吃?”大家一臉不信。
“真比我做得好吃。”小余肯定說,“我也不是什麼菜都擅長。”昭明也說,“我也只會幾種。”
“哎喲,看不出來,你還有這手藝。昭明同志,我得向你學習才對,不然以後要是小余同志回去了,我能餓死自己。”昭明嘿嘿的笑,“也不難,一次不會多學幾次就會了。”
“大老爺們還學這個呢?以後讓你媳婦兒做唄。”又一個知青說了。
“也不能都指著媳婦兒,誰都有頭疼腦熱的時候,到時候還得人家伺候你啊。”
“這年頭的姑娘個個能掙錢呢,以後讓人家姑娘嫁過來,又得掙錢養家,又得洗衣做飯,那她嫁過來幹嘛?多個人伺候嗎?昭明同志,我覺得你這樣就很好,繼續保持。”大家捧著碗在那七嘴八舌的議論,話題越轉越快,就轉到男女在家庭中的定位上。自從姑娘能上班掙錢,那些小媳婦大姑娘的脾氣就越來越大,主意越來越正。有些人能很快的適應這種轉變,但有些人不能。
那些不能快速適應的人就免不了抱怨幾句,大家也不當回事,連幾個女同志也不以為然。
又不嫁給她,管他是不是大男子主義,最多悄咪咪就把這人從候選名單刪除了唄。倒是那個幾個說著願意分擔家務的,可以仔細考察一下,萬一回不去呢?城裡下來的知青總比鄉下青年合適,至少有共同語言啊。
今天姑娘們的眼睛依舊發出生活的智慧的光芒。
第41章秋收之後有一段相對空閒的時間,雖然還是要每天上工,但勞動力度沒有之前大,人也可以鬆快一些。
知青們有了時間,就從村民那裡收了一些本地的土特產,寄回家給家裡人聊表心意。村民自己曬的山貨,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買也便宜。當然,肯定沒有專門賣的那些好看,大家都實惠,不求品相好,東西好就行。
昭明不做特殊那個,他也收了本地的一些菌菇、筍乾、藕粉之類的,打包好了,寄到家裡去。他從來就把個人情緒和個人義務分得清,甭管心裡怎麼想,面上總是做得到位,讓人無可指摘。
他還向村裡的木匠借了工具,找村長要了些木頭,自己花了一張圖紙,說要做一個自動撒種子的小機械。和他同屋的知青覺得有意思,也幫著一塊兒做,後來連老知青也加入進來,這裡面還真有幾個通機械的。
其實昭明做的就是後世很常見的手推式播種機,可以設置間距和每次掉落種子的數量。而且是站著一路推過去,所以不費勁,不需要一次次彎。他這會兒雖然是沒有這個記憶,但隱隱約約的有些靈
,就開始琢磨了。
其實之前村裡播種使用的是耬車,前頭牛和驢拉著,後頭跟著一人。但這種播種方式有缺陷,據來的技術員的指導,種子和種子之間應該有個嚴格的幾釐米的間距,而且每個坑裡的種子數量有一個準確數字,傳統耬車做不到這點。
那麼怎麼辦呢?為了增產,本地播種就採用了一個十分原始古老的方法,還是要前頭的拉著犁一路開墾,後面的人一次次的彎撒種子,覆蓋一層薄土。這樣不斷彎
,其實是一件很累人的活,對脊椎也很不友好,容易駝背。
知青們因為幹活不老道,人家嫌棄他們不讓他們幹播撒種子的活,但昭明哪怕只是在一旁看,都覺得累人。他就琢磨著,能不能出一個手推式的播種機。
但他一個城裡娃娃,瞭解種地也就是這小半年的事,雖然腦子裡似乎模模糊糊的有個概念,也就知道個概念,具體真不清楚。所以他已經做好了長期抗戰的準備,慢慢琢磨。
誰知道老知青裡還隱藏著兩位機械大佬,他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家一聽就明白,反手就是一張力學圖紙,再隔兩天就做出了小模型。
大家拿著簡陋的模型在地裡走了一圈,用小石子假裝種子。
“成了?”發起人昭明還是一臉的不可思議,果然啊,什麼都得找專業的才行。
於是他們做了一個標準的出來,中間有些金屬部件還是專門去縣裡淘來的。縣裡有專門出售自行車零部件的地方,自己組裝自行車比買現貨實惠,生意一直不錯。
他們叫了村長和大隊長,演示一番。大隊長的眼睛都瞪圓了,手摸著還沒來得及打磨的播種機,像是摸著什麼寶貝,嘖嘖稱奇,“還是有文化好啊。咱們幹一輩子,就和糧食睡在一起,也想不出這麼個寶貝來。”大隊長拿著這個播種機去了公社裡,公社的幹部又帶著去了縣城。這樣半個月,獎勵就發下來了,每個參與的知青都記了二十個工分,還有一份榮譽報紙——是的,他們這群人和這個小機器很榮幸的成為了縣城報紙的頭版頭條,甚至還有記者下來給他們拍了照片。
工分不是關鍵,關鍵是這份榮譽,和檔案上的記錄。
這會兒的人都還是比較淳樸,知青們也一樣,他們看著報紙,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