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9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期,一面卻暗中派出武士,偽裝成強盜,埋伏在衛急子經過的途中,並吩咐“看見懸掛白牛尾的船隻就動手,殺死之後,憑牛尾領賞。”這個消息本屬於高度機密,但無意中讓宣姜的兩個兒子探聽到了,小兒子衛朔比較狡猾,而大兒子衛壽卻是個忠厚老實之人,衛壽對於自己惡的老爹老孃無可奈何,但他卻急匆匆跑去眼含熱淚地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自己的長兄衛急子,衛急子也是個一頭熱血的傻青年,他拒絕相信父親會殺死親生兒子,衛壽不得已,設宴給衛急子餞行,把衛急子灌醉,留下一張字條說:“我已帶你前往,請快逃命。”然後將白牛尾在自己船頭,毅然決然赴死出發了,到了埋伏地點,強盜只認白牛尾不認人,於是,衛壽就被強盜殺死了,衛急子酒醒之後,大驚一聲:“我應該追上去救他。”可是當他追到,弟弟衛壽已死,衛急子這個大傻就放聲痛哭,他責備強盜殺錯了人,於是,強盜自然而然就把衛急子殺掉了,俗話說“虎毒不食子”這樣一對狠毒的夫婦卻生出來一個像衛壽這般忠厚老實的忠義兒子,衛壽為兄長決然赴死的那一刻,“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子會打”的鐵血定律看來要改寫了,而衛急子用他的死,毅然決然地辜負了衛壽的獻身,這一對難兄難弟死得真可謂相當悲壯!

衛國發生政變後七年,紀元前七一二年,魯國也發生了政變,魯國國君姬息姑年齡很大才當上國君,他有一個年齡很小的弟弟叫姬允,姬息姑是一個忠厚的老實人,常常自言自語說:“這寶座是我弟弟的,等他長大,我就把寶座讓給他。”姬息姑在位十二年,姬允已經十多歲了,姬息姑在郊外建了一座別墅,準備退休後在那裡隱居,不料就在他決定退休的那一年,有一個大臣向姬息姑要求當宰相,姬息姑說:“我弟弟馬上就要上臺了,你不妨直接求他。”那個大臣誤會了他的意思,就獻計說:“古人有言,利器在手,不可讓人,你弟弟年齡漸漸大了,恐怕後對你不利,不如現在把他殺掉,以除心腹之患。”姬息姑大驚說:“你這是什麼話,你一定瘋了,別墅完工,我就退休,國君的位置是我弟弟的,我豈可有非分之想。”那個大臣立刻發現自己的處境已經非常危險,一旦姬允繼位,聽到他的這種陰謀,他就要死無葬身之地了,於是這個大臣就乘夜告訴姬允說:“主上見你長大,今天特地喚我進宮,命我殺你,我怎麼會做出這種骯髒齷蹉的事情呢,不過你如果打算自救,只有先下手為強。”姬允涕零說:“我幸而不死,一定請你當宰相,那個惡的大臣大喜若狂,率軍突襲皇宮,把忠厚老實的可憐漢姬息姑殺掉,真的當上了宰相,這真是好人都短命,壞人活得長啊!

魯國政變後,過了兩年,宋國也發生了政變,宋國國防軍總司令孔父嘉的子長得非常美,有一天,孔父嘉美麗的子被一個心眼很壞的大臣華督看見了,華督立刻就神魂顛倒,這要是普通人家的女人,他早就搶過來了,可孔父嘉不是普通人,是宋國國君子與夷的好朋友,又身兼宋國國防軍總司令,所以,不能硬來,於是就實施他的陰謀詭計,那時候,宋國正與原先那個併胡國的鄭國戰,孔父嘉帶領的軍隊打了幾次敗仗,華督就撒佈謠言說:“孔父嘉跟鄭國作戰,每次都被打敗,現在又要前往報仇,這只是他的私人恩怨,宋國人民何罪之有,要受這種苦難。”在華督有計劃的煽動之下,軍心動搖了,那些將領和士兵們就祈求華督伸出援手,華督就率領這些人去攻殺孔父嘉,並順便把孔父嘉的好朋友,宋國國君子與夷也一起殺掉了,然後擁護子與夷的堂弟子馮坐上了國君的位置,而華督自然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孔父嘉的漂亮子,可以想象,孔父嘉的子一定漂亮極了,而華督這個惡人少不了要爬到孔父嘉美麗漂亮的子身上去好好地睡個夠,這他媽的又壞了一個惡人,真是老天不長眼啊!

這個時候,那個當初定都洛陽的東周政府並沒有滅亡,話說當初周幽王因為寵愛他的大美人褒姒而把大好河山親手送人了,當初驪山之役中有個忠心的貴族叫姬友英勇戰死了,而如今鄭國的國君姬掘突就是姬友的兒子,姬掘突夜不停地東征西討,擴張領土,把鄭國擴張成本世紀最強大最光輝的一個封國,也正因為如此,他很少去洛陽中央政府辦公,偶爾去一次也飛揚跋扈,不可一世,東周政府的老國王姬宜臼念及他父親的壯烈犧牲,也念及中央政府力量薄弱,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勉強忍耐,姬掘突逝世後,他的兒子姬寤生繼位,沒想到姬寤生比他老子的作風還更加惡劣,東周老國王姬宜臼逝世後,他的孫子姬林繼位,姬林年輕氣盛,做事比較衝動,他不管三七二十一,解除了姬寤生在中央政府的職位,這對於姬寤生的聲望是一個打擊,姬寤生立即向國王報復,他派遣軍隊進入洛陽周邊,把邊界麥田裡的小麥都收割走了,稻米時,他又來把中央政府農田裡的稻米收割走了,氣得姬林七竅生煙外,別無辦法!

紀元前七o七年,姬林終於率領自己的直屬部隊,又徵調蔡國、衛國、陳國等三個封國的軍隊,討伐鄭國,如果在西周的鎬京時代,那鄭國只有投降認罪,可現在是秋時代,一切以大大不同,鄭國不但不投降,反而出兵應戰,而且還輕而易舉就打敗了中央軍,姬林在逃命中被鄭國大將一箭中左肩,眼看就要被俘,幸好姬寤生還有點政治頭腦,急急鳴金收兵,那個大將抱怨說:“我差一點就把他捉住了。”姬寤生說:“笨蛋,他是國王,我是諸侯,捉到手怎麼發落!”當天晚上,姬寤生派人送大群牛羊到姬林的營中,一面謝罪,一面請求赦免,姬林打了大敗仗,又身負箭傷,沒有別的選擇,只好發佈赦書,狼狽而回!

鄭國這一箭,摧毀了四百餘年周王朝國王最高的權力和威望,周王朝中央政府已降低到跟各封國政府同等的地位,周王朝當初的輝煌一去不返了!接下來的故事將講到秋五霸,非常彩亅亅亅14.第十四章:秋五霸之齊國霸權中央政府一旦沒落,那各個封國之間只能靠實力說話了,周王朝所屬封國有記載的就有一百七十多個,早期的封國只不過是一個象徵的城市或者村落,面積也很小,但隨著後來封國間併的越演越烈,逐漸形成了幾個顯赫一時的霸主,秋時代,最著名的五個霸權是——齊國、晉國、秦國、楚國、吳國,這就是史學家所說的“秋五霸”儘管秋五霸曾顯赫一時,但各個霸權並沒有強大到統一全中國的地步,齊國霸權僅限於東方,晉國霸權僅限於北方,秦國霸權僅限於西方,楚國和吳國霸權僅限於南方,在秋五霸之中,只有晉楚兩國是長期霸權,霸權決定於武力,只有通過戰爭,才能顯示武功,這就像小孩子打架一樣,誰的拳頭厲害,誰就是老大,在“秋五霸”中,第一霸就是齊國(周王朝總司令姜子牙的封國)齊國國君姜小白是一位充滿傳奇故事的人物!

中國早期的社會充斥著亂倫和雜的傳統,姜小白的哥哥姜諸兒跟他妹妹文姜通姦,但文姜那時候已經嫁給魯國國君姬允當老婆了,紀元前六九四年,姬允夫婦到齊國來訪問,於是,姜諸兒就和妹妹文姜重溫舊夢,結果這件事被姬允發現了,他一怒之下就立即辭行回國,兄妹兩人怕姦情敗之後沒臉見人,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就命大力士彭生在扶姬允上車時把他掐死,魯國明知道內情,但因軍事實力太弱,無可奈何,只好單單指控彭生,姜諸兒就把彭生殺掉,一來推卸責任,二來滅口,但明眼人都已經嗅出了這股不祥的味道,齊國的諸公子們紛紛逃亡,姜諸兒的弟弟姜糾跟他的智囊管仲投奔魯國,另一位姜諸兒的弟弟姜小白跟他的智囊鮑叔牙投奔莒國,姜諸兒的這兩個弟弟都怕哥哥一時神錯亂就把他兩個殺了!

彭生死後第八年,姜諸兒去郊外打獵,發現一頭野豬,姜諸兒朝野豬連三箭,那頭野豬非但不殺,而且還朝他舉起前蹄,像人一樣地站起來,發出慘叫,姜諸兒驚恐地看那野豬竟是已死的彭生,嚇得魂不附體,一頭從馬上摔了下來,等救起時,一隻鞋子不見了,當天晚上,就發生了大將連稱指揮的兵變,但叛軍怎麼也找不到姜諸兒,正要放棄時,在一個暗道旁邊看到了姜諸兒丟失的那隻鞋子,於是,叛軍就把姜諸兒捉了出來,亂刀砍死,民間堅信那隻鞋子是彭生的鬼魂放在那裡的!

連稱立姜諸兒的堂弟姜無知當國君,不久又發生政變,連稱跟姜無知一齊被殺。遠在外國的姜糾和姜小白得到消息,分別由他們所居留的封國,派遣軍隊,護送他們回國。這是一個長距離賽跑,誰先到首府臨淄(山東淄博東)誰就能成為一國之主。管仲深恐姜小白先到,他單人獨馬先行追趕,途中聽說莒國軍隊護送著姜小白已經過去了,他快馬加鞭,終於趕上,他假裝著恭順,上前拜見姜小白,然後猛的向姜小白出一箭。姜小白大叫一聲,口吐鮮血,從車上栽下來。管仲大喜過望,上馬逃走。

然而姜小白並沒有死,那一箭正中他皮帶上的銅鉤。管仲是有名的神手,姜小白恐怕他再來一箭,所以立刻故意栽倒,這是他超人的機智。等他到了臨淄,坐上寶座,姜糾才趕到,已來不及了。魯國軍隊發動攻擊,又被擊敗,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向姜小白要求和解。姜小白的條件是:殺掉姜糾縛送管仲——因為他那一箭,要對他作最嚴厲的懲處。魯國答應了,姜糾身死,管仲被囚入戒備森嚴的囚車,送回臨淄。任何人都不會想到,姜小白對管仲所作的最嚴厲的懲處,是任命他擔任齊國的宰相。

這件高度戲劇化的舉動,緣自於智囊鮑叔牙。姜小白最初請鮑叔牙當宰相,鮑叔牙竭力推薦管仲。姜小白把管仲從囚車中放出,促膝長談,連續三天三夜,相見恨晚。當宰相的命令發表時,國內國外無不震驚,尤其是魯國,馬上就警覺到受了愚。齊國霸權從此開始,姜小白的霸業即管仲的霸業,姜小白只是軀殼,管仲才是靈魂。但姜小白更為偉大,因為他能任用管仲。

姜小白是最受讚揚的一位霸主,在他稱霸的四十年中,曾召集過國際和平會議二十六次,出動軍隊二十八次,一直保持著秋時代初期那種兵農合一的樸實氣氛和貴族騎士風度,而這些在以後的霸主中便不再見。姜小白的兵力並不是壓倒的,他曾經兩次進攻魯國,兩次都被擊敗。但他終於使魯國領悟到跟一個強大的鄰國為敵,雖然勝利也是一種不幸,因而承認齊國的霸主地位。

姜小白的政治號召是“尊王攘夷”即尊奉周王朝國王和排斥蠻族。冷落在洛邑(洛陽)一隅的國王,已經沒有幾個人記得他了。現在姜小白重新把他從廢物箱裡找出來,放到尊貴的神壇上,每次會盟和每次軍事行動,都宣稱是奉中央政府之命,並由國王的特使坐在首席,以證明確實如此。這種做法對任何人都沒有害處,卻可以減少嫉妒,減少各封國的自卑。統治階層因他們的既得利益又回到從前的那種被尊重的好子,所以很樂意接受這種假國王真霸主的領導。

至於排斥蠻族,在當時最嚴重的是戎狄部落的侵略。周政府沒落之後,戎狄部落的壓力全部落到相鄰的封國身上,單獨一個封國的力量,很難抵抗。這種必須集結更大力量才能救亡的艱苦責任,現在由霸主承擔,姜小白遂成為中華文明的保護人。

“尊王”是容易的,只要在儀式上做出熱衷就夠了,姜小白做的最好也最熱鬧。但“攘夷”是沉重的,那需要實力,不過至少有四件事,是他的成就。

第一、北方山戎部落於紀元前六六四年,進攻燕國(北京)燕國向齊國求救。姜小白親自赴援,把山戎部落擊潰。這是一次決定的勝利,使燕國在未來的一百餘年間,再沒有嚴重的外患。姜小白在勝利後,即行撤退,燕國國君送客,不知不覺送到齊國國境,姜小白據“國君不出境”的古老規則,立即把那一塊土地割給燕國。

第二、狄部落於紀元前六六o年,進攻衛國(河南淇縣)衛國國君衛赤是一位優秀的愛護動物協會的會員,但不是一位優秀的國君。他最愛養鶴,每一隻鶴都有一個官位,享受豐富的俸祿,而人民卻窮苦不堪,當狄部落發動攻擊,衛赤徵集人民入伍時,人民喊說:“讓鶴去打仗吧。”狄部落攻陷衛國後,竟把衛赤煮了吃掉。衛國潰敗的太快,霸主沒有來得及救援,但姜小白仍為它的殘民,在東方四十公里的漕邑(河南滑縣)地方,另築一個新都。

第三、狄部落於大獲全勝後的明年(前六五九)再進攻邢國(河北邢臺)邢國又陷落。齊國也為它在夷儀(山東聊城)地方,另築新城,收集殘民。

第四、齊國和他的加盟國聯軍,於紀元前六五六年,遠征到漢水,向不斷向北推進的楚王國展示威力。楚王國的使節屈完到聯軍司令部質問說:“齊國在北海,楚國在南海,風馬牛各不相干。你們找上門來,有什麼貴幹?”姜小白說;“楚國既然自稱是中國的封國之一,為什麼不肯進貢?國王姬暇(周宣王)南征時,死因不明,請你們答覆?”——姜小白的問話必須加以註解。楚王國為了執行北進政策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