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
所以道士郭京的愚蠢表演丟了宣化門,是這次汴京保衛戰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在這之前可以說宋金雙方還是至少五五開的局面,之後就陷入極度被動。
設想李綱如果沒有被耿南仲、唐恪為首的一夥臣彈劾走,能留在城裡總指揮守城的話,就一定不會任用郭京這種騙子道士。
再任用劉韐這種作戰守城經驗豐富的老將,筆者相信汴京城還是很有希望堅守的。
第二次汴京保衛戰的迅速潰敗要歸罪於貶走李綱的耿南仲,任用郭京的孫傅與何慄,還有罷免劉韐以及百般阻撓勤王兵馬前來汴京救援的唐恪。
他們都是罪人。
而欽宗做為最高決策者更是責任最大的一個罪人,畢竟所有人事任命和重大決策都是欽宗最後拍板決定的,這些任命和決策都是一些之
作,但凡少一手昏招,汴京城可能都守住了。
欽宗在皇宮內躲著,金軍也不入城進攻,不願意直接進攻的原因上文解釋了。
金軍就開始不停喊話,誘欽宗出宮來談判,金人喊話給說欽宗說,你親自出來咱們好好談一談,我們就想要點金銀,要點割地,不想滅了宋國,談妥了我們就撤兵啦。
欽宗自己不敢出去,只是派了好幾批的大臣和親王們不停出城去談判,但是金人只接受欽宗自己來談,一直要求欽宗親自出城。
欽宗跑也不敢跑,打也不敢打,躊躇了好些子後,最後終於堅持不住了,在年底的時候親自出城去金營談判,去了兩次,第一次被放了回來,第二次再去就被扣押在了金營,徹底做了俘虜,之後被不講武德的金軍廢除了皇帝位。
緊接著徽宗也被「請出了」皇宮,去金營和兒子團聚了。
徽宗出宮時還穿著一身道袍。
一個皇帝自稱道君,信道教,也難怪整個官僚系統跟著
信道士,最後找來個郭京做「救星」。
汴梁城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時,趙構卻在逃跑派汪伯彥的鼓動下,於十二月十四逃往大名府(河北邯鄲),在來年1127年的一月又逃到了東平(山東泰安),三月又繼續逃往濟州(山東濟寧)。
四月二十四逃到了應天府(河南商丘)。
趙構帶著主力大部隊不停的蛇形走位躲避著金軍,同時命令宗澤帶著小股部隊前去開德府前線和金軍火拼。
就在這個時期,一位曠世英雄,二十四歲的岳飛,懷揣著保家衛國的偉大志向來到了相州參軍。
岳飛,湯陰人,家裡世代為農。
因為出生時,屋頂上有大禽若鵠,飛旋鳴叫,所以取名飛,字鵬舉。
剛滿月的時候,家鄉水災被淹,母親抱著他躲進甕裡,隨著大水被衝到很遠的地方,最後上岸奇蹟生還。
岳飛少年時,沉默寡言,喜歡看書,尤其是左氏秋、孫武兵法,家裡窮用不起蠟燭,就燒柴火通宵達旦看書。
天生神力,少年時就能拉開三百斤的弓,拜周同為老師學習箭,盡得真傳,能左右開弓。
宣和四年(1122年)時,宣撫劉韐在真定招募士兵,岳飛前去報名參軍。
在劉韐手下時,十九歲的岳飛就表現良好,曾率領騎兵百人擒拿賊寇。
劉韐十分欣賞他的才能,認為他以後能成為棟樑之才。
不久後父親過世,岳飛回家守孝。
結束了第一次參軍。
又於宣和六年(1124年)第二次參軍,前往河東路平定軍投戎,並且做為偵查兵隊長參加了1126年解救太原的戰役。
太原失陷後,岳飛回到了家鄉。
深明大義的岳母姚氏為了勉勵岳飛繼續報國參軍,為了國家捨棄小家,找人在岳飛的後背刺上「盡忠報國」四字。
岳飛牢記母親教誨,忍痛別過親人,再次投身抗金前線。
這次在相州,是岳飛第三次參軍,他加入了趙構兵馬大元帥府的前軍統制劉浩的部隊。
趙構命劉浩南趨浚州(河南浚縣西北)、滑州(河南滑縣)方向以作馳援汴京的疑兵,自己則率領元帥府主力往大名府跑了。
岳飛奉劉浩的命令,帶一支三百人的騎兵小隊往李固渡進行偵察,在侍御林與金兵遭遇,岳飛殺死敵將,擊退金軍。
在滑州南的遭遇戰中,岳飛奮勇當先,又以百騎殺敗金軍。
兩次小戰,岳飛的勇敢和武藝便得到顯。
之後岳飛隨劉浩部隸屬了宗澤,這是他初次成為宗澤的部將。
宗澤率部眾進軍開德府(河南濮陽),與金軍十三戰,每戰皆捷。
岳飛英勇奮戰,以軍功遷為修武郎。
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岳飛隨軍轉戰曹州(山東菏澤市南),他揮動雙鐧,身先士卒,直貫敵陣。
宋軍以白刃近戰打敗金軍,追奔數十里。
岳飛因功遷武翼郎。
發```新```地```址5m6m7m8m..c()m劉浩的兩千兵馬進駐廣濟軍定陶縣(山東定陶)柏林鎮後,元帥府又命他改隸黃潛善,不再讓宗澤指揮此軍。
這時黃潛善掌握著三萬六千人馬,卻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