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19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小狐看書,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易被夏軍奪走如此一座壁壘時……

可不得做壁上觀,重新對宋軍那忽高忽低的戰力進行評估?

不過他們這份明哲保身、又帶了幾分有恃無恐的做派,倒也不完全是壞事:他們不見得樂意真為宋軍衝鋒陷陣、正面擊那天降神兵似的夏軍,也不可能願為有著世仇的夏軍對大宋反戈一擊,從而把近鄰給徹底得罪了。

“那便不必去廢那功夫了。”狄青對這答案並不意外,果斷地放棄了驅使蕃兵的念頭。

他緊接著將話鋒一轉,與二人商議起軍情來:“何以破賊?”這座曾讓鄭戩一派不住鼓吹的城寨,如今落入敵手,就一下調轉頭來,結結實實地擋了他們的道。

種世衡不假思索道:“不論那部曲由誰統領,其目的不外乎要藉此徑入大宋腹地,絕不會在此多做逗留。”此處邊境的守衛皆依託於密集分佈、可相互呼應的宋寨。

在速戰速決後,哪怕水洛城再好,夏軍都將面對隨時要支援來的臨近宋軍,豈不是自投羅網?

但凡不是個瘋傻的,都將在補充軍備後,繼續南下。

張亢深以為然道:“不錯。水洛城一破,他們必將集中兵力,朝守備薄弱的腹地突進,城中至多留上數百員唱那空城計,惑我等罷了!”狄青微微點頭。

於是只稍休憩了一個時辰,他便重新整軍,循著地上的新鮮馬蹄印,繼續朝南追去。

在他們風風火火地拋下身後的水洛城後,又過了半,臨近軍寨才終於商議出個結果來,兩位各點了三千兵馬的軍都指揮使姍姍來遲,圍住了早已人去樓空的水洛城。

而渾然不知早有人一路風馳電掣,追在了夏軍主力後頭……

狄青領追隨他時最長的六千前軍,輕騎上路,快速而隱秘地朝環州推進;張亢將次軍,以步卒為主,隨後跟進,隨時準備聽令支援狄青的前軍;種世衡資歷最輕,負責將後軍,主理輜重的輸運。

除了最初還能尋著一些夏騎兵留下的蹄印外,很快狄青就發現狡猾的李元昊也意識到這點,亡羊補牢地故佈疑陣,不僅有繞行山路、靠濃密草植掩飾大軍蹄印,更有假意分兵、往不同方向奔去,來混淆視聽的舉動。

不過追到環州,面對一座當初因毫無防備、已然被忽然而至的夏軍速攻而被糟蹋得千瘡百孔,哀鴻遍野時,狄青也未曾停下腳步,只派人傳信於後頭的張亢,令其儘快趕至此處,分出一股人來收斂殘局,便繼續往前追去了。

主帥都不分夜地一路瘋趕,底下兵士豈敢有半分懈怠?

自然也只有跟著狄青,跟不要命地往前猛衝,所有的苦都先堵在了肚子裡。

但他們實在不懂:狄將軍究竟在急什麼?

此時若張亢或種世衡也在前軍,或許就能看出狄青為何這般火急火燎了。

——這支孤軍深入的夏軍,自然不可能是自尋死路,而恐怕是一場孤注一擲、意在汴京的圍魏救趙。

一旦突襲汴京的大膽計劃得逞的話,勢必要得東西線軍士不得不投鼠忌器、宋蕃盟軍分崩離析、宋軍自行退兵還算事小,若是陛下落入夏人之手的話……

後果不堪設想。

當然,夏軍劍指汴梁的驚人謀劃,不過是狄青自個兒的猜測罷了。

當他為李元昊‘設身處地’地作想時,唯獨這種瘋狂的解釋,才符合對方的一貫作風。

在東西線勝券在握的背景下,猛然提出這麼一個讓常人難以相信的假設,是本無法說服朝廷增兵防守,更無法調動周邊州縣的兵士的——更遑論這軍機十萬火急,經不得半分延誤,哪有傳遞迴京、由陛下召來宰執細細商議後、再去做決定?

可狄青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他寧可在毫無憑據的情況下,去拼上了這兩年多來靠軍功攢下的所有功績與名望,甚至可說是押上了身家命,也要徹底杜絕了這一線翻盤的可能。

在雙方皆是銳騎兵的情況下,狄青晚了那支夏軍足足三的路程,按常理而言,是不可能追上的。

萬幸的是,對方既是孤軍深入,又是目標明確,除卻在水洛城的那次取巧外,幾乎一路都在避免與宋軍鎮守的主力鋒,且都目光毒辣地撿了守衛最薄弱的寨子突破。

如此一來,便不可避免地繞了不少路:相比起靠官印與文牒即可在本國境內暢通無阻的狄青,要耽誤上了不少。

再靠一路奪命狂奔,狄青的這支前軍已不知甩出中軍多少裡,提前敵軍一步,來到了堪稱進入中原腹地的最後一道關隘——渭州平涼。

即使戰事未休,但在未被波及的平涼城中,卻是處處張燈結綵,錦繡輝,光彩爭華,歡歌盛舞。

這群塵土滿面、疲憊不堪的將士們這才意識到,原來就在他們拼了老命趕路時,上元節已不知不覺地到來了。

城裡的紅火,更襯得城外黯淡。

就在他們滿心期待著狄青要領兵入城去,同此地守將商議軍務時,卻痛苦地看到他們的鐵血主將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提前繞開,到入城必經之路的山巒東側,擇了一隱秘處落了腳。

會選擇這裡,顯然又是狄青的一次大膽預判。

夏軍對吐蕃也好,宋軍也罷,縱觀那數回大戰,都無一例外地採取了提前設伏、誘敵深入,再以優勢兵種圍殲的策略。

而這平涼城的北側地勢窄小,多崎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