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8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回收後宮主事權便是了。
不必非挑在此時此刻,駁了正在興頭上的官家的面子。
對這些個老巨猾的臣子所打的算盤已有了不少了解的趙禎,在順理成章地將生母提至太后之後,就將皇親貴族,挨個往上提了幾級。
哪怕是對子嗣險些叫劉娥抱走撫育、準備後拿來對付他的那位八皇叔,趙禎也不曾有遷怒或記恨,照樣予以封賞。
對那位被劉娥選中利用的堂弟本人,趙禎更是毫不介意,封其為安定郡王,逢年過節,還可進宮來請安。
反倒讓自那場大火後,就變得圓滑謹慎不少的‘八大王’疑神疑鬼,惶惶不安了幾天,才打消了進宮請辭、舉府外駐的念頭。
對內的封賞結束後,對外的安排,趙禎索就照搬了爹爹登基時的做法:大赦天下,所有官員的官階都晉升一級,尤其前東宮官,一時間更是炙手可熱,人人豔羨:首輔李迪加封為右僕
,次輔寇準加封為……
除此之外,趙禎又曾因反對天書而捲入黨爭,被貶出京的以王曾為首的一干官員,進行了更優厚的封賞:王曾被擢升為參知政事……
一大串名單念下來,直讓內臣口乾舌燥,唯有聽的人目光炯炯,奮力掩飾內心動。
即便是一直忐忑不安的王欽若和丁謂等黨派,都在聽完之後,一顆心徹底落了地。
趙禎雖對他們略有不喜,但也知他們皆是有能之人,若能予以正確駕馭,亦可為百姓、為大宋出力。
之前的荒唐,與其歸罪於佞作亂,倒不如老實承認,就是上有所好、下有所效,還是得將責任大半歸在爹爹的順水推舟上。
然為人子,到底不好責父過。
趙禎輕輕嘆氣。
況且寇準和李迪再忠誠可靠、才華幹,畢竟人非聖賢,為人處世間,絕不乏短處。
偌大朝廷,又豈能單單依仗這兩人呢?
既然王丁二派皆是能極快認清局勢的明人,也願被他‘利用’,他便先借力制衡,而不必著急趕盡殺絕。
思及此處,趙禎下意識地將目光投往丁謂和曹利用的方向,若有所思。
一切好說,只要這兩人老實一些,別再無事就來挑撥離間他與小夫子就行。
趙禎還頗為看好,曾被小夫子提起過的那位聰明人‘王曾’,現重新予以副宰職位,也寄託了他的濃重期望。
只是在聽完那長長的封賞名冊後,眼見著塵埃落定,在場人心裡都不約而同地湧現出同一個疑惑來。……陸辭何在?怎在這最關鍵的時候,卻徹底不見最受官家看重的那位陸三元了?
哪怕不靠這場太子繼位的東風,單憑這幾年來亮眼的戰績和政績相加,也足夠回京,官復原職了。
官家雖看似信重陸辭吧,卻愣是將人留在那隨時再起狼煙的苦寒之地,硬心腸得兩年多過去了,都不曾召回。
也是耐人尋味。
要不是當初秦州遇襲、戰況告急時,還是太子的官家那副作不得偽的心急如焚、火速調兵的模樣仍歷歷在目,他們怕都忍不住懷疑,這寵愛完全當不得真了。
在眾人心思各異時,對陸辭要麼看重、要麼好的寇準、晏殊和王曾等人,在默然蹙了蹙眉後,紛紛抬眼,看向趙禎。
新帝端坐於珠簾之後,面龐若隱若現,卻不難看出面平靜如水,毫無波瀾。
但在微抿的角,那抹輕輕上揚的弧度,卻與陸辭有著驚人的相似,因此,這幾位牽掛陸辭的人心念微動,略有所悟後,一同選擇了暫且保持緘默——信任陛下自有更妥當的安排。
要讓趙禎知道,寇準等人方才心裡晃過的那份打抱不平和擔憂的話,鐵定要深冤枉。
皇天后土,實所共鑑。
這天底下最盼著小夫子回京的人,怕是除了被留在京中的那‘四友’中的柳朱二友外,就是他了。
偏偏誰也不會想到的是,在別人眼裡是個避之唯恐不及的晦暗去處的秦州,卻值得讓陸辭三番四次地推脫掉他的三催四請,儼然要在那不呆夠三年資滿不挪坑的堅定架勢。
拗不過小夫子,趙禎只有鬱悶地先背上這口不恩榮最親近的臣子的‘黑鍋’,再繼續努力:雷打不動地每月一封信寄去,連同御膳房特製的一些好存放的小食做‘餌’,走郵送到秦州去。
然後就眼巴巴地盼著,看哪天是否能將這條樂不思蜀的大魚釣回來了。
這天下朝後,剛將新的信寫好,封上,趙禎就準備起身,去親自詢問關於先帝治喪下葬的事宜進展。
卻在半路上,就被李太后的內侍給叫了去。
趙禎雖不解,仍是毫不猶豫地跟著去了。
——若說這宮中還有對皇帝那稱得上在中規中矩中偏慷慨優厚的封賞,真覺不妥的,必當數一個李太后了。
儘管在趙禎的努力下,母子得以相認,但因長年以來一直被劉娥勒令不得靠近趙禎,現一下子真相大白,反倒讓李太后心裡多了幾分近親情怯,也有了幾分無所適從。
更何況趙禎年歲雖說不大,卻也不小,更因從小通讀經史子集,早過了最孺慕的時候。她再有心親近,也難免顯得太過刻意。
“娘娘。”趙禎進到殿中,溫聲喚回了李太后剛跑丟幾分的神。
李太后忙道:“你來了。”趙禎頷首。
在詢問李太后著急請他來、究竟是為何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