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52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出現。南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對軍事技術頗有研究的陳規在守德安(今湖北安陸)時,使用了“以火炮藥”製造的“長竹竿火槍二十餘條”[註釋]。作戰時,由兩名士兵共同使用一條,一人持槍,一人點燃槍中火藥,用以噴火燒灼敵人或焚燬“天橋”(攻城器械)。南宋理宗開慶元年(1259),壽府(今安徽壽縣)製造出突火槍,把管形擊火器推進了一大步。突火槍“以巨竹為筒,內安子窠,如燒放,焰絕,然後子窠發出,如炮聲,遠聞百五十餘步”。子窠,即子彈,它由筒內的火藥燃燒後產生的氣體推力出,這是對擊原理的最初應用。

“長竹竿火槍”和“突火槍”的出現,在兵器發展史上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它宣告了管形擊火器的正式誕生,為後代火器的進一步發展和近代槍炮的出現奠定了初步的基礎。(《兩宋文化史》)2.神臂弓在遠兵器方面宋代製造了大量的弓弩,其中使用範圍較廣、時間又較長的是神臂弓,沈括說它“能重札,最為利器”。《宋史?兵志》、《容齋三筆》、《曲洧舊聞》等也盛稱其為“他器弗及”的利器,可見神臂弓在當時是聞名遐邇的遠兵器。

第二百一十三章陸辭恰好在這時抬眸,朝著李立遵所在的方向看了一眼,就意外將對方當場殞命的一幕盡納眼中了。

因三枝羽箭攜萬鈞之勢,準地命中了盔甲縫隙間的那一小截脖頸,導致被穿氣管的李立遵連慘呼都來不及發出,就已轟然倒地。

許是有那氣勢磅礴的三枝奪命箭矢在的緣故,在陸辭眼中,那人高馬大、身姿魁梧的吐蕃主將失力墜落的身影……

竟是顯得那麼弱小、可憐、又無助。

陸辭冷靜地止住向李超下達進一步指示的話頭,用力地眨了眨眼。

居然不是煙霧太濃下產生的幻覺?

陸辭面上風平靜,心裡卻已掀起了驚濤駭

他無比清楚,若將敵軍主帥斃命的消息宣揚開來,本就因竹筒火槍的強猛威力而死傷慘重的吐蕃兵,定會六神無主,惶然懼怕,再下令宋兵全軍追擊,就能將戰意潰散的敵兵徹底收割。

但——是誰做的?

明知當立即向李超下令,陸辭卻一時間失了言語。

在稍縱即逝的茫然後,他猛然轉過身去,篤定地看向狄青所在的方位。

銳地察覺到打量的目光,狄青毫不猶豫地側過頭,回以冰冷鋒銳的一瞥。

陸辭愣了愣神。

數年的相處下來,他可謂見慣了狄青或是羞澀靦腆,或是強自鎮定古板,甚至是驚慌失措的小表情了。

但這般傲然冷峻的模樣,卻是從未有過的。

畢竟是頭一回,饒是狄青素來沉著穩重,此時也難免仍沉浸在蟄伏多時、成功奪得敵將命的餘韻中。

哪怕面上還勉強維持著沉靜如水的假象,指尖卻因難抑的亢奮,一直輕輕顫動著。

他雖有九成九的把握,被三箭同時中頸項的李立遵幾是必死無疑,但身體裡緊繃著的那弦,仍舊未有鬆懈。

當看到大驚失的吐蕃副將們在驚詫過後,想也不想地就要翻身下馬,查看李立遵的情況時,他當機立斷,隨便取了斷羽的半廢之箭裝填,朝著那幾人的方向去。

到底只是殘箭,不論是準頭還是威勢,都比之前蓄勢多時的必殺一擊要弱上許多。

僅是靠著狄青自身的高超箭術,才在極其接近那數人的位置,顫顫巍巍地墜了下來。

然而,就是這讓狄青懊惱不已,敗筆於無箭可用的一下,卻被本就心有餘悸的那幾人當成了明晃晃的威懾,當即給嚇破膽了。

開什麼玩笑,連一身堅實甲冑,身邊護衛成群的主帥都被那鬼魅般的三箭奪了命,他們也是血之軀,還能倖免不成?

眼瞅著李立遵的軀體已一動不動,口也無絲毫起伏,殘存的那點忠心也徹底被憂慮覆蓋過去,幾人默契對視一眼,紛紛策馬後撤,以免下一個倒黴的就成了自己。

卻沒想到,狄青苦於手頭無箭可用,是想追也追不成了。

自認與殺身之禍擦肩而過後,幾人鬆了口氣,旋即就忍不住為自身的渺茫前程到滿腹悲苦。

一直追隨的李論逋落得個出身未捷身先死,後的河湟吐蕃,註定被溫逋奇一手遮天。

他們作為忠心耿耿效忠論逋的舊部,回去之後,又哪兒會有什麼好果子吃?

比起為論逋報仇,繼續同這一看就難啃得很的秦州這塊骨頭繼續死磕下去……倒不如收斂殘兵,竭力降低損失後,將兵力瓜分了。

也不可能再回吐蕃:不如自立一部,各奔前程去。

狄青不知那幾個副將心念電轉間,已將屍骨未寒的李立遵給徹底拋之腦後,也不顧生死未卜的前線兵士,決定瓜分殘部,各自逃竄了事。

他擰著眉,死死望著背朝城牆、馳馬越行越遠的身影,愈發惱火。

他知剛才那是個大好時機,卻苦於無箭可用,唯有看著乾著急,現在更是眼睜睜地望著到嘴邊的給跑了,難免窩著老大一團火。

正因如此,當捕捉到一道不加遮掩的窺視目光時,他心裡殘餘的那點兇戾之氣亦未散去,就猛然一下對上了陸辭的。

狄青:“…………”千軍萬馬中,二人面面相覷。

見識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