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1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小狐看書,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了一批英俊,就為復原那些文檔了。

天章閣的重要程度,在實際意義上,多半是館閣中最低的,卻有可能是最叫皇帝關心進度的一個。

就陸辭從晏殊口中聽說的那般,官家每都會去修復中的天章閣逛逛,若朱說能把握住時機,那就意味著,他無需提前寫好奏疏、也不必經過中書省等重重官部的審查過目、最後再視陛下當興致來決定是否翻開等諸多程序,而是能直接向陛下進言,發表政治看法了。

朱說聽陸辭這般說,不由眼睛一亮,旋即陷入了沉思。

陸辭心裡一鬆,微側過頭來,就猝不及防地對上了柳七眼裡滿溢的羨慕之情。

陸辭:“…………”——這人的官職分明更好,又跟著羨慕個什麼勁兒?

不論如何,數一晃而過。

待小太子終於緩過這口氣來,蔫巴巴地重新上課時,柳朱二人也意氣風發地換上新的官服,瀟瀟灑灑地走馬上任了。

第一百四十四章到了休沐那,陸辭一早就起了身,沐浴更衣後,換上身輕便的淺襴衫,再騎著馬,就優哉遊哉地往王曾宅邸所在的方向去了。

晏殊雖有意陪他一同前去,卻因四郎昨夜忽染急病,儘管請了擅孩兒的大夫診治,仍有些放心不下,陸辭便迫他留下照看了。

而朱說與柳七並未收到請柬,自也不好前往,陸辭便頗為難得獨自一人出了門。

同為三元及第者,對於王曾,陸辭自然在覺上就有所不同。

但在仕途方面,王曾稱得上是步步為營的穩打穩紮,陸辭則是作弊版的加速版了——同是年紀輕輕便連中三元,頗得陛下賞識,王曾卻是先去地方上任將作監丞,後才被召回京中擔任館職。在館閣中連連升遷後,再為翰林學士,後主管審刑院,接著升任尚書主客郎中,又知審官院、通進銀臺司、勾當三班院……

這份讓人眼花繚亂的履歷的結果,就是讓他初初邁入不惑之年時,就已以右諫議大夫拜參知政事。

在一干位高權重的同僚之中,他如此歲數便當上副相,絕對稱得上是小年輕了。

如此炙手可熱的顯貴,想要結他的人,不知凡幾,尤其明爭暗鬥的寇準與王欽若等人,一度有此意向。

然王曾卻對兩派都不甚搭理,單純於政見方面,則較欣賞寇準所為。

他曾贊和數次,便被丁謂等人視作是寇準一派的了。

而不論旁人如何看待,王曾仍是公事公辦、我行我素一般,私下遊的對象,也只以館職時的舊,或是其他官部任職時、情甚篤的昔同僚為主。

晏殊曾受他相邀數回,談甚歡,不免對他頗為推崇欣賞,亦有意向其引薦陸辭。

不想還未等晏殊提起具體名姓,王曾便直接猜出了陸辭的名諱,快表示,自己早有意與其結識,苦於無人引薦而已。

若非那回陸辭忙於雕琢木龜司南,就不會錯過迫不及待地來尋他數回的晏殊。

陸辭對王曾相邀的意圖,自有諸多猜測。

是為王欽若之事,還是為寇準之事,或是,為小太子之事?

陸辭漫不經心地看著沿街的店面擺放的琳琅商品,不知不覺間,就已到了王曾位於明坊的賜宅前。

不等他報上姓名、再道明來意,門僕就已一眼認出他來,趕忙恭恭敬敬地領著他,越過前院,直往後圃去。

待陸辭穿過短短行廊,再走出兩道石門,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副富麗雅緻的‘四方賓客遊華園’的景緻了。

經歷過前院的窄小仄後,乍見此幕,便予人豁然開朗之

有那山石瑰奇琬琰,亦有嘉木繁陰如雲,有說有笑的士人們手持酒盞,姿態閒散隨意地走於其中,顯然都是比陸辭還早到一步的其他客人。

陸辭的到來,一時間引了不少人的注意,紛紛將目光投向了他。

陸辭莞爾一笑,淡然自若地拱手一禮。

大多數人在或是頷首、或是拱手回禮後,就禮貌地將目光移開了。

而作為這場遊宴的主人,王曾正與人笑著說話,眼角餘光捕捉到園口附近的陸辭時,索將人一道帶著,上前相了。

雖人人皆著便服,且大多都是生面孔,但單憑這身與眾不同的氣質,陸辭也能不費吹灰之力地認出王曾的身份。

當視線在王曾身邊人上一掃而過時,陸辭眼底卻飛快掠過一抹笑意。

“陸左諭德,”王曾微微笑著,目光在陸辭身上作片刻逗留後,便風度翩翩地收回,讚道:“果真是百聞不如一見。”王曾在觀察他時,他也在大大方方地打量對方。

王曾雖已是不惑之年,鬢霜發華,眉目輪廓仍極端正,眼眸神采奕奕,可謂正氣澄清。

對王曾釋放的善意,陸辭推辭幾句後,再行一禮:“謝王參政之邀。”

“不必如此客氣。”王曾笑著,將身邊友人向他做了引見:“此乃宋公垂,你於館閣中,應也聽過他名諱吧?”不等陸辭開口,一直裝模作樣地憋著笑的宋綬,再也忍不住了。

他哈哈大笑著,主動上前一步,旋即張開雙臂,極其親暱地將陸辭攬住:“何止是聽過而已?”王曾微微一愣。

陸辭也笑著輕輕回抱他:“承你那情,現我那兩位至遴選得過,還想著哪邀你上門,好好謝你,卻不想在這先見上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