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9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记住【小狐看書】:WWW.XIAOHUKS.COM
已一目瞭然了。
陸辭在確定了內心猜測後,卻選擇了暫時按下,不急發難。
一來是不知除了齊京以外,究竟還有沒有漏網之魚;二來則是他晚判一天,王狀等人就得在牢裡多呆一天,也沒好子過;三來是他只要一想到儘早見到的那隻小狸奴,就莫名地有些窩心。
狄青分明穿得衣裳單薄,鞋履上也有破,加上早上風冷,直讓嘴
上的皮都凍得乾裂了。
成天冒著生命危險往山上跑,就是想要通過再賣一些山貨給他,好如其兄一般,得求學的機會。
尤其在他心血來下,送了《
秋》和《禮記》給對方時,那孩子的眼睛一下就跟點燃了兩簇小火苗似的,變得無比晶亮。
那是窮人家的孩子,眼裡所閃爍著求學若渴的光芒啊。
陸辭全然不知,自己已將狄青的一番小心意誤會得面目全非。
他觸景生情,不由聯想起自己當在密州時,得虧官學諸多貼補跟得上,加上有師長照顧,才未似狄青那般的經歷。
不免慨萬千。
既然有而發,陸辭索
就先從‘興學’方面著手了。
作者有話要說:註釋(今天的全出自(《宋代州制研究》))1.知州的職責:“掌理郡政,宣佈條教,導民以善而糾其慝;歲時勸課農桑,旌別孝悌;其賦役、錢、獄訟之事,兵民之政皆總也。凡法令條制,悉意孝行,以率所屬;有赦宥則以時宣讀,而頒告於治境;舉行祀典,察郡吏德義材能而保任之,若疲軟不任事或
貪冒法,則按劾以聞;遇水早,以法振濟,安集
亡,無使所失??”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知州職能的確十分廣泛,它主管一州的軍政、民政、財政、.司法、教育、監察等職。宋人張綱曾將知州的職能進行了歸類,總結出知州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有諸如勸農興學,淳風俗理財賦,平獄訟等七項職能。
2.幕職官:這些屬官是中央政府有關部門統一除授的州級政府屬官,.是輔佐知州、通判工作,處理地方政務的國家公務員,是鞏固中央集權的極為重要力量。
兩使、防、團、軍事推官,判官是由選人充,除要郡籤判、推官堂除外,其餘由吏部注擬。書記、支使分別由歷兩任文學及無出身人擔任,書記與支使同級,位在判官之下,推官之上。
幕職官設置員數。即節度州節度判官、觀察判官,節度推官、觀察推官各一人。防禦、團練、軍事州設防禦、團練、軍事推官各一入,軍監判官各一人。
3.諸曹官:在輔佐知州、通判工作的行政屬官體系中,除幕職官體系之外尚有諸曹官體系,這一體系由錄事參軍、司理參軍、司法參軍、司戶參軍等組成。在諸曹官體系中,“司理參軍”為宋所創,錄事參軍、司法參軍,司戶參軍則是宋朝沿襲唐制的產物。在宋代,這些曹官向中央政府負責,不再向節鎮負責,直接受中央政府領導。另一方面,這些曹官由中央政府的有關部門除授,不再是節鎮自闢僚屬。
4.知州資歷:除宋太祖時不問資歷,任人唯才,“初補親官,便除知州外”可得知,太宗開始,知州的資歷逐步受到重視,對於一般文臣,必須有任知縣、通判的經歷而後才可以除知州,而武臣要想任知州,要求更嚴,武臣須曾任過巡檢、縣尉、知縣等縣級親民官,且曾作過諸州都監等主兵官,沒有犯罪記錄,有官員推薦等等眾多條件才可以升任知州。
第一百零四章然而,在真將‘興學’確定為未來一年的主要目標後,陸辭便很快意識到,想要實現它,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別的且不說,單是需要滿足的先決條件,就實在太多了。
官家趙恆在州縣立學方面,一向予以鼓勵和支持,甚至曾親賜過應天府書院額,不可謂不重視。
在密州等不比兩浙或京師一帶來得富庶的州城裡,這點也難得地受到了相當看重,得以執行。
不然彼時頗為家貧的陸辭,就不可能得到那麼多糧食補助,以繼續學業了。
但在戶口零星,連通判都不必分派的汾州,官學本不見蹤影,當地百姓想送子女進學,則只能選擇村學、鄉學、私塾、義學乃至家館等地方。
陸辭二話不說,翻出了學田的相關記錄,將之一一過目後,不眉心,竟有幾分頭大如鬥之
。
要想興辦學校,可不是上下嘴皮一碰,輕飄飄地說句話的事。
一要腳踏實地,就得面臨橫亙在身前的,眼前最大的問題——學糧不繼。
然而查看過記錄後,便可得知,那些作為官學經濟援助的學田,撥是撥了,甚至還撥得不少,負責打理者也稱得上盡心盡力。
只可惜收成上一直不如人意,好不起來,連基本運轉都難維繫,又何談給家貧的學子發放補助的糧食呢?
在親眼看過學舍的情況後,陸辭簡直不敢相信,這一間間敗屋的狹窄破舊程度,居然能比官署還更上一層。
連最基本的遮蔽風雨的作用,怕都難以起到。
聽得一陣陣朗朗讀書聲從裡傳來,然而那一個個求學若渴的稚童,卻連口熱湯都難喝上……
陸辭並未面,只在外頭走了一圈,心裡依然很不是滋味,就連喜歡的石頭餅都有些啃不下去了。
再窮不能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