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记住【小狐看書】:WWW.XIAOHUKS.COM

袁老闆以為陸辭嫌這雕版模子所用的木料不佳,忙道:“將作監丞許是有所不知,這已是市面上最好的板料了。”本記不得活字印刷是具體哪年被髮明出來的陸辭,聞言回過神來,微微一笑,風度翩翩道:“袁官人,我們還是再來談一筆生意吧。”

等陸辭真正離開集賢堂,已經又過了一個時辰。

相比來時,他手裡少了六本書冊,懷裡卻多了幾張子。

立是立了兩份契約,但頭一份契約裡所定的書款,還得等第一批活字雕印被製出,成品被拿去市面發售的那個月底,才會進行分紅。

他懷裡此時揣的這一千貫,則是將活字印刷法和改良蝴蝶裝為包背裝的技術,一同提供給袁老闆時,所得到的買斷錢。

一旦廣泛應用起這項技術,集賢堂每年能省下的多餘耗費,又何止一千貫?

之所以只給這麼多,是因為雙方都心知肚明於一點——即使陸辭守約,袁老闆自己也盡力保守秘密,但活字印刷還是遲早將走漏出去,被世人廣泛運用。

屆時集賢堂的優勢,也就一併消失了。

袁老闆雖遺憾,但也知這是大勢所趨;而陸辭更無敝帚自珍的想法,只覺頗合心意。

——知識果然就是財富啊。

陸辭不嘆。

就在身懷鉅款的陸辭,準備物一處房產,真正在汴梁安家落戶時,就猝不及防地應來了一道姍姍來遲的差遣詔書。

詔言:“以將作監丞陸辭為集賢校理,參預圖書編纂、勘閱,於五月二十八上任。”作者有話要說:註釋:1.神宗元豐改制以前,館職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等,為集賢院修撰、史館修撰、直龍圖閣、直昭文館、直史館、直集賢院、直秘閣,即修撰、直館、閣、院一級;第二等,為集賢、秘閣校理一級;第三等,為館閣校勘、史館檢討一級。第一等為各館閣具體負責人,直接管理館閣事務;第二等負責圖書編纂、勘閱;第三等負責正字、檢閱等事宜。館職人員的升遷,一般按等遞進。

2.集賢堂這一書坊的名字出自《清明上河圖》……

3.蝴蝶裝:這種裝幀方法是:將印好的每張書葉,以印字一面為準,面對面地相對摺齊,形成版心在裡、四周朝外的形式;翻開書後,書葉朝兩面分,狀似蝴蝶展翅,故以此為稱。這種裝幀的優點是:“裝用倒折,四周朝外,蟲鼠不能損。”天頭地腳和左邊外部分,均為框外無字的餘幅,若遭磨損,卻無傷正文。

但是,蝴蝶裝的書葉均是單層,每翻一頁,首先看到的是背面空白,而不是文字;而且書脊處只用糨糊粘聯,易脫落。所以到了宋朝後期,又出現了包背裝。這種裝幀的特點是將書葉無字的一面,面對面地摺疊,版心向外,書葉左右兩邊版框外的餘幅向著書背;裝訂時在餘幅的適當位置上打眼,用紙捻訂起,然後再用一張較厚的紙對摺,用糨糊粘於書背。裝訂好後,書一打開,是合頁的正面文字,而不是兩個單頁像蝶翅一樣展開。(《兩宋文化史》)第八十八章單差遣就獨得一詔,哪怕還沒聽到內容,陸辭就已經可以預見,僅憑這額外恩寵的架勢,就足夠在士人群中掀起不小風了。

等聽完內容後,本不知道‘集賢校理’為何的陸辭,自然未有什麼驚喜的表現。

他不卑不亢地謝恩,從越發稔的林內臣手裡接過詔書,再目送人上了馬車離去後,才匆匆回房。

等他在自備的官職列表中查找過後,才搞清楚這是個什麼差使。

館閣自然不是宮廷藏書、校書之所那般簡單,還是由太宗皇帝御口明確過的‘儲養俊才、培育顧問’的重要場所,也是天下士人心目中象徵著光明磊落的前程的聖地。

只要躋身其中,那真真是身價百倍,非比尋常了。

往年的新科進士,哪怕高居狀元之位,想入館閣,也得任過一段時間的其他官職後,還得通過考核,才可被徵召入內,為最末等的修勘。

落到陸辭身上倒好,非但沒要求先擔任其他官職以增加資歷,還猛地一步,就給提到了第二等的校理之位。

須知集賢校理向來就無固定員額,多從京官中篩選人員應試採用,為將陸辭安排進去,官家也是用心良苦,專門鑽了這一空子,為他特增了個員額出來。

這一波空降,何止是又替他拉了一波仇恨?

簡直被皇帝硬生生地架在了火上烤啊。

陸辭無奈地眉心,只覺懷裡踹了一塊不得了的燙手山芋。

聖恩如此,本沒有他推拒的份,唯有難之上了。

往好處想的話,還得慶幸官家並沒玩過火地把他直接安排到職掌頗多的史院裡去,只安排到三館裡只有書庫的集賢院裡吧?

陸辭嘆了口氣。

一想到自己回到古代後寒窗苦讀多年,沒能如願去地方上當個天高皇帝遠的父母官也就罷了,偏偏還被迫留在一群拿捏自己生死的大佬眼皮底下,進入國家圖書館幹起了與專長毫無干係的修勘的活……

陸辭就越發到微妙。

他這在現代時,踏足圖書館的次數加起來恐怕還不超過十次的人,竟都能摻和進編撰、勘閱圖書的活計裡了?

怎麼看都很是不可思議。

無奈這般玄妙的事情,就這麼自然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