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瓜果點心,拿去拜訪了幾位鄰居,從那些人口中得到了不少建議。
他們還給他介紹一位活躍在這區域裡的、最為物美價廉的擔水者。
每只需
上二十文錢,就能買來足夠三人用的清水來。
密州城中的居民用水,不是靠自挖的私井,便是從橫貫城中的溪河中取得。
只是,也不是每個人都有空去費這勁兒親自擔的,絕大多數都是寧可給點小錢給別人,得了對方送水上門的便利。
陸辭當然也不例外。
他先以指沾了一點水嚐了嚐,然後直接付了對方一個月的挑水費用。
在這之後,他卻不忙走,而是饒有興致地同對方聊起了水源和水質的話題來。
朱說不進話,只乖乖地緊牽著一臉麻木地嚼著草料的
驢,就站在旁邊安安靜靜聽著。
等陸辭終於跟對方聊完了,他才忍不住問:“陸兄為何細問水源?”若換作別人細問,他也不會多想,可放在陸辭身上,他卻莫名覺得,陸兄只怕不會做任何多餘的事情……
陸辭尤在沉,好一會兒才回道:“我尚未想好,等做好決定了,再同你細說罷。”回去路上,陸辭特意繞了一繞,在
人的攤子那裡買了一張《地經》,回到房中後,就拉著朱說一起研究。
“與我想的一樣,”陸辭蹙眉道:“我們房屋坐落的位置,處於內城河的下游,而他取水為了就近,選的點當然也在下游。”雖然宋政府對公共衛生的管控較為嚴格,《宋刑統》裡更有明白的懲罰條例,然而市民“輒將糞土、瓦礫等拋入河中”的行徑,卻是屢不止,頻有發生。
位於下游,可不就意味著上游飄來的汙物,全都到了他們這裡?
縱使陸辭一貫堅持將入口的水全都煮沸、這在陸母眼裡太過奢侈的做法,可單這一點也不能杜絕一切疾病的源頭。
況且陸母一向節儉,只要陸辭不在家裡待著,她怕就得陽奉陰違,不看重自己身體了。
也怪他在定宅子時疏忽了這點,光看重別的方面的便利,卻忽略了這頗為嚴重的缺陷。
朱說不解陸辭為何對這點如此憂慮,還在組織語言,陸辭就抓了一張白紙,一邊對照著《地經》,一邊開始寫寫畫畫,還以他看不懂的古怪字符列起了式子、進行計算了。
作者有話要說:註釋:1.假期:宋代的法定節包括元
(
節)、元宵節、寒食節、天慶節、冬至5個大節各休假7天,合計35天;天聖節、夏至、先天節、中元節、下元節、降聖節、臘
7個節
各休3天,合計21天;立
、人
、中和節、
分、
社、清明、上巳節、天祺節、立夏、端午節、天貺節、初伏、中伏、立秋、七夕節、末伏、秋社、秋分、授衣節、重陽節、立冬21個節
各休假1天,合計21天;宋代每個月還有3天旬休,一年合計36天;加起來,共有113天。和現代的節假
天數差不多。(宋人筆記《文昌雜錄》)2.關於汙染公共環境的懲罰:政府同時立法嚴懲破壞城市公共衛生的行為,《宋刑統》就
止居民打
穿牆、向外傾倒垃圾;主管城市衛生的官員如果袖手不管,則與犯法者同罪。居民如果自行將糞溺倒入河道,將被處以杖八十的刑罰。
3.女子讀書。
在宋朝,雖然男女受教育的權利兵不平等,可並沒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明清時才出現),甚至“當時風尚,婦女皆知愛才”。歐陽修、司馬光、朱熹等士大夫都主張讓女子讀書。宋朝有大量士庶家庭的女兒都得到教育,能斷文識字,甚至詩作賦,譬如李清照、朱淑真。題壁詩中也可以讀到許多首不知名女子的題詩。南宋時,還有兩名女童參加了科舉考試的童子科(《宋:現代的拂曉時辰》)4.民風好訟(愛打官司)宋朝社會既有“終歲不見長吏”的寧靜秩序,也有“訟牒縱然”的健訟風氣。江南一帶,“訴訟
不下二百”,“訴庭下者
數百”,“三
牒訴數百”,每天上衙門打官司的人數以百計。民告官也屢見不鮮,如在民風健訟的江西路,小民“一不得氣”,便“詆郡刺史,訕訴官長”。江西德安縣的縣民“以丞(副縣長)暴溺,群訴於漕臺(轉運使)……丞竟罷去”。民眾運用集體訴訟的方式,成功驅逐了一名喪失民心的縣丞。(《宋:現代的拂曉時辰》)5.戶貼:類似於現代的戶口本,內容上更具體一些6.姣姣:即姑娘。
7.地經:在宋朝的市場上,地圖已經成為一種商品,宋人稱之為“地經”
“里程圖”。
第九章接下來的兩天裡,陸辭準備出了兩套方案。
一套較為簡單,是為治標:即組織附近街坊一同籌資,僱傭工匠鑿私井出來,供這條街道上的住戶取用。
並非是他自己湊不夠挖一口井的耗費,而是私井一挖出來,定是極為打眼,更不可能刻意藏著。這麼一來,除了會跟關係最好的鐘家分享外,四鄰少不了上門來‘借’,也難得清靜。
況且,一口私井的維護雖簡單,但也得費神去盯著,倒不如一開始就將街坊們都捲入來,再把井直接挖在街道上,不必佔用自家的地方了。
在街坊們看來,只要一想到這井有他們掏的一份錢,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