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2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海量小说,在【小狐看書

又反應極快衝他笑著道賀。

陸辭:“…………”他?

狀元?

在確認自己不是在做夢,也沒出現集體幻聽的事件後,陸辭險之又險地繃住了臉上的表情,只應付時不復自如,倒有些僵硬。

但在眾人心緒具都無比盪的此時此刻,也沒人看出他這點小小破綻了。

在踏上殿階的那一刻,陸辭還有著置身夢中的難以置信

衛士已收了面上剛剛的笑,一副公事公辦的嚴肅,對他夾而翼之,詳細地問詢起鄉貫、父名來。

陸辭心裡此時還殘存著‘許是同名同姓的,被集體錯’的可能,然而衛士核對正確後,就滿意地點了點頭,笑著示意他繼續往裡走了。

陸辭事到如今,才不得不相信自己真成了狀元的,這比坊間話本還來得玄幻的事實。

居然放著真正有治國治民的大才的范仲淹不點,有傳千古的詞才的柳永也不點,而點了他這條無大志、學業平平的鹹魚做榜首?

…難怪北宋藥丸。進到殿內,對上以皇帝為首,宰執為輔的一干公卿大臣難得一見的溫和帶笑的打量目光時,陸辭面上帶著幾分羞澀的微笑,內心卻有些茫然慌亂了。

哪怕在元宵節那晚的宣德門下,他就遠遠地見過了皇帝的廬山真面目,知道趙恆不過是個神萎靡的中老年胖子。

但對方在一身華貴龍袍、恢弘宮殿和侍立一旁的群臣的烘托下,卻平添了幾分威嚴。

陸辭忽就冷靜下來了。

儘管傳聞大多宋時的皇帝都遵循不殺士人的祖訓,但說到底,還是掌握著自己身家命的人物。

陸辭微微斂目,優雅俯身,對著廷下玉墀躬了一躬,端的是不卑不亢,瀟灑漂亮。

王旦審視的目光在陸辭身上劃過,微不可查地點了點頭。

——那臭脾氣的寇老西的眼光,倒是難得地靠譜了一次。

皇帝趙恆就更不用說了,欣賞的笑已不知不覺地掛在了臉上。

若說他在昨夜下定決心點了陸辭時,心裡是一百個滿意後,現在再在這極近的距離裡看到他優秀得常人難及的神容氣貌,頓時就變成一百二十個滿意了。

這般鍾靈毓秀、優雅得體的青年才俊,又有誰會不喜歡?

趙恆簡直是越看越喜歡,又越看越得意。

要是將陸辭和蔡齊直接放在他眼前挑選的話,他昨恐怕就不會猶豫得招來臣子們商議,而會立刻拍板定奪了。

也得虧了王相公的提醒,退一萬步來說,這三元及第,可是老天賜下的祥瑞!

進到殿內後,按理說宰執還當向衛士們問一次鄉貫,父名,作為核對,但趙恆卻先王旦一步出身,把這活搶了。

他問的對象,也不是衛士,而是陸辭。

陸辭隱約覺得這跟他事前瞭解的順序不一樣,但也不慌不忙地一一作了答。

還是頭回聽到陸辭聲音的趙恆,只覺此聲極為清越悅耳,面上的笑意就又加深了一些。

第一甲可不單指狀元,而是包括狀元在內,共有三班。

然而狀元獨居一班,第二名和第三名合為一班,第四至第十名,又是一班。

獨居一班的狀元,地位自然超脫在其他登科士人之上,不需等第一甲被喚齊,就可前往兩廊角取敕黃而執,再朝廷上獨班謝恩,躬身再拜而退,便可去到軒下。

但瞭解其中細節的人,都是那鳳麟角的過來人,陸辭再消息靈通,也不可能知道到這一步。

更別提他本不認為狀元會與自己有半點關係,只大致瞭解了第三第四甲謝恩的程,想著橫豎有不懂處,可從眾行之,也不必知道太細。……卻做夢也沒想到,會出現自己孤零零地站在殿內,接受一群朝中大佬審視的艱難局面。但陸辭不知,知傳臚過程的畢竟大有人在,士子覲見聖顏,難免動呆愣的情況,他們也早預算在內了。

然而在衛士正要提醒陸辭,領人去廊角時,卻被官家趙恆以眼神親自制止了不說,他們還目瞪口呆地看到官家和顏悅對這位三元及第的新科狀元玩笑道:“二元時不值跳河,現已三元,天氣業已回暖,聞喜宴後倒值得一跳了。”陸辭:“………………陛下聖明。”作者有話要說:註釋:1.關於狀元,榜眼,探花。

為了方便閱讀,也避免混淆,我就按照常人的理解,在文中代表了第一第二第三名,但在北宋時期並非如此。現在同你們大概澄清一下,也方便你們瞭解,但文中我還是會照樣用南宋(也就是你們所知道的前三代號)。

在北宋初期,狀元就已經成為對殿試榜首的官方稱呼了《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一四然而殿試第二人,北宋初並不稱為榜眼,而只是‘第三人’的俗稱。直到南宋時期,才開始稱第二人為‘榜眼’。

在劉一清的《錢塘遺事》中,北宋還有把前三名都稱為狀元的記載“狀元一出,都人爭看如麻,第二第三名亦呼狀元。”北宋承唐和五代之制,選年少者二人為探花郎,也就是不超過十八歲進士及第著,就叫探花郎。

是從南宋開始,才稱殿試第三人為探花的。(《夢梁錄》)2.正如我說的,第一甲分三班,第三班的人數不一定限制在第三名後的前十名(如果應舉人特別多的話就不止10個),但只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