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5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之時,但看芳笙眼前這幅神情,又垂眸掃視二人身上綠衣,似有所猜測,在芳笙手背上一叩,反若無其事道:“我也正有此意。”明明都是好畫,攤前卻冷冷清清,無人問津,這裡主人好像是兄妹兩個,皆粉面朱,生的十分俊俏,哥哥是杏衣秀士,正伏案詩畫,妹妹便把作好的扇子掛上示客,手法倒很靈活,似有功夫在身,而頸間一串黑珍珠,更顯她肌膚如玉。

那哥哥被什麼引住了一般,忽而抬頭,閉目陶醉道:“疏影臨水疑近,暗香盈袖攜風來……”又想起了生意般,長身玉立,拱手道:“失禮了,不才這剛好有副扇面,作了寒梅清曉圖,不知二位可否賞面一觀。”芳笙嘴角帶笑,方要相詢,小鳳竟一反常態,拉著她的手,指著桌上那兩把團扇,向她撒嬌道:“阿蘿,我想要這些嘛!”又暗暗掃過那從不發一言的妹妹,心中猜測越發明晰。

芳笙還未開口,那哥哥先拱手笑道:“這位夫人這麼有眼光,可見是有緣之人,我這有個不成文的字謎,若能答出來,正所謂千金難酬知己,夫人看中的這兩把扇子,不才贈予二位又何妨呢?”說著,在另一副竹月暮霞圖中,提筆寫下了:次第輕風拂芳,參差彩暮留光,姮娥懷藏湘月,晚蝶搖落雲香。

芳笙略一思索,心想雖然這詩形容的是團扇,但通篇暗含另一個字,於是她用那人筆上未盡的墨,在白扇上回了一副霜枝凌華,並將謎底那一個字,藏筆在了圖中,小鳳看出了這個字謎,也瞧出畫中玄故,卻只當不察。

噙笑,小鳳如願翻著手中的竹月小扇,又持著芳笙的手,相看著她指尖那幅扇面,又將兩扇比對在了一起,對寒梅翠竹笑意甚濃。

見此,芳笙眨了眨水眸:“你若覺得這寒梅更清涼些,就用這個,我不知熱,往常倒也不怎麼用的,畫那些扇面,也都是小瓊枝用的多。”小鳳只搖了搖自己手中的月下竹林,莞爾不言,知道她一向順著自己,尤其在這些小事上越見她心思,更已絲毫不再醋她疼徒弟的心。此時一個揹著籮筐,賣各彩線的年輕婦人,擠到了她二人身邊,看她們的目光,竟十分熱絡,這般過熱的目光,令堂堂嶽主惱中生寒,因她只喜歡被她的阿蘿熱熱瞧著,那樣的眼神才叫甜而不膩,情而不,至而不痴,可若有旁的女人也呆看她,一是不如阿蘿好看,更不及阿蘿深情,再就是她實受不了,正是渾身不適,若非她的阿蘿在旁,她早就發作了。

芳笙顧著小鳳面,衝那年輕婦人隱隱一笑,便攜她上了蓮舟行河,打算帶她去落月亭燃個香橋,徒留那婦人一臉沮喪,惹得身後的褐衣小郎,彎著又氣又笑。

芳笙用的裹頭香,都是她自己親手調製的,一份份薄絹裹頭上,有她親手畫的鵲橋水墨,這些早早就在此處寄存下了,小鳳親自將芳笙搭的“金屏報喜”點燃,按著舊例,為芳笙許下了福壽康寧,見那火焰升騰若繁星,更襲來幽香陣陣,令她歡欣不已,一掃前怒。

二人沿著河邊漫行,水中有月影浮動,此時盞盞蓮燈隨著水月翩飄而過,相二人,仔細望去,那燈上皆點綴著米粒大小的夜明珠,比燭火要好看上數倍,小鳳又笑的,水眸凝在了芳笙臉上,將她挽的更緊了些。

“喜鵲仙,星河連,拜七姐,巧手結,賜容顏,佑平安……”幾個女童正手拉手,繞圈唱著歌謠,小鳳微一晃神,便對著芳笙笑道:“我先到前面去,看你追不追的上。”一扭身,便已在十尺之外了。

芳笙輕輕一笑,羅扇帶風,人卻罕見未動,倒走向賣小食的一條街上,這裡又有面人,又有糖人,還有諸多甜點攤子以及各地特,單說糖人這一類,還分會吹的,會畫的,會塑的,師傅們技藝高超,令圍著的人眼花繚亂。她在一個麵人攤前收起了羅扇,兩個長袖用絲帶束起,調完麵糊,她又伸出指尖,捏了兩個小人,待成形晾乾後,又拿刀刻起了五官和衣飾,正是她二人今夜的模樣,她又特意舉在了,看她許久的小鳳面前:“我頭回做這個,還像樣罷?”用彩紙細緻包好這兩個麵人,小鳳連忙收在了袖中,生怕有人窺視似的:“這世上,可有你所不能的事?”見小鳳這麼寶貝這兩個麵人,她嘻嘻一笑,親在了小鳳桃腮上:“世間之大,難於工萬物,但我有求學之心。”

“求學之心”四字,足以惹人遐思。

她又拉著小鳳,從各類攤前緩緩經過:“你喜歡哪個?”小鳳只笑答:“喜歡你這個。”芳笙也撫面一笑,買了個肚子如鼓的糖金魚。

那群孩子唱累玩膩了,便招呼其他玩伴,三五成群,跑來小街,竟一擁而上,圍住了芳笙,她的容貌氣質,並非平易近人一類,但美人總是受人喜歡的,連小孩子也不例外,這些孩子又都眨著水汪汪的眼睛,盯著芳笙手中最大的糖人。見小鳳衝她點了點頭,她便借了一隻銀匙,從金魚肚中舀了糖汁,給每個孩子都分了一碗。

看著這樣的芳笙,小鳳突生了一份悵往:若在那危時就邂逅了阿蘿......隨後盯著芳笙頰邊笑靨,她又心中釋然道:二人緣分如此,眼下即為最好,在這點上她懂得知足。

芳笙剛同那些攤主說完,“一會請大家都來嚐嚐,沾沾喜氣”時,一隻毱球飛向了這裡,小鳳身形不移,衣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