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只見那名清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起來吧,隨朕回宮。”疲憊的臉上沒有絲毫笑容,反而一臉的怒氣:“回宮再議。”回宮的路上,冷大人和也在場的父親悄悄告訴自己朝中不少官員都勸皇上南遷金陵留都。皇上震怒,但支持南遷的大臣很多,皇上雖然不情願,卻也無法忽視這麼多大臣的意見,叮囑別玉寒見皇上時小心點。

回到宮裡,眾大臣和在京的王爺都上朝議政,漢王之子朱由凌也在場。

“皇上,京城情勢危急,清兵隨時都有可能破城而入,皇上貴為龍體,理應聽從眾臣之議,南避留都。”朱由凌跟隨前面數位大臣的上諫,站出勸皇上南遷避禍。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一時間十數位大臣包括幾位內閣大臣和三公九卿中的齊聲附和朱由凌,齊勸皇上南下離京。

“自永樂先祖遷都到此,二百年來,歷代先帝均守詞京城,朕豈能南避留都,將我大明京都拱手讓給東虜韃子?朕又如何面對先祖列宗?”崇禎怒氣衝衝:“朕要親披戰袍,揮劍上陣,與京都共存亡。”

“皇上萬萬不可啊?難道皇上忘了土木堡之鑑了。”朱由凌聽說皇上要親自上陣殺敵,急忙道。

“放肆!”龍目一瞪,大聲呵斥。

“臣弟有罪。”朱由凌撲通跪倒,連磕幾個頭:“臣弟是為皇上安著想。請皇上體察。”

“你年紀尚幼,朕不怪你。”朱由凌並沒有起來:“如果皇上怕南遷留都影響我大明神威和眾官兵士氣,臣弟來京前父王說皇上可以到武昌去,就算是體察民情,因為兩湖已經接近汛期,皇上此刻去理所當然。”

“老臣不同意。”冷大人首先反對:“此刻大兵壓境,皇上才到兩湖體察民情,三歲小兒都騙不過去。南遷留都也不是上策,雖然留都保留行政機構,卻無法與京都相比,而且數百年未用,恐怕不利朝廷運轉。”別玉寒的爹爹也應聲附和。

“南遷僅是暫時的,清兵退去後我們可以隨時回來,即便南遷不合時宜,但龍體不能受到任何危險,皇上可以南行暫避戰亂,才是上策。”朱由凌和數位大臣反駁冷大人。

“別玉寒,你說說看。”崇禎一雙炬目瞪向別玉寒。

“草民以為,還是暫時不南遷的好。”

“哼,他當然要和自己老爹保持一致了。太自私了,請皇上…”朱由凌瞪了一眼。崇禎瞪了一眼朱由凌,不怒而威。朱由凌立刻低頭不語。

“別玉寒,說下去,”

“皇上明察,清兵雖然來勢洶洶,勢有非拿下我大明京都不可,但仔細想,他皇太極來了十萬騎兵,一身輕裝,長途跋涉,所以必然不會多帶糧草,主要是靠一路掠奪來補給。

正因為如此,他們才攻得兇猛,因為騎兵易攻不宜守,缺少了步兵修築戰壕和糧草作後盾,必不可長久。

如果我們能堅持住,那麼,清兵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而京城之堅固大家有目共睹,當年也先騷擾京城,氣勢遠比此時皇太極囂張。

但在於謙等臣民眾志成城守護下安然無恙。所以,只要大家眾志誠誠,堅守京都,隨著勤王之師不斷到達京都,清兵必畏怯而退。相反,如果皇上此刻南下,等於是臨危時拋棄自己臣民不顧,勢將軍心動搖,陣腳自亂,京都必失。請皇上三思。”崇禎點點頭:“袁大人,滿總兵,侯總兵,德勝門之戰和廣渠門血戰三位浴血奮戰,神勇可嘉,你們三人說說這京城守得住嗎,朕必須南遷嗎?”三人跪下:“臣誓死盡忠,殺盡東虜,撒盡鮮血也要保護京都,保護皇上。”這時,旁邊伺候的大內總管王承恩在皇上耳邊低言了幾句。崇禎面:“傳他們金殿。”

“宣兩江巡撫兼留都九門提督劉向帆,濟南總兵林德昌進見。”隨著金鑾殿司禮太監大聲宣旨,劉向帆和林德昌快步進殿,跪倒行君臣大禮:“兩江巡撫兼留都九門提督劉向帆帶領一萬留都神機營騎兵進京勤王。”

“濟南總兵林德昌率一萬步騎兵進京勤王。”

“好,眾愛卿辛苦了。”看到又有兵馬勤王,崇禎大喜,立馬來了神,一把抓起面前龍案上的天子之劍:“朕鄭重宣佈,朕要與京都,與我大明子民共存亡,力逐東虜。

起,誰再言南遷,便是東虜的細,大明的叛徒,斬無赦。”眾臣包括那些力主南遷的唰的跪下:“臣緊遵聖意,誓死保衛京都。”把來自武昌,濟南和留都的兵馬分配到經過數戰傷亡慘重的德勝門和廣渠門。加上京城的神機營,火器營還有羽林軍,隊伍立刻壯大不少。加上京城百姓宮裡宮外團結一致,看來京都必固若金湯,清兵破城無望,崇禎十分高興,每天都要全身披掛,到城樓上視察敵情,鼓勵士氣。

“看來皇上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南遷了。”一處隱蔽的宅邸裡,京城侍郎、九門提督李錦誠,刑部尚書苗萬奎,武昌總兵李勝,朱由凌還有一個胖胖的老者,坐在客廳裡,苗萬奎沮喪著臉。

“做大事不在一時,苗大人。”胖胖的老者喝了口手中的香茗。

“難道王爺還告訴了李老闆別的法子?”李錦誠聽了身子趨向李老闆。

這胖子就是京城第一富豪全國四大富豪之一李灝,生意涉及到京城的各個角落,京城裡十家大的商號有一半是姓李家的。

尤其是京城的房地產,在南城東城和北城都有大片的宅子。在京城甚至全國無人不知,可說是富可敵國。

“父王說了,最好是勸皇上南遷,不論是金陵還是武昌,我們都能掌握在手,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動刀不動槍地就能實現我們的夢想,當然,如果皇上不南遷,我們還有別的辦法,只是比較麻煩。”

“什麼辦法。”

“如果皇上亂軍中駕崩會如何?”朱由凌一合手中的扇子:“如果京城被破而皇上又遇刺身亡,又會怎樣?”李錦誠和苗萬奎渾身一抖:“那會天下大亂的。”

“對,他不南遷,我們就亂中取勝。”朱由凌說得斬釘截鐵。

“京城不破,我們就擁立王子暫時統帥官兵繼續抗擊清兵,現在皇上身後無太子,朱常洛就這兩個兒子,都是短命皇帝,而神宗的兒子們福王已經是胖子廢物一個,只有王爺最德高望重,榮登龍位那是眾望所歸。

如果京城也被破了,王爺立刻舉旗救明反清,立刻帶領我們的官兵到達京都或是在留都稱帝。”李灝接道。

“可皇上是龍體,怎麼會輕易就遇刺駕崩呢,尤其是上次皇宮行刺失手,皇上可是調了大批大內侍衛和羽林軍,皇宮已是銅牆鐵壁,而且我們兩個也差點被問失職之罪。”李錦誠擔心道。

“兩位大人少安毋躁才是,我們慢慢等消息。”朱由凌安李錦誠和苗萬奎。隨皇上一起登上城樓查看敵情,別玉寒發現清兵果然名不虛傳,不但威風凜凜,殺氣騰騰,盡顯草莽本

而且進退有序,號令嚴明。難怪其父努爾哈赤能以十三副盔甲起兵造反而統一關外女真蒙古,看來這皇太極與其父親真是一代雄主。

看著城外飄揚著各旗幟的十萬旗兵,別玉寒不僅為如何退兵,保衛住京城而犯愁。看看天將完,別玉寒獨自出城,趁著夜,施展絕世輕功,來到敵營查探敵情,雖然敵人甚眾,但也難發現他的行蹤。三更將過,已經是將清兵的位置兵馬等看了個真切。

最後看到不少威武的清兵頭領進入一座巨大的帳篷,看到帳篷前高樹的旗幟,別玉寒判斷應該是清兵主帥的大帳,便隱身悄悄過去。***遠遠看到大帳內兩排椅子上坐著剛剛進入的清兵首領,椅子盡頭正中一張虎皮太師椅上做著一中年漢子,身披銀盔甲,頭戴黃帽子,從盔甲出的部分看這人穿著的應該是一件龍袍。

“這人應該是皇太極。”想到皇太極剛剛稱帝,號曰大清,此人一身龍袍,應該沒錯,不由大為興奮,抓緊了手中的逍遙劍,但敵人不但人數眾多,而且個個威猛異常,大帳周圍巡邏的也不是等閒之輩,有些竟然太陽高鼓,顯然是武林高手,如果自己此刻貿然衝進去,單看眼前這段距離,行刺皇太極萬難得手,而且自己也會身陷敵營。

“就是自己死在這裡,只要能殺了皇太極,清兵必然大亂,袁大人可能就此可以剿滅敵人,遼東從此太平。”想到此,手抓緊逍遙劍柄,就要自隱身處衝出。

“著火了,著火了。”只見皇太極的大帳後面冒起了火焰,夜深風靜,但火卻起得很急很大,別玉寒一看,猜想可能是有人放火,連忙隱身不動,察看怎麼回事,只見大帳內眾首領和護衛保護著皇太極慌忙地衝出大帳。

“怎麼回事?國師。”皇太極龍目一瞪。

“皇上息怒,像是有人放火。臣已經派人查去了。”一名一身白衣的老者躬身上前。

“哼,我大清兵營帥帳怎容敵人來去自由?搜。”皇太極皇帳起火,如何不怒?

“放火的敵人在那裡兒。”只見一名離皇太極不遠的清兵喊道,衝皇太極背後一指。皇太極等人連忙扭頭看去。就在這時,只見那名清兵,雙手一揚。

只見月光下無數銀的針芒灑向皇太極和身旁的白衣老者。旁邊有人看到清兵出手,想喊卻驚呆的喊不出口。眼看皇太極就要命喪銀針之下。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