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古城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我是一個特別懷舊的人。平裡,喜歡在陽光明媚的午後,看著一本本泛黃的書刊,把一本本易安、納蘭詞,倉央嘉措詩集依次讀個遍。也喜歡在某個清朗的假
,穿著樸素的民族風,哼著一曲老歌,穿梭於村落巷陌,去尋找心中那份最樸素最原始的觸動。
特別羨慕古時文人黑客,一山一水皆可成詩,一草一木皆能成詞。而我,僅僅能做到的,就是用笨拙的文字,記下一路的夢與憶,夢舊時的繁華與凋零,憶歷史的風雲與滄桑。
追溯三國的歷史,昭化古城留下了許多滄桑的印痕。昭化,古稱葭萌。葭萌,其實是蜀王之弟的名字,我卻特別喜歡這兩字,有綠草如茵之。這座古城,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是劍門蜀道遺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費禕墓、鮑三娘墓落於其間,是迄今為止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國古城。古城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縣治地之一,素有“巴蜀第一縣,蜀國第二都”之稱。
一直很喜歡探究三國文化,《三國演義》這本書和電視劇都一一看過,還曾一度沉浸在那些英雄人物的故事裡不能自拔。跟其他女子不同,我沒有紅樓情結,卻常做著三國夢。所以,漫步於此,總有種似曾相識的覺。走到古城門口,就看見一大幅《三英戰呂布》的表演宣傳畫布,一個個演員都妝飾完備,氣宇軒昂,一幅整裝待發的樣式。看著這些,我就有點迫不及待,待問詳情後,要11點半才開始演出,時間還早,我們就先欣賞古城文化。
漫步在青砂石板鋪成的路上,眼前呈現出一幅古樸,典雅,幽靜的畫面。古街兩側保留著完整的明清建築,穿逗木結構、小青瓦、古樸的川東風味的民居鱗次櫛比,街沿上擺放著當地的一些土特產,房樑上掛著一排排整齊的玉米子,一個個大紅的燈籠依次排列,一
長長的木樹水槽水
清澈輕緩,那口八卦井也是原模原樣…這些都告訴人們,這裡密集著人間最古樸的煙火,稍有不慎,很容易讓人產生錯覺,誤以為穿越了時空,真的到了那個叫著葭萌的城,自己就是城中某個繡花的女子。而那一面面飄揚的五星紅旗,又會清醒的告訴我們,現在是中華新時代,舊時的生活已經久遠,我們前來尋覓的,只有那絲絲歷史氣息罷了。一道道完好無損的古城牆,保護著古城。四條大街,五條小巷,三橫兩縱、中間高兩側低的瓦背風格隨坡就勢而成,街巷之間“丁”字相連,這是“道路
錯相通,城門不相對”的軍事防禦特
,處處體現著古城力求和平安寧,力求生生不息。
古城中店鋪林立,各式商品琳琅滿目,尤其是現場製作的青稞核桃餅,還有那兩壯漢用大錘錘出來的糖果,總引著許多好奇的目光,讓人垂涎
滴。那古樸的民族服裝式樣多多,飾品古雅別緻,也讓遊客駐足留連。在幽靜的深巷裡,不時還可以看到幾個老人
著杆煙,聊著天曬著太陽。有的人神態悠閒地散步,也有的人獨坐在屋簷下,若有所思。在古城幽雅的環境裡,人的心境頓時變得舒適而愉快了。
穿過幾個街角小巷,自己都不知道走到哪兒了。一陣鑼鼓喧天把我們引到了三國戰場,《三英戰呂布》的表演是不得不看的。整個場面氣勢恢宏,演員們個個身懷絕計、實戰實演,把那一段
彩的歷史再現在我們眼前,我們的心,也跟著他們一起在戰鬥,此起彼落。特別是劉關張戰勝的那一刻,似乎是眾望所歸,大家都歡呼雀躍。可惜,這場“戰爭”的時間太短,大家一個個意猶未盡的模樣。以至於後來的雲南佤族朋友表演的歌舞,儘管
情飛揚,大家都失去了興趣,紛紛離散開去。
我儘量欣賞完後才走出舞場,逛到“敬侯祠”前,讓我驚喜的是,見到了傳說中的“菩提樹”想起曾經寫下“我在菩提樹下乞求佛祖,許我們一段塵緣”而今,真正站在菩提樹下,卻沒了那份傷情惜愛的心情,更沒有像菩提二字那樣大徹大悟、超凡脫俗,我,只是凡間一名普通的小女子,過著普通的俗世生活罷了。
古城四面環山,三面臨水,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真可謂“沿山樹來窗外,徹夜江聲落枕旁”!古城古遺址、遺蹟也眾多。武侯祠、關帝廟等遺址典藏在歷史的煙雲裡。蜀漢遺蹟、遺風、民間傳說源遠
長,三國文化影響深遠。考棚、縣衙威武莊嚴,各項制度齊備完整,讓我們看到了舊時的科舉制度的選拔規則以及封建時代縣衙的巨大權力。在考棚門前,“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八個大字儘管已經模糊不清,但我們仍然可以想像出文革那場風暴所帶來的創傷。還有那一道已經風蝕的貞潔牌坊,封建時代的種種歷歷在目。這一切,讓人的心情又變得格外沉重,還是不多說了吧。
昭化古城,就是這樣,從風雨滄桑中徐徐走來,沐浴在當今明媚燦爛的陽光下,給人們講述著一段又一段悲喜集的歷史故事。
2014年10月16於學校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