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光霧山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場雨後,秋風送,踩著紅葉鋪滿的小路,我們走進了美麗的光霧山。

光霧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巴中市南江縣北部邊緣,距縣城70公里,到陝西漢中市70公里,主峰海拔2500米,景區面積400餘平方公里,氣勢雄偉遼闊,地形複雜,峰巒迭嶂,峰林俊美,幽深,山泉密佈,雲蒸霧繞,林海浩蕩,勝景眾多。古珍稀動植物為國內名山之首,1993年被省政府列為全省重點風景名勝區,2004年元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光霧山,地處桃園南,頂峰三尖二缺,平緩變化,遠觀似臥佛,因常年雲霧繞而得名,山上氣候變化無常,遊人到此,不能高聲叫喊,否則,頓時大雨瓢潑。盛夏初秋,頂峰瞰望茫茫綠世界,使人沉浸在林海之中,若是涉足林海,攀援古樹,臥身花叢,仰望藍天,幽靜怡適,令人心曠神怡;深秋紅葉似火,泉氣飄香;寒冬銀妝素裹,玉樹瓊花,好一幅人間仙境。

風光就此地,助我筆縱橫。

張開雙臂,我們與景相擁;張開雙臂,我們演繹“泰坦尼克號”歡樂的笑聲隨陽光一起融入境頭。記錄下這一刻,我們來過。

光霧山看山我是在山裡長大的,看慣了家鄉的山,應該說對山沒有太多的興奮和驚奇。到了南江後,才改變了我這一思維定勢。就如人一樣,同樣是人,除了有共之外,還有個差異,光霧山也正如此。描寫山的形容詞“雄、奇、險、秀”她全佔了。山四圍的山巒綿綿不已,晨霧飄繞。難得的紅冉冉升起,群山隨山脊一上一下,高差很大,地勢跌落突然,鬼斧神工。加之遠山近巒的環抱,紅破霧,金光萬道,讓這兒的整體空間形態極為磅礴。縷縷炊煙緩緩生出,淡淡地飄散在周圍山中。在密密的青瓦屋頂中呈現一條細細的逢,隱約可見的小道,難得有三兩個路人靜靜地行走其間,那份安寧、那份恬靜…山、溪、重重疊疊的一切沐浴在霞光之中,生動而嫵媚,風情萬種,讓人驚歎不已。

我們的車子穿行在大巴山系的皺褶間,一側是屏障似的挽手聳立的群山,一側是深深陷如巨鍋的澗谷,盛著羊腸似的溝渠,一條公路延伸到大山深處,白的水,黑的煤,硬的石,軟的地,狹路相逢,卻又相依相偎。

這樣的地理環境像果核裡剝出果仁似地捧出了光霧山。她是養在深閨裡的山妮,她的素面朝天,她的羞澀與芬芳,她的本真與健康,甚至她的野與樸素都陽光般光芒四,令我們為之傾倒,讓我們興奮不已。

低處的峽谷間,雲海茫茫,籠罩著群山。秀麗的山峰上長滿各種樹木,呈現出不同顏,有紅、橙、黃、綠、紫,就像披上五彩斑斕的外衣,真是美不勝收。看吧,那一株株火紅的楓樹在陽光下熠熠發亮,山風搖曳著樹枝,向遊人微微點頭。瞧吧,那一排排金黃的落葉松,筆直拔。望吧,各的雜木錯,形成一座座天然的屏障,陽光透過樹葉,留下斑駁的樹影。秋天的光霧山,宛如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嫵媚動人。猶似一塊瑰麗的翡翠,光彩奪目。

當我融入它寬敞無比的懷抱,只覺人之渺小。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在這裡,忘了時間忘了歲月忘了煩憂,車行景移,與山水相伴;景移思動,與歷史碰。走在今天又彷彿迴歸久遠,古道之滄桑與繁榮,蜀道難於上青天之艱險,讓我們歎為觀止。在這樣的地方,心是安寧的,讓人“樂不思蜀”忘了歸途。

光霧山看水“九寨看水,光霧看山,不到光霧山,不算到四川。”詩人著意將光霧山與九寨溝比美,但他怎麼也沒有想到,這是一種誤導,以為光霧山是山,只是山,沒有水。山無水則無趣,山無水則不靈,一座沒有水的山,看盡山還是山,看透山不過是山。

光霧山因水而朗潤,而靈秀,而蔥蘢。如果說山是筋骨,是肌膚,水就是淌的血,是瀰漫的魂魄。好大一座山被水環繞,就像鑲上了無數眼睛,又像夜空鍍滿了繁星,顧盼生輝,轉生動了,看山不再僅僅是山,而多了許多溼漉漉的詩意與想象。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這在光霧山就不是什麼奇句了。我來到山澗,這些大地的眼睛竟是如此的明亮清純,如珍珠散落撲閃在山澗,是光霧山內心緩緩推開的窗戶,僅僅驚鴻一瞥己足以讓我相思三秋。看見自己的倒影清晰的映在水裡,我不由得輕輕的把手放進水裡,好涼喲!沐浴著自然的清新,陶然在萬物之外,怡情在山水之間。此情此景,我想,只有到了光霧山才能心領神會。光霧山的水有一種脫盡塵埃清澈秀逸的神韻。

漫步光霧山,會在不自覺中被水牽引和裹挾著,腳下如舟緩緩行進。由遠及近、由小到大、由疏漸密地潺潺淌,串起了山與樹。這水不是忘川水,也不是忘情水,而是三丈紅塵之外的甘,是從天降臨灌頂的醍醐,是斟自自然之杯的天簌,清淨了我蒙塵的凡俗之心,撣撫了我浮躁驛動的足音,沐我賜我以一身禪思與慧

光霧山看霧光霧山一說因霧多而得名,然而秋天的光霧山,依然天高雲淡,纖塵不染。

當我們凡夫俗子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時,不妨就看看霧。霧裡看山,霧裡看花,霧裡賞景,霧裡望月,看的其實是霧。霧是山水的本相。

當我們的車子在山間行駛時,就看見山上雲遮霧罩,隱約受到它就在前面。抬頭一望,遠處,雲霧之上有山,懸浮其間,飄渺難辨,側身,有山半掩著,不是害羞,是不輕易示人罷,再轉身,面之山彷彿披著輕紗,偶爾輕紗飄過。這會兒一低頭,就見潺潺的山泉在巨石間跳過,濺出雪白的花。看久了,你會覺得有水珠升騰上去,變小變細,變成煙氣,飛了上去,融入高處的霧靄。

一個紅葉似血的深秋,煙雨似雲似霧,輕綿飄灑,從光霧山腳下氤氳而上,揚落著從山頂而下,塑風情萬種,裹著和煦秋風,融著雲團霧氣,舒舒捲卷輕抹岩石,梳洗山林,擁臥溪潭。光霧山儼然是一位害羞的嬌秀少女,保守嚴實地把那水墨畫般的景物籠罩住了;忽而敞懷,無拘無束地將‮體玉‬曝光無遺。秋風中的光霧山,是圖是畫,是虛是實,令人醉,全然一派新的意境;梳洗的雲霧像一縷縷情緒寫上了天穹,輕漫得讓人伸出手可梳理出那柔的魂。

有這樣的山水才有這樣的霧。

霧永遠是動的,變幻莫測的,有形而無形,實有而虛幻。

到了山頂,那霧中的仙山卻平實無二,奇峰怪石歷歷在目,同山下的一個樣,沒有了霧,它們便顯出平凡的本。這會兒,霧沒有了,變成了雲,在山環繞,還有的霧,升得更高了,在更高的山峰上展示又一重新的天地。

我明白,霧永遠是看不清楚的。

下了山,我們的受還雲裡霧裡的。有許多受就像霧,飄飄蕩蕩,抓又抓不住,卻在眼前晃動,一時理不出個頭緒。真是“奇山霧裡藏,出霧生光,人在霧中走,心飛霧也翔”呀!

光霧山看紅葉終於看到秋風吹落葉了!興奮,動,我們不由得張開雙臂,去接片片紅葉飄逸美妙的身姿。紅葉醉了,落在我們的肩上,像是個快樂靈在揮舞著自己的身軀,又像是前世的一縷魂落在自己的心上,醉了山林,也醉了自己。

穿行在鋪滿紅葉的原始純林中,以手撫樹,體溫透過手心傳到樹身,時間泡沫在這一瞬間破碎飄逸了,塵世在這一刻退得很遠很遠。林外,連接川陝盤盤彎彎的米倉古道,一頭牽著歷史,一頭連著今天。透過紅葉,可以想見古人開山修路的艱難,可以想見浩渺的歷史塵煙,可以想見往來於米倉古道上的無數兵車戰馬,無數次慘烈的廝殺…紅葉,見證著歷史的變遷,掩映著浮雲古城,蘊含著無限豐富的歷史內涵和神奇的文化積澱。

走在紅葉鋪滿的林中小路上,就像是踩在柔軟厚實的紅地毯上,你到腳底發燒,你生怕打擾了紅葉這個時節的好夢。漫山遍野的紅葉,把光霧山變成彩的海洋,美的園林,讓人豪情滿懷,思接千載,視通萬里。

光霧山紅葉就像是一位逐漸成起來的盛裝女子,充滿等待的熱情,演繹著圓的神韻,是多種美學風格的統一體,是一座美的寶庫。

光霧山紅葉是詩,是大型的組詩,是氣貫長虹的頌詩,是李白、惠特曼情洋溢、一瀉千里、鴻篇鉅製的詩;光霧山的紅葉是畫,是有著《清明上河圖》氣勢的山水長卷,是大自然如椽巨筆下濃墨重彩的大寫意;光霧山的紅葉是音樂,是萬人合奏的響樂、奏鳴曲,迴盪著《黃河大河唱》般雄昂越的旋律。

光霧山紅葉是有著蓮蓬生命的,是有著火辣辣熱情的,那是一座座山的熱望,那是一株株樹的愛情。那是青,那是熱血,那是騷不安的大山的慾望。到光霧山觀賞紅葉,在不同的景區,可以找到完全不同的受。

在九角山、陳家山、蟠龍灣、賈角山一帶的紅葉觀光區,舒緩平坦的林區公路優美地躺在丹崖赤壁,紫苔黃樹間,靜靜地等你。飆車狂遊,鋪天蓋地的紅葉在車窗外宛轉游動,有如紫霧騰空,紅雲落地,瑰麗的彩飄忽變幻,波譎雲詭。神奇的大自然,像是一位用彩塑造靈魂的大師,練地駕馭著光推移變化,創造出奇異的離幻境,“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群兮紛紛而來下”

“仙之人兮列如麻”叫人魂悸魄動,歎為觀止。

觀過光霧山紅葉,心會被點亮,襟會被打開,血會被湧,鬱悶會被消減,熱情會被動,情思會被牽扯。

此刻,我只能揀起一片紅葉,細讀它縱橫的經脈,以及它要傳達的一切要義。

光霧風光山水奇秀有形有魂,更是一座文史寶庫。漢張魯囤住漢王臺,諸葛亮秣馬牟陽城,張飛紮營落旗山,“川北民軍”的大本營,巴山游擊隊的遺址均在景區內,給後人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也給光霧山風景區增添了又一道風景線。光霧神韻,盡顯山之雋逸俊美,韓溪凝碧,囊括水之嫵媚靈,山水奇秀,有形有魂,贏得了中外遊人的高度讚譽。

對於美麗的光霧山來說,我始終是一個匆匆過客。該走了,我總想把光霧山看個夠,可是,光霧山的風景是你看不完,賞不夠的。我想,我只有永遠把她藏在心裡了。銘記歷史,把握現在,展望未來…

2008年11月4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