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我可得照顧小東家呢!”八月初八,清晨。
奉筆收拾了東西,準備好長耳考籃,與姚三一起送唐慎出門。他們來到考院,唐慎發現尚書府的管家竟然也在此。老管家也準備了一個長耳考籃,看到唐慎,他走過來道:“公子正在上早朝,便讓老身來此。唐小公子第一次參加鄉試,有些東西可能準備不足,老身也準備了一些。”奉筆接過考籃,唐慎仔細一看。
這長耳考籃裡放著上好的筆墨紙硯和容易當飽的乾糧,甚至連薰香都給準備好了。
唐慎道:“多謝子豐師兄。”管家道:“唐小公子言重了。公子說,祝小公子桂榜提名。”第二次聽到“桂榜”兩個字,唐慎腦中靈光一閃,恍然大悟:“竟然是如此!”鄉試每次都是八月考,又稱秋闈。放榜時,可聞見桂花飄香,所以又叫桂榜。桂花,即為木樨。王溱說“倚樨問商湯”,竟然又是在祝賀他桂榜提名!
唐慎壓力很大,他拿著考籃,深一口氣,進了考場。
姚三和奉筆在外頭等著,兩人十分著急,唐慎剛進去一刻鐘,他們便伸長了頭在外面看。
王府管家道:“二位莫急,唐小公子過幾才能出考場,我們耐心等著便是。”天還未亮,漫天星子。
考院外,官差手拿銅鑼,重重一敲,高聲道:“秋闈關門!”大門吱呀一聲關上。
開平二十六年,鄉試正式開始。
作者有話要說:隔壁老王:我想起一個詞,紅袖添香。
第37章本朝科舉沿襲前朝制度,各省的貢院只收納本地考生,然而盛京貢院全天下秀才都可來進考。北直隸的學生按籍貫分配,都在盛京貢院。再加上從全國各地仰慕而來的學子,今年鄉試盛京貢院共有一萬一千零二十九個考生!
無怪乎其他,只因“天子門生”!
在盛京貢院進考的秀才,都是皇城進考,如果臉皮夠厚,就可以吹噓自己是“天子門生”。在天子眼皮子底下考試,從某種意義上也算是天子門生了。除此以外,一些頗有才名的學子,只要在北直隸附近,也會來盛京進考。
在貧寒的貢院考上解元,不如來盛京貢院,因為這兒的主考官是翰林大學士。解元每次鄉試都有幾十人,可主考官只有一個。主考官便是師,未來進入官場有個強大的主考官,可比有個其他的主考官更好!
鄉試的檢查制度比童試嚴格太多,唐慎幾乎要把衣服脫光,給官差檢查。每個考生檢查完了還不能立即進考場,要在考場外排隊,等檢查完一百個學子再一起進去。
集齊了一百個學子後,官差高聲喊道:“放行!”唐慎跟在人群中,擠擠攘攘地一起進去。
一百個秀才,有如同唐慎這樣年輕氣盛的少年郎,也有耄耋老矣的老丈。更多的是蓄了鬍子,早已成家立業的中年男子。這只是一百人而已,便是人間百相。眾人一起跨進外簾門,數千名等候在內簾門外的考生映入眼簾。
乍一看到這麼多人,唐慎都心中一震。
等這些人排好隊再進入內簾門,真正進入貢院考場,人群中發出一聲驚呼,學子們望著這番壯闊的景象,誰都不能抑制驚歎。
一進內簾門,正對著是一條寬大的甬道。再看這甬道的兩側,浩浩蕩蕩、一望無垠的,是一萬多個號房!
唐慎籤
到的號房號是“嶽丁”,“嶽”取自《千字文》中的“嶽宗泰岱”,“丁”取自天干地支。貢院的號房以《千字文》和天干為編號,方便考生尋找。
唐慎很快找到屬於自己的號房。
巡場的官差從他身後走過,狠狠一敲鑼:“快進去,莫要囉嗦!”唐慎看著眼前這個小到最多一平米半的號房,無奈地笑了笑,走了進去。
這就是他未來三天要待的地方了!
一萬多個考生要進入考場,都要費上許多時間。然而這還沒開考。
考生們直到下午,才全部被檢查完畢,進入自己的號房。唐慎坐在號房裡,隨便吃了點東西,實在沒事可幹,只能倒頭睡覺。等到了半夜子時,主考官突然敲響鑼鼓,考生們睡得糊糊的從夢中驚醒。官差們從甬道各自分開,魚貫而入地進入一條條小道,將試卷發給號房裡的考生。
唐慎拿起試卷,立刻翻開一看。
第一題:“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和王溱猜的一樣,這次盛京貢院的鄉試主考官正是楊大學士。楊大學士喜歡讀《周易》,但是鄉試第一場並不考五經,只考四書和一首五言八韻試帖詩。
這第一題就出自《論語·為政》,原句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不逾矩。’”這句話哪怕在後世,也幾乎家喻戶曉,耳
能詳。講的是孔子對自己的批語,是孔子回顧一生,給自己的一個評價,以此來
勵他人。
孔子說:“我十五歲決定立志學習。”唐慎仔細審視這句話,在草稿紙上塗塗畫畫。
破題的方式很多,可以從整句話入手,談及孔子的一生,如何勵後人,如何勉勵後人,後人該如何像孔子學習。但是這樣難度極大,且容易跑題。
唐慎坐在小小的號房內,他面前是一堵牆,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