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王溱:“便以琅琊王氏為例,世家大族,傳承百年,家底豐厚。百年下來,他們藏了太多錢幣,藏而不用,便物以稀為貴。這是造成錢荒的原因之一。大宋律例,一千文為一吊,一吊錢可換一兩白銀,十兩白銀,即為一兩黃金。可這是律例,你若真拿了一萬文錢去換一兩黃金,那絕絕換不出來。非得再添一千文,才有人願意去換!黃金最貴,白銀次之,最次為銅錢。琅琊王氏,百年前便有藏寶屋一座,內藏多少黃金,唯有每代家主知曉!”唐慎這才恍然大悟。

按照正常的規定,一千文錢可以換一兩白銀。但那是規定。別人有白銀,他不樂意和你換,那你就換不到!

黃金最值錢,難以貶值;白銀其次。

世家大族,名家豪門,藏起了太多的錢,他們不用,便讓這些錢越來越貴!

王溱話鋒一轉,目光冰冷地看向桌上被戳散的第三堆茶葉:“那江都縣丞死於何人之手,我並不知曉。但他定然死於這群人之手。以紙代幣,是在剝削這群人的利益,為大宋萬利,為這些人卻萬萬不利。”

“所以小師弟,你如今知道,他為何而死了麼?”自古改革,向來是階級鬥爭。

唐慎心裡清楚,他長嘆一聲:“師兄解疑後,我清楚了。”王溱笑了:“只要想以紙代幣,便一定會出現這樣難以解決的紛爭。既然左相願意重開度支司,願意身先士卒,那便隨他去吧。左相大義,高潔無私,願以身與那些奢靡費、鐘鳴鼎食的世家大族相抗,真是令我等崇尚嘆,力不能及啊!”唐慎一開始差點被王子豐的話逗笑,但隨即他就想到。

等等,你一個琅琊王氏的嫡系公子,帶頭去反世家,還拿琅琊王氏舉例……這樣真的沒問題嗎?!

第81章唐慎的眼神太過直白,王溱瞧自家小師弟竟然壓沒一點含蓄的意思,就差把“師兄你這麼造你自己的反真的沒問題嗎”這話頂在頭上。王溱忍不住輕笑一聲,悠然道:“琅琊王氏,從來不是不懂變通之輩。王謝二氏,謝家顯頹勢,王氏如中天。小師弟,可曾想過為何?”唐慎沉思半晌,倏然長嘆:“水不腐,戶樞不蠹。”王溱凝視著他,目光更亮了幾分。

唐慎辭別王溱,離開尚書府。

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

王子豐以琅琊王氏為例,但他只是說,琅琊王氏是世家大族中的代表,卻從沒說過,琅琊王氏是害人的劊子手。王氏成家數百年,自有名聲起,在惶惶華夏大地上便是第一大族。很早時還沒有科舉制,那時的社會等級固化更嚴重。等後來,科舉制出現,世家的利益被一步步剝奪,於是諸多世家衰敗落寞,王氏卻依舊屹立至今。

因為王氏改變了自己,適應這個世界!

如果換成其他世家子弟,他們面對“以紙代幣”的改革,深知這件事會大大有損自己的利益,他們會如何去做?他們會隱瞞,會故意排斥。但無論是王溱,還是右相王詮,他們選擇的都是大力推動。

琅琊子弟,不僅僅為世家做官,更為這個世道而做官。

唐慎想到:“廣陵府的世家勢力遠不如金陵府,可縣丞之死出現在廣陵,不在金陵……這便是王家的態度吧!”二月中旬,欽差使團前往江南廣陵府,調查度支司案件。

三月末,刑部右侍郎曹會尋寫了封摺子,命人快馬加鞭送往盛京。趙輔看完這封摺子後,然大怒,命戶部尚書王溱與刑部尚書耿少雲前往廣陵府,督辦度支司一案。當傍晚,兩位二品尚書就帶著親信,前往廣陵。

勤政殿中,如同往,並無太大變化,只是賦改的事漸漸被耽擱下來。

賦改二十三條就相當於一個想法,一個思想,度支司是執行它的利器。如今度支司被皇帝罷免,趙靖和秦嗣都被關在家中聽候發落,度支司沒了人,賦改二十三條也被耽擱了。

誰都知道這項賦改是個好東西,絕無問題,可誰都沒法實現它。

四月,幽州一帶,遼君犯,與宋軍發生一些摩擦。

徵西元帥李景德大敗敵軍,捷報在第三就八百里加急,送到盛京。皇帝看後龍顏大悅,一連說了三個“好”字,決定犒賞三軍。等過了幾,詳細的軍情才被送入勤政殿。唐慎翻閱這些厚厚的軍情摺子,他看了許久,忽然心中一動。

後,唐慎寫了封摺子,悄悄地遞了出去。

不過多時,一個官差在送湯飯時,給唐慎遞了張紙條。唐慎看完上面內容,默默將紙條藏入袖中,等到無人的時候,偷偷燒了。晚上下了衙,唐慎走出皇宮,這一次他沒有一路向東回家,而是來到了正陽門大街。

正陽門大街上,兩側商鋪林立,路上行人匆匆。

唐慎徑直地來到細霞樓,這本就是唐家的產業,唐慎從側門悄悄進去,有人專門替他打掩護。他來到二樓的雅間,推開門後,唐慎立即行了一禮,道:“下官唐慎,見過王相公。”只見寬敞整潔的屋子內,坐在上座之人,正是當朝右相王詮!

王詮年愈五十,卻已兩鬢花白。他蓄了極長的的鬍子,身形清癯,儼然一副兩袖清風的文臣形象。王詮與王溱長得並不相似,但二人舉止投足間都有種難以模仿的世家子弟風範。此刻王詮端坐在堂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