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但是下一刻,他的臉上又出一絲狡黠,劉若愚見了,他心裡一動,知道皇帝又要使壞。
每每皇帝出這樣的神態,總會出一些歪主意。
果然,皇帝開口便說,「哎~湯神父,你可知我大明一句俗話,叫做井裡划船。」湯神父卻是沒聽過,只好和稍微有些悉的田爾耕求救,田爾耕攤攤手,他也沒聽過。
皇帝只好不賣關子,讓劉若愚接話。
劉若愚便說,「湯神父,咱家便告訴你,這局俗語,乃是井裡划船——沒找對路。皇爺的意思是湯神父你等在南京傳教,那南京是繁華,但是夫子廟卻是香火鼎盛,不但如此,天下的士大夫皆是孔聖門人,怎會改庭到你天主教下?再說南京佛道兩教昌盛,不說那佛教的金光寺,道家的朝天宮,便是一般的尼姑庵都是熱鬧非常,哪會拜你們的教?」湯若望一想,確實如此。和人家明著搶香火,人家怎麼肯呢?
問道,「那……如何是好?」這時皇帝笑眯眯地說,「湯神父,你傳教不暢,卻也是我大明百姓教化不足,我大明現有兩萬萬黎民百姓,那識文斷字的卻如鋒尖麥芒,尤為稀少。但那知書達理地都投了孔聖。不若這樣,朕為你頒一道旨意,你來做朕的算術顧問,為朕出謀劃策,編纂天文曆法,造槍築炮,朕便允你等開設童蒙小學,教授大食數字,西洋知識,傳播你天主教教義,自然洗禮、入教都可遵循你教教義,聽說我宮中宦官龐天壽是你教教徒,那便讓他掛個神宮監的提督,與你奔走。」
「皇上說的可是真的?」湯若望不可置信地看著皇帝,這皇帝真是開明,居然還送官。
皇帝給劉若愚打了一個招呼,「劉若愚,擬旨,現有海外友人湯若望心向大明,築炮有功,朕心大,擢湯若望任兵部侍郎,專管鳥銃打製,火炮澆築;設槍炮研發局,專研槍炮技藝,凡有需,天下匠戶皆可入局做工,俸銀三倍。若有改進,另有賞賜。再賜良田五百畝,莊子兩處,供開設天主小學之用,
常花銷,自給自足,若有不足,可報於朕知,不足之處由內帑出。」湯若望知道,在大明有一句話,叫做,「君無戲言」。自己真的做了大明朝的官了,好似還
大,一時間恍若做夢,趴倒地上。
「謝大明皇上厚愛,萬歲萬歲萬萬歲。」等朱由校又收服一個手下,眾人都是嘻嘻哈哈地回了暖閣,又吃起了酒。
喝了酒的湯若望雖然破戒了,但是心裡卻一點也不在乎。
他腆著臉和皇帝說,「陛下,臣是夷人,基淺薄,為不辱使命,還請皇上為臣尋些幫手。」朱由校吃著牛
,嗚嗚地說,「儘管說來,朕先允了。」湯若望便說,「臣所需的乃是徐光啟與孫元化。」朱由校反正也沒聽說過這倆人,還以為是兩個教徒,便說,「準」。
三人又吃一陣,等田爾耕和湯若望走了,朱由校卻越發清醒了。他倒是羨慕起湯若望來,這歪果仁真是心大,喝得和個大馬猴一樣,還唱歌跳舞了還。
便對劉若愚說,「老劉,你且去睡了,叫個機靈的小猴子來,朕要去坤寧宮看看皇后,今她重入坤寧宮,朕怕她見景生情,傷了身子。」實際上,他又有點想那啥了。
劉若愚自然不肯,於是,這倆夜顛倒的主僕便一起往坤寧宮而去。
而此時,英國在南美洲大肆搶佔著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地,甚至花了24英鎊就購買了如今紐約的曼哈頓。
未來的不落正在崛起,葡萄牙、西班牙正在衰落,朱由校能讓英國人繼續囂張下去麼?
那必須不能!
但是,目前卻也是無能為力,只能寄希望自己的海上貿易代理人朱由榔千萬給力一些。
而連夜收拾著行裝的朱由榔,正帶著從宮中和宮門外停靠著的上百輛馬車在錦衣衛的護送下,急急往天津而去。
下弦月已經東偏,時辰卻是已經到了子夜。
傍太池有桃樹數株,此時紮了絹花,紅錦映水,彷彿美人臨鏡。
客印月穿著翠藍寬拖金裙,玄穿花羅袍,夾棉妝花比甲,不啻徐娘半老。
宮中御用的紅羅碳,由匠人雕細琢成仙童模樣的香餅,一夜火萃,此時已經散了形,化成滿盆銀粉,被婦人潑在樹
兒上,她的身旁站了幾十上百個太監女僕,打了燈籠,將這個湖邊照應如白晝一般。
這時,一個嬤嬤上前,接過銅盆,說道,「老祖,夜了,起了風,咱們回罷。萬一著了涼便不美了。」客巴巴看了那人一眼,見她是自個兒的老姐妹,便搭上她的手臂,往回走了。
嘴裡說著,「這個皇帝,將我誑了這來,他卻藏在幹清宮,這都子夜了,還不來,你說,他還會來麼?」那嬤嬤只是笑笑,卻沒答話。
客印月扭了一下嬤嬤的酥皮,「連你也欺負俺。」但,終是回了臥室。
不過,睡下前,還說,「讓人盯緊些一旁的小妖們,皇帝若是去了那邊,快快來報!我倒是要看看這科班出身的破爛貨怎麼得了皇帝的歡心。」說的卻是從教坊司帶回來的那些鶯鶯燕燕。
夜裡的寒風從右掖門進宮城,穿門再向北,坤寧宮裡另有一番哀怨。
張嫣側躺著,手捧了書正在閱讀,書卻是新出的,還帶著墨香,書皮上寫的是《喻世通言》,皇后讀的卻是「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一篇,讀著讀著張嫣便為杜十孃的遭遇心酸起來,這王景隆真不是個東西!甚至有些同身受,臉上滿是哀怨。打了一個哈欠,自語道。
「啊~~男人都是這般薄情寡義!」正在一旁打燈照亮的女官聽了,笑笑說,「娘娘,皇上勵圖治,如此勤勉,當是大明幸事呢。娘娘心安,待天光了,奴婢便給娘娘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為皇上送上燉好的雞參粥,那可是娘娘您親自烹製的,保準皇帝一吃便忘不了,每
都要來尋娘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