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6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塊去看過他,劉岑明顯能認出他們兩個來。
他的實際狀態也如郎中所說恢復的差不多了。
不就可離開醫館了。
但只要一提起那幾天在‘皖南人’手中具體發生了什麼就一臉茫然,還只說在那幾被關在井底下的時候的,時候聽到了神秘的鐘聲。
“鐘聲?什麼鐘聲?”段鴞追問道。
“我也,不,不知道……好像是有很多人在不停地說話,有男人,有女人,然後我就聽到了鐘聲,我不知道那鐘聲從哪兒來,但那些人似乎都在我的耳邊不停地說著一個地方——”
“那是天目山,大明空寺山頂上傳來的鐘聲。”——天目山。
大明空寺山頂上傳來的神秘鐘聲。
一個全新的地點出現了。
這下,再一次被捲入一起新的事件中的富察爾濟和段鴞卻是不得不一起前往了一探個究竟了。
作者有話要說:對不起,晚了,臥倒。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
的小天使哦~
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鴨蛋黃紅豆餡蛋黃酥5個;丸子吃吃1個;
謝灌溉[營養
]的小天使:馬鹿灰化50瓶;鶴渡歡啊、夢中舊館10瓶;鴨蛋黃紅豆餡蛋黃酥、此時,一名沙雕網友路5瓶;道爾家的貓3瓶;不三不四2瓶;辰星1瓶;非常
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二十回(中)【二更】二十五。
杭州府一輛緩緩駛進車門口的大型馬車正從杭州府的來往街道上一步步穿過。
前頭兩匹大馬的蹄子在大道上‘踏踏’發出響動。
在這車轅上,坐著個一身布衣,斗笠加身的男子,他抱手挨著車門,身後的簾子上還有個帶著掛著一塊紅線銅錢在搖晃。
那車裡,依稀有個聲音細細的小姑娘在手指挑著,哼唱著一齣戲。
聽唱詞,唱的是民間時下戲樓裡最盛行的《勸善金科》裡的一出《尼姑下山》。
這聽著年紀這麼小的姑娘家,唱這等香豔動人的曲子,可真讓人有些害臊。
但大道上過路的人,自己一個個卻也走的匆忙,本沒人注意到這輛做一家子尋常商客打扮的馬車。
不過方才這輛馬車就這樣入城時,城門下有個年紀一大把的白髮茶水客在賣雨前龍井。
這杭州府茶山眾多,趕上這個時節,茶農最多。
一路之上也是多見揹著茶簍子的商客們在沿途走,這輛馬車是從江寧來的,後車轅上載著些貨物。
裡頭一個個棕紙包。
上面用麻繩扎著一塊紅紙,也用筆字寫著老大的一個‘茶’字。
——陳茶葉。
怕也是這馬車上一家子的謀生手段了。
因會從官道下來走這個城門。
一般是去往天目山的,所以就得從杭州府前繞一圈才能去往臨安縣。
據說此山乃本地山系,水系的發源所在,因山頂東西峰中各有一池千年不枯,宛若天地的一雙眼睛俯視人間,因而得名。
曾有一位在杭州府廟中得道的前朝高僧在此地留下過一句禪語。
說天目,就是上天的左眼睛和右眼睛。
左眼睛看穿的是是智慧,右眼睛看穿的是人心,而這兩隻眼睛,具是兩個在人間行走的天目尊者的化身,每一千年,他們就要重臨凡間,重新維護世間太平。
所以這天目山,才就此得名。
聽聞,山此地中樹木,山水,古剎均是江南一絕,一年到頭都引得各路人士前往。
其中更有一座香火頗為鼎盛的古剎,名為大明空寺。
這年頭的古剎寺廟姑子庵,多是供給杭州府本地的香客們往來上山的,另有不少讀書趕考的,內宅養病的也會住經常地住在寺廟裡。
所以圍繞著這座留存於此地的古剎旁,這些年又多了不少村莊,倒讓這杭州府天目山一時成了江南一帶有名的參佛聖地了。
大明空寺,怕也是這一輛馬車一路碾過山路後去往天目山頂端的目的所在。
也是在那城門下停下,兩個官兵又按例檢查車內車外的東西時,拆開其中一包陳茶葉時,那一個面孔老道的城門領卻也湊到鼻子邊聞了聞。
這一聞,倒也和一般茶葉沒什麼區別。
甚至還更香些,有種說不出的味道。
這個城門領在此地巡查多年,沒覺察出什麼問題,帶著刀仔細巡視了下車後的其他貨物,這才繞到前頭,示意那車轅上的男子將門簾開。
這一開,馬車裡頭除了這趕車的成年男子之外的兩個人也
出了面孔。
為了避免被外男看見的細紗帷帽下,大致可見車上坐著的是兩個挨在一塊的女子。
一個看身形年歲很小,就是那個一路天真唱戲的。
見了兩個大男人模樣的官差一下闖進來也不慌,還在帽子底下甜甜地一笑,才一下閃躲開來。
另外一個是個懷著個老大的肚子‘婦人’。
原本來頂著張冷麵的官兵從外頭一下簾檢查時,起初也被嚇了一跳,因這身材瘦弱的女子身子明顯有孕,本不可被外人多看,他們也是有點沒想到。
但只那一眼,其餘兩個奉命一直在杭州府大門口檢查的官差卻也見得車裡那‘孕婦’身材臃腫,雙腿腫著。
一個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