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步步驚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能亂,只要定下心來,一定有辦法,楊堅安自己,突如其來的大災厄,楊堅縱然非常人可比,也是心亂如麻,腦中什麼也想不出來。

獨孤氏在旁邊道:“那羅廷,你想想皇帝為何突然要殺你,只要找到由就不難化解。”楊堅頓時頭腦一清,是啊,找到源,以前武帝要殺他時不是如此嗎,只收買一個相士就化解於無形,楊堅的腦子瘋狂轉動,自己處理朝政十分謹慎,凡大事都要奏準天元皇帝,獲准才施行,否則寧願積壓也不處理,不可能留下話柄,如果是大臣彈劾,鄭譯必定知道。

如今毫無症兆的暴發出來,禍起中宮,只能有一個解釋,那就是皇帝的猜疑,自己雖然事事謹慎,但皇帝的猜疑還是落到頭上,怎樣才能消除皇帝的猜疑,過得了這一關,從此就一飛沖天。

“隨公,天使來了。”元冑推門進來。

楊堅鎮定下來“開中門,我馬上接。”隨國公府中門大開,宮伯竇榮定和數名宮廷宿衛昂首走進大門,楊堅連忙帶著國公府眾人跪下,竇榮定面無表情的將宣楊堅進宮的聖旨讀完,將聖旨放到楊堅手中,悄聲的道:“隨公小心,此次入宮禍矣。”竇榮定雖然沒有見到後面天元皇帝調兵之事,可是皇帝要懲罰皇后,又怎會放過其孃家,尤其孃家還手握重權。

楊堅重重的點頭,示意已經清楚,將竇榮定和幾名宮廷宿衛請到中廳,讓人捧上好茶:“諸位天使稍待,容本公沐浴更衣後,再隨諸位入宮。”眾人都點了應允。天元皇帝傳位給靜帝,自稱太上皇后,要求各大臣求見他時,必須齋戒三,沐浴更衣後方可相見,否則就是欺君。

泡在冷水中,楊堅的頭腦越發清醒,對於皇帝唯有恭順,另何反駁和辨解都會加重皇帝的猜疑。宇文憲沒有明白,入宮時和皇帝辨論,結果被天元皇帝絞死,宇文孝伯等人同樣也沒明白,將皇帝駁的啞口無言,同樣被賜死。

楊堅初時聞聽噩耗的驚懼頓消,他知道自己至少有六成把握化解,餘下四成,就只有碰運氣了。看看我是不是真有天命之相。

沐浴之後,楊堅與獨孤氏話別:“我走後,夫人趕緊派人通知睍地伐小心,若我出事,睍地伐可走突厥,你和孩子則避往南朝。”獨孤氏並沒有哭哭滴滴,臉上閃出堅毅之:“那羅廷,你放心,孩子我會安排好,至於我。若真到了那一步,則會盡起府中兵馬相救,若救不得,咱們夫便同死在一起就是。”

“好,我相信夫人,只得沒有確切消息之前千萬不能動手。”夫兩人早已發誓同生共死。獨孤氏如此說,楊堅不在相勸。

見楊堅下去後遲遲不面,幾名宿衛不安地低聲向竇榮定道:“大人,隨國公是不是聽到風聲逃了?”竇榮定瞪了他們一眼:“不要胡說八道。”他心中巴不得楊堅已經逃走,以楊堅現在的實力,如果要逃出城,沒有什麼人可以攔阻,他並不看好楊堅入宮之後會平安無事。

楊堅一身新衣,渾身氣的從後來出來:“勞各位久候,這就帶本公面見天尊。”竇榮定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出了府門,低聲在楊堅耳邊道:“隨公,為何不逃?”楊堅搖了搖頭,若是一逃,他以前的基就要全毀,即使逃了出去,從此也成為一名叛逆,失去問柄天下權力的機會,哪怕只有一成的希望。楊堅都要博一博,何況此時已有六成。

從隨國公府到皇宮。這一段路程很快就走完了,竇榮定引領著楊堅走入皇帝中宮,看到兩廂侍衛林立,刀出匣、劍出鞘,殺氣騰騰,楊堅雖然路上已想的明白,此時也不心驚跳,這和兩年前剿殺齊王憲,一年前殺宇文孝伯等人毫無二致,難道冥冥之中真有報應。

只是此時想退縮也不行了,楊堅鎮定的穿過刀叢,我不是他們,未必就會死。臉上愈發平靜,在離天元皇帝十餘步時跪了下來:“微臣普六茹堅見駕。”看到女兒還跪在旁邊,楊堅心下又多了數分希望。

天元皇帝森然地道:“隨國公,你拖延至今才見駕,這是慢君,死罪,你知道嗎?”楊堅頓首:“臣知罪,本當即時進宮,只是起身時才想起沒有沐浴,怎可汙身瀆駕,連忙沐浴一遍,這才動身,以至來遲一步,當真該死之至!”天元皇帝心中茄喜:你可以沐浴後再來見我,難道三天前你就能知道今天之事,提前齋戒,那還是壞了朝規,犯有欺君之罪,看你再怎麼狡辯,若是說不出來,今莫怪我讓你人頭落地。

“既然是沐浴,那本尊就不怪你慢君之罪,可你有否三之前齋戒?”天元皇帝問完,嘴角不出笑意,旁邊的眾人都聽得心驚跳,皇帝臨時急召,誰也無法提前三便知,怎知齋戒,其實這一條自從頒佈以來就沒有怎麼實行,皇帝要急召大臣,誰敢讓皇帝等三天,皇帝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總不能讓所有的貴族都吃素,只是此時問起,卻是分明帶著殺機。

楊堅再次頓首:“自大象元年二月,天尊居天台之起,微臣便齋居素食,以備天尊非常之召見,至此素食已有一年又三月。”這一回答大出眾人意料,天元皇帝也不驚異,:“你吃素一年多了?”

“是,臣沗居大前疑,天尊垂詢的事自必多於旁人,若不長年齋戒,何能應急?天尊制訂的朝規,豈能壞在微臣身上。”天元皇帝聽到此也有幾分動,護自己定的朝規,普六茹堅身為大前凝,國丈之身。素一年多,這一片忠心朝中當真是獨一無二,只是他心中依然有懷疑,莫不是楊堅哄騙自己,“你吃素一年多?當真不假,可有誰證明?”

“天尊究此事,可召普六茹慧問詢。”

“普六茹三郎是你弟弟,當然會幫你。”

“稟天尊,三郎雖是臣弟。其實歷來與臣不和,前些天正是微臣四十大壽,他們夫婦聯手砸了微臣的鍋灶。僅此一端,天尊當知那普六茹慧決計不肯替微臣隱瞞何事,普六茹三郎之順陽公主又是天尊的姑母,更不會隱瞞天尊!”砸鍋臺,那是民間鄰里吵架有深仇大恨才會如此,沒想到堂堂國丈家也如此,天元皇帝頓時有點幸災樂禍:“普六茹三郎砸你家鍋灶。那你家二弟普六茹二郎呢,他不管嗎。”

“二弟媳看到後哈哈大笑,二弟在旁不言不語,只有五郎要替微臣討公道,不過,微臣還是將五郎攔住了,三弟媳到底是皇家中人,微臣又豈能因一鍋社而計較。”五郎楊是楊堅從小拉址大,這一點皇帝知道,和楊堅要好一點也正常。楊堅的二弟媳是尉遲繁熾地姑母,天元皇帝不由看了看尉遲繁熾一眼,若說普六茹家的關係豈不是和你家也密切,不過,他連兄弟也不團結,那麼親戚之間構成的關係之網更不足恃。昨晚的猜疑頓時煙消雲散:“沒你的事了,愛卿回去吧。”楊堅卻沒有依言起身,反而重重的嗑首:“臣有罪。”天元皇帝大訝,自己說了不追究,他反而賴上了,若是說不出什麼呢,說不定本天尊就要再處罰你:“愛卿有何罪?”

“臣教女無方,以至衝犯了天尊,願受天杖之罰!”天元皇帝被動了,多麼忠貞的臣子。本天尊可比那高洋強多了:“天杖暫且寄下,卿自回吧。”楊堅只好起身,自己身上的禍總算躲過去了,只是女兒卻怎麼辦,皇帝並沒有將賜死天元大皇后的旨意撤消,萬一皇后被廢,或被處死,大勢去矣,只是此時要求情。恐怕皇帝再發怒,自己也要搭進去。看來唯有以柔克剛,讓夫人進宮哭訴。

“謝天尊,微臣告退。”楊堅走後,天元皇帝還發出嘆:“若不是此次相試,還不知國丈如此忠於本天尊。”鄭譯在旁連忙道:“天尊,即如此,不如將皇后之罪也赦免。”天元皇帝此時已無處死皇后之意,只是想到自己問話時楊麗華地反駁,到自己尊嚴被冒犯,心中依然有氣:“讓她跪著。”一出宮門,楊堅背上頓時冷汗迭出,走到臺階時差點摔了一跤,旁邊一個衛士連忙將他扶住:“隨公小心。”楊堅定眼一看,認了出來,正是兒子地那個結拜兄弟長孫晟,連忙道:“長孫郎,趕緊到本公家中,讓夫人進宮為皇后求情。”長孫晟此時已經班,他之所以沒有走,正是擔心楊堅,聽到楊堅的命令,還是擔憂的問道:“隨公,你沒事吧。”楊堅此時覺到手骨筋軟,簡直比打了一仗還累,卻顧不上自己:“我沒事,你快去,否則一耽擱,就悔之晚矣,這是我的隨身佩玉,你帶著做信物,快去,快去。”長孫晟只好將楊堅放開,接過楊堅的隨身玉佩,自己騎著快馬向隨國公府而去,到了府門,只見府門緊閉,他連忙拍門:“快開門,十萬火急之事。”大門紋絲不動,倒是旁邊的側門吱訝一聲打開,出元冑地身影,長孫曾到過隨國公府數次,元冑知道他是大少爺的結拜兄長,連忙招手:“長孫郎,這邊請。”長孫晟連忙丟掉手上地韁繩,跟隨元冑進府,小門吱訝一聲頓時又閉上,長孫晟一進國公府,頓時大吃一驚,府中已聚集了八九百名家兵,人人都身穿甲冑,手拿弓箭。

對於隨國公家的實力長孫晟頓時又認識了一層,平時整個府包括僕役只有數百人,沒想到短短時間集起這麼多,現在是白天,恐怕隨國公家的實力連二三成都沒有聚集。若是到了晚上,不知會聚起多少人,隨國公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京城肯定又是一片血雨腥風。

見到元冑帶著長孫晟進來,幾名將領模樣的人問道:“他是誰,有沒有問題?”這麼多人拿著刀箭在一起,無異於形同造反,長孫晟知道若是自己回答的稍一不對,恐怕馬上就會被身旁那些拿著弓箭的軍士成刺蝟,連忙答道:“我是長孫晟,奉隨國公之命前來報信,快請帶我見夫人。”得知有隨國公的消息,這些人雖然心中著急,卻並沒有發問,見元胄點頭,才揮手讓長孫晟進去。

獨孤氏坐在大廳之中,正在吩咐其餘幾名家將:“若隨公出事,你們馬上護送四位公子從地道離開,逃往南朝。”楊英、楊秀等人意識到今天情景不對,一個個緊繃著臉,聽獨孤氏說完,楊英馬上反對:“娘,我不走,我要和你一起去救父親。”獨孤氏‮摩撫‬了一下楊英的小臉:“乖,你們還小,記得保留有用之身,以後除非你們兄長找到你們,否則不可輕易面。”楊英身子:“娘,我已經長大了,哥哥若在,他一定不會走,哥哥能做地事,我也能做。”——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