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海量小说,在【小狐看書

封建時代官和民是兩個概念,自景泰七年後,明朝的鄉試中者數量就一直在一千二百這個數字浮動,明朝有縣一千四百二十七個,一個縣還平均不到一個新科舉人,可見舉人的地位,舉人在老百姓眼裡就已經是文曲星下凡了,進士則徹底無法想象。

和又是處女又列江湖絕譜的練無雙比起來,馬練氏完全是隻破鞋,名義上她是練家的九小姐,其實是練家收養的義女,本沒有半點練家血統,且與練家年輕一輩的翹楚練子誠暗中通姦已有積年。

在南京應天蟄伏的那幾年陳靖利用幹爺爺張永與昔年南京織造局鎮守太監吳經的關係搭上了應天府一干上層勳貴,都說閻王好見小鬼難纏,擔任中城兵馬司副指揮的馬如寶無疑是煩人的小鬼,有了練家女婿這層共同的關係,再加上陳靖這人從來都奉行「利不可獨」的信條,哪個不長眼的敢去騷擾慶福幫的生意,這位塑料連襟第一個不答應,湖州練家又和大江盟好,陳靖的生意黑白兩道都有照應,想不發財都難!人的本質是社會關係的總和,馬如寶還有個叫趙鑑的連襟,當時的職務是刑部尚書,嘉靖皇帝登基後就搞出了大禮議事件,朝堂之上分成了繼統與繼嗣兩派,趙鑑雖然是繼嗣派的中堅,可對新皇嘉靖也算是死忠。

發```新```地```址5x6x7x8x點.c.0.m即便慕容芷當下的身份不是江東歌絕蘇瑾而是慕容家的六小姐,也配不上此時的陳靖,兩人間的差距太大了,能當小妾都是祖墳冒青煙了。

作為一名徹頭徹尾的緻利已主義者,婚姻這東西就是陳靖用來換利益的工具,醜如鍾無豔,妒如賈南風他都不在乎,上社會有上社會的規矩,再者封建時代男子納妾合情合理,只要不做出寵妾滅這種事情出來老丈人也不會在這方面說他什麼,陳靖去年拒絕武承恩的提議是因為他明白再有個兩年朝廷就會發生一場驚天動地的變革。

陳靖的記一直不錯,已知上輩子初高中歷史書上記載的明朝開國年份是公元1368年,這一年還是洪武元年,將之後明朝諸帝年號的存續時間加起來就能得知正德十五年乃公元1520年,陳靖通過前世所看的《大明1566》這部電視劇明確得知1566年是嘉靖年號的最後一年,嘉靖年號是明朝歷史上使用時間第二久的年號,長達四十五年,一減就能得出公元1522年就是嘉靖元年這個確定結論。

假設歷史的進程不可以被改變,陳靖就得出了這麼一個恐怖的結論:今上正德,至多還有一年零八個月的時間可以蹦躂了,儘管陳靖上輩子經常鍵政,可他本人並非歷史,尤其是明史領域的研究專家,很多事情也就知道個大概,像皇帝登基、駕崩能知道個年份就了不得了,具體期就不用想了,但從新帝即位當年依舊沿用先帝的年號,翌年才會改元用新年號的規矩,能得出嘉靖肯定是在正德十六年登基的結論。

通過《大明1566》這部劇集和前世對嘉靖皇帝的信息搜索,陳靖知道這位新皇爺對武人可謂是厭惡至極,明朝文貴武賤始於土木驚變,但通過成化與正德這兩位爺孫的努力,武人的地位有所回收,武官不如狗的境遇正是肇始於嘉靖朝,並在崇禎一朝達到了高峰,圓嘟嘟竟然能擅殺同樣擁有尚方寶劍,同樣官品的江東軍首領文龍而不受懲罰,故想要在嘉靖朝混官場必需要有一個文官出身,這也是陳靖為何拼了老命也要考一個舉人功名的緣故,舉人是進入文官系統的最低要求。

陳靖就以母喪未滿三年為由推脫了武承恩的提議,忠孝二字乃封建時代的最大政治正確,太祖爺雖然明說金戈無辭,武官當為國去孝存忠,無需返鄉為父母守孝,陳靖這種無需守孝卻又符合守孝期間舉止的行為自然會得到封建衛道士的口稱讚,哪怕武承恩明明知道陳靖實在推諉,也只能說一聲好大兒。

苦澀歸苦澀,慕容芷心底也是很興奮的,陳靖並沒有將她視為以侍人的玩物,上等的揚州瘦馬以事人,中等的揚州瘦馬以才事人,下等的揚州瘦馬以力事人,以事人者,衰而愛弛,下等的揚州瘦馬一旦幹不動了說不定就會被主家打發出門,只有給主家記賬管事的中等瘦馬才能長久,這也是揚州瘦馬最好的結局了,除非腦殘,否則不會有哪家男主人會將知曉家庭內部經濟情況的女管家趕出門。

陳靖就教了慕容芷後世財會領域普遍實行的複式記賬法,慕容芷當瘦馬時可是學過記賬什麼的,一下子就看出了裡面的門道,這可比當下的水賬先進多了,顯然陳靖是真的將她視為了心腹而不是玩物,咱這是給舉人老爺當管家婆!看到自己的名次後陳靖就跟圍在兵部門前的同僚們商業互吹起來,翻來覆去就是「恭喜某兄高中」、「哪裡哪裡」、「僥倖僥倖」、「陛下抬愛」之類沒營養的話,待天空出魚肚白後就領著慕容芷回到了錦衣衛駐地。

一回來,陳靖就將臥房桌上的的書推倒摞成金字塔狀,再把藏在五斗櫥裡的八張神主牌請出,按照一世祖神主牌立於金字塔尖,奇數輩先祖的神主牌於右,偶數輩先祖的神主牌於左的方式擺放,正是左昭右穆的格局。

點上三檀香對祖宗牌位一陣三叩九拜,陳靖才朗聲道:「列祖列宗在上,不肖子孫陳靖叩首。承蒙列祖列宗福廕,今高中正德十五年武舉會試第三,特此稟告。」去年九月份初的時候陳靖念過與這類似的祭文,正德十四年是各省的鄉試年,鄉試時間固定在八月的初九,十二與十五這三天,八月屬秋天,所以會試又被民間稱之為秋闈,陳靖就參加了北直隸的鄉試。

陳靖出身的看著被自己擺在書籍金字塔頂端的一世祖牌位,神主牌正面從上到下寫著九個館閣體字:一世祖陳八一之靈位,不用說正是出自陳靖之手。

這輩子頭回聽到老祖宗的名字時陳靖就聯想到了前世盜墓小說的鼻祖《鬼吹燈》中的男主胡八一,元朝時期規定平民階層的漢人只能以數字作為名字,民間多以出生月與父母年齡之和作為取名依據,陳靖的一世祖因為出生於八月初一就得名八一,關鍵是從便宜老爹陳威寧那裡得知一世祖當年真是個摸金校尉,元朝於南方的統治在元順帝中期時就喪失了,但是這不代表群雄就會放任盜墓賊在自己的地盤放肆,陳八一所在的盜墓小集團不幸就被張士誠麾下的軍士給團團圍住,就他跑出了絕地,餘者都被斬首示眾,想來思去就投了當時剛消滅陳友諒,被屬下勸進為吳王的明太祖的軍中,後跟隨開平王常遇攻陷了張士誠所建政權周國的首都蘇州,之後又跟隨常遇北伐,徹底放棄了盜墓這門極損陰德的職業。

人不是孫悟空,沒辦法從石頭裡蹦出來,沒有陳八一這個陳家的一世祖,也就不會有陳靖這一世的轉生,陳靖此時的文成武就與這位活躍在一百五十年前的老祖宗脫不開干係,元上都被常遇率領的大明天兵揚了後改名為開平衛,陳八一就成了該衛所的一小兵,陳靖所依賴的龍象般若功與小無相功正是得自他在元上都的劫掠,這是武的。

至於老祖宗給予的文的遺產,那就是開平衛給了陳靖附籍的機會,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明朝的人口動,便出現了人與原籍分離的情況,讓這種人千里迢迢返回原籍參加鄉試顯然不現實,就出現了附籍科舉這種情況,簡單說來就是科舉移民,明朝每個省份的舉人名額不盡相同,名額最多的當屬順天與應天所在的南北直隸,都是一百三十五個名額,但問題來了,南北直隸的人口可是天差地別,明朝的人口統計一直有古怪,陳靖利用錦衣衛經歷司經歷的身份看過一些人口資料,朝廷的在籍人口和洪武二十六年的統計沒啥大變化,都是六千萬,也只好相信這份一百二十年間沒有這麼變過的官方數字,北直隸在靖難前曰北平布政使司,人口將近一百萬,同時期的南直隸則有人口一千萬。

同樣的名額不同的人口,就導致了北直隸的秀才考中舉人的難度只有南直隸同行的十分之一,山西的鄉試也卷的,四百萬人口只有六十五個舉人名額,還不到南北直隸名額的一半,陳靖這一支乃是陳家嫡系,祖上是在景泰年間移到大同衛所的,旁系就一直留在內遷的開平衛繁衍散枝,陳靖就利用錦衣衛可以附籍的特權將籍貫落在了不知道隔了多少代的本家戶籍上,登科錄給予這種利用錦衣衛特權參加科舉人士的籍貫標籤是錦衣衛人,有別於民戶,軍戶或匠戶,前世陳靖就慨自己要是生在京滬呀肯定能上top2,轉生後這個夢想得到了實現,學法的人最喜歡乾的事情可能就是鑽各種政策法規的漏了,就以京爺的身份參加了正德十四年北直隸的鄉試。

正德皇帝發兵討寧賊的時間是八月二十,八月十五正好是鄉試的最後一天,要是早幾天發兵他可能就沒有機會完成最後一天的考試了,結果就是以吊車尾的名次成了北直隸的新科舉人。

陳靖的運氣可不是一點點,而是億點點,大宇宙意志為了讓他能合情合理的考上舉人可謂是煞費苦心,轉生前陳靖對於明朝科舉的理解並不多,就知道秀才,舉人與進士的身份劃分,再具體的他就兩眼抓瞎了。

轉生後才知道科舉的門道居然那麼多,首先是身家清白,這個清白可不是五百年後的直系親屬無刑事犯罪記錄,指的是家庭出身,樂戶、疍家、賤民這等出身之人是沒有資格參加科舉的,而且明朝的戶籍是父傳子,子傳孫的,祖上啥出身後世子孫就是啥出身。

陳靖祖上是軍戶,身份這一關就過了,要通過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才能獲得秀才的功名,參加縣試的學子要有五個人來給他作保證明是本人,其中百姓四人,秀才一人,到了府試這一關則要再加一名秀才做擔保人,便宜父親的從六品試百戶的身份讓陳靖能找到秀才來做保人。

科舉一途對於絕大多數來說最大的障礙還是錢,陳靖曾經算過考上舉人的經濟成本,最廉價的七連紙在山西差不多就是一枚銅錢一張,想要練出一手漂亮的館閣體每天不寫個二三十張紙是不可能的,一年光是花在紙張上的銀錢至少要十兩銀子,筆和墨水也是耗材大戶,最便宜的筆也要半兩銀子,十天半月寫禿一支乃稀疏平常之事,松煙墨是墨錠中最便宜的,所謂松煙墨,就是以將松樹木材點燃生煙,將煙凝固為墨,一塊要半兩銀子,再加上其他書籍,一年少說要用五十兩銀子,一戶五口之家一年維持溫飽至少需二十兩白銀,所以說科舉本不是對老百姓開放的,至少也是個小地主才能去參加。

這些是硬件的必然開銷,單單是去私塾學個常用字是不可能考上秀才的,至少要請個秀才級別的西席才有可能衝擊童生考試,請一名全職西席就不是小地主能負擔了的了,所以科舉一般都是以宗族為單位,從族中孩子中挑選聰穎之輩來培養,得了功名的子弟則要回饋宗族。

這就是江山原文中王動父親為何同意李逍遙收他獨子為徒的緣故,原文是這麼說得:父親雖是老實人,卻是個明白人,在師父要收我為徒的時候,就立刻看到了鋪在我面前的那條金光大道。

他毅然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故土,忍受著思子之苦,全是為了我。

陳靖父親陳威寧是試百戶,已經脫離了大頭兵的範疇,是軍爺地主了,手下有五十多個軍戶家庭供他血,太祖高皇帝設立了衛學,讓衛所軍官子弟能免費學習文化知識,陳靖科舉之路上的軟硬件障礙就沒了。

衛學的教習也是山西人,但不是大同本地人,而是來自本省西南的解州一帶,這地方正是武聖人關二爺的老家,武聖人喜歡讀秋,於是這位教習也就讓衛學中的學生們將《秋》作為本經。

本經可是明朝科舉的特,每位考生在報名時要從《詩經》、《尚書》、《禮記》、《周易》、《秋》五經中確定一經作為自己的專方向,考試時寫四篇以這部經典中析出的句子為題的經義文章,在京師舉辦的會試中,總分第一被稱之為會元,單科第一名被稱之為五經魁首,陳靖也是此時才明白前世酒桌上划拳的五魁首就來源於此,被孔老夫子評價為「不學詩,無以言」的《詩經》是最熱門的本經,選《詩經》為本經的學子在數量上吊打其他四經,《禮記》和《秋》是五經中的冷門,報考人數很少,陳靖在中舉人前做過一個蛋疼的統計,順天府歷次鄉試中舉的秀才只有百分之六選了《秋》為本經。

舉人和進士的錄取規則正是基於五經的報考人數,假設某年順天府鄉試的秀才都平均報了五經,那麼就會出現會五科各有二十七名中舉的情況。

冷門意味著競爭壓力小,十個取一個和一百個取十個在概率上是一樣的,但前者只要打趴九個競爭者就能上岸,後者要幹趴九十個才行,相對難度一樣但絕對難度不一樣。

兩年後的嘉靖元年,陳靖以過來人的身份旁觀了應天府的鄉試,應試秀才的報名信息並不是什麼不可告人的核心機密,因為和李逍遙的緣故,陳靖就特意關注了一下王動的本經,正是報考人數最多的《詩經》,與依靠冷門《秋》上岸的他本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次鄉試中榜舉人的本經分佈和順天府的差不多,以《詩經》為本經者五十六人,以《易經》為本經者三十九人以《尚書》為本經者二十八人,以《秋》和《禮記》為本經者各六人,共計一百三十五人。

這又是穿越者與天命者的一大區別,王動完全就是五百年後典型的靠硬實力上岸的江蘇卷王,是做題家的代表,陳靖則是通過迭buff的方式中了舉人,尤其是科舉移民這一項,直接將難度降低了九成,一個硬解一個鑽空子。

告祭完祖宗八代自己中了武舉第三名這件事情,陳靖就想著天大亮後拉著慕容芷去秦淮河邊的孫楚酒樓來個一醉方休。

孫楚酒樓的大名陳靖剛到應天府就從當地幾個絲錦衣衛的嘴裡得知了,這家酒樓可是老字號了,可以追溯到西晉時期,當時的金陵太守孫楚常呼朋引伴來此詠吃酒,店老闆隨後就把酒樓更名為孫楚酒樓,真正讓這家酒樓名聲大噪的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他在寓居金陵天慶觀西園時常在孫楚酒樓豪飲賞景,棹歌秦淮,孫楚酒樓與黃鶴樓一般,都是因人而名。

相較於孫楚酒樓這個本名,陳靖更喜歡世人給它的另一個別稱「太白酒樓」,這段時間他不僅在追尋東晉名相謝安的足跡,也在追尋李白的痕跡,除了經常來的這處孫楚酒樓,還有鳳凰臺遺址,上輩子陳靖只知道《登黃鶴樓》這首詩,畢竟這篇屬於中高考的背誦篇目,中高考的古詩文默寫他都是一分沒失,去了位於城外鳳台山上的鳳凰臺遺址,方知李太白的《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長安不見使人愁。

鳳凰臺遺址上的詩詞石刻中能觸動陳靖的只有第二句,李白是在唐玄宗的天寶年間寫下了《登金陵鳳凰臺》,前推五百年正是三國時期,五百年則是吳宮花草埋幽徑,陳靖的靈魂來自於五百年後的工業時代,就一直想知道自己怎麼一閉眼一睜眼,靈魂就回到了五百年前的明朝了呢?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