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宅斗的老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煊大早瞧著顧廷燁和自家公爹積怨已深,若住在一起整鬧事爭吵,那時顧廷煊是幫哪頭好?幫老,得罪顧廷燁;幫顧廷燁,不孝的帽也夠嗆。

還不若住開了,想來顧廷燁和四老爺也不會再怎麼見了,到時顧廷燁念著顧廷煊過去的好處,她和明蘭常來常往的,反而能獲得更多的幫扶。

所以從一開始,她就是贊成分宅別居的。

這次談話過後,四老爺再傻,也知道矇混不過去了;又拖了四,眼看夫人依舊‘臥病在’,沒替四房和五房說話,他也死心了;便向族中耆老放了話,他這就搬走。

於是四房也開始忙忙碌碌的收拾起家當來了。

幾十年糾葛在一起,財務要分割清楚,家僕要捋清干係,該帶走的帶走,該留下的留下;一通雞飛狗跳,一時間,顧府頗為熱鬧。

秋光正好,空氣乾清新,開開的敞著扇窗,明蘭斜倚在柔軟的淺紫雲紋枕上,捧著一盞溫溫的雪梨窩冰糖銀耳羹,一勺一勺慢慢舀著,嘴角晚出一個淺淺譏誚的笑容。

她雖見過已過世的顧老侯爺,但想來他定是個仁厚慈愛的大家長,所以才會把兩個弟弟一直護在羽翼下,到今這般天真無知。

這兩位叔父,一個蠻橫無賴,只會窩裡橫,一個自命清高,目下無塵。

他們倆但凡有一個老道的,在顧廷燁崛起的那一刻,就該想著如何冰釋前嫌,如何小心賠罪,如何把過去的恩怨抹平了才是。他們倒好,一味的逞長輩威風,既想著利用人家,又想著維持面,結果……嗓門再大管什麼用,顧廷燁甚至無需動手,他們就吃不住了。

在強大的力量面前,他們的張牙舞爪顯得何等虛弱。

況且,這次要求分宅居住,顧廷燁是佔著理的。

天朝上國從秦漢起,以儒家立說,就講究一個‘權力終端的唯一’。

這個理論放在國家層次上,就是‘天無二,國無二主’;放在後嗣問題上,就是嫡長繼承製;放在婚姻上,就是一夫一多妾制。

古人通過無數血的教訓,清楚的認識到,一旦權力終端被分散了,那麼接下來的就是無休無止的紛爭和麻煩。所以從漢景帝到漢武帝非得削藩不可,把他的叔叔伯伯堂兄堂弟堂侄來回和諧了十幾遍,讓他們徹底老實。所以花心的古代男人主動制定了妾規則,用禮法規矩來約束自己,讓內宅處於正室的管理之下,才能安心在外,以免後院起火。

而分家也是這樣。父母在時,兒們可以不分家,因為作為一家之長的父親,有足夠的權威處理家族內部的矛盾;兄長在時,弟弟們不分家,也是因為有‘長兄如父’的說法;可是等到連兄長也過世了呢。

當侄成為一家之主時,如果叔叔們還留在家裡,一旦家族內部發生意見不合時,按照宗族禮法,侄有決定的權力;可按照尊老的風俗,侄應當尊重叔叔的意見。

於是,權力終端就會發生破壞,這對一個家族十分有害。

因此四老爺賴著不走,是得不到任何禮法上的支持的,加上顧廷燁今的權勢,可以說,四老爺必敗。顧廷燁甚至都不用做什麼,只要冷眼旁觀就行了。

真正的麻煩是夫人。

她一向風評很好,即便有人懷疑她的居心,但若她以長嫂的身份出來哭訴,一副楚楚可憐,害怕繼薄待欺負的模樣,向族中耆老苦苦哀求留下兩位叔叔,那才是難辦了。

“這單買賣,咱們得先和那位做了;後頭的,不是問題。”顧廷燁英俊的面龐晦澀難測,幽深的眸似海般,透著無盡的冷漠。

等待,一步步看著,直到夫人縮脖不再管這事時,其實是表示她已默許了;這時,顧廷燁才提出分宅別居。不用自損八,他就要傷敵一千。

他生來一副暴烈剛猛的直,塵世如沙,至柔至韌,多少坎坷磨難,才慢慢把烈火冰河研磨成了深淵般堅忍耐

“你正了,陰毒的伎倆怕防不勝防。”他在她耳邊絮絮著,目光似海般沉靜,又憐惜又不忍,“人多,就事多,待去了這些雜七雜八的,你慢慢理清便是。”小狐看书最新域名www.xiaohuks.com明蘭她知道他在擔心什麼。他擔心護不住她。

她心頭一片柔軟,伸臂去抱他的脖,緊緊貼著他微帶刺茬的面頰,溫暖到心裡去了。

在宅斗的道上,不夠天分的她,還有很多需要習呀。

※※※※※※作者有話要說】不要說左右丞相什麼的,他們不是權力終端,朝廷需要制衡,但權柄最後只能落在一處,為此,宗室,後,攝政,朝臣,還有外戚,此起彼伏的鬥爭。

但家庭內部不能搞這套,兩個正室老婆,搞制衡,立刻家庭紛亂了好不好。

不要說秋戰國時代的種種奇聞異事,類似晉公的賢惠老婆們互相讓來讓去正室的位置,還有公的女兒讓賢給大老婆什麼的。

事實上,那會兒因為繼位制不明確,血雨腥風的及其厲害,兄弟互相斫殺簡直是家常便飯。

只說秦漢之後的中國,一夫一制基本確立了。

但古代還是有平這個說法的,但除了個別特殊情況外,大多發生在商賈之家。

因為古代通不便利,商人需要來回奔波,到處置辦店鋪之類的,於是就需要多幾個管理,這個在兩宋時比較行。

中國最後一個把平制發揚光大的是胡雪巖同志。

他因為生意越來越大,無法信任職業管理人的情況下,便信任小妾,納了很多巾幗英雄,幫著管理各處生意,大家不分大小,和平共處。

但是,事實證明,老祖宗的話是對的,在胡雪巖敗落之後,他僅剩的家產也因為妾爭奪,亂成一團,連最後復興的希望也沒了。

相比之下,繁盛了幾年的晉商似乎更有發言權。他們就堅決摒棄平這個說法,有些家族甚至連納妾都是不許的。

現在看來,‘娶娶賢’這句話。

其實從一開始,古代就把定位為家庭共同管理者的角,而不是單純的相夫教。...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