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7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樣依依不捨地說:“朕還要在各處糧莊安置一番。朕已經下旨樞機處推舉下一任西北督軍事的人選,小衣,待朕回京,你回來替朕掌管羽林衛可好?”衣飛石几次放話說要回京給皇帝守宮門,底下人多半都不相信。
開玩笑,你在西北就很可怕了,還想在皇帝臥榻之旁酣睡?還想攥著皇帝全家命門?
衣飛石向來是個謹慎的人,不確定的事從來不肯輕易放話。這一回卻一反常態,幾次向外界提及他要替皇帝“守宮門”的事,一是在底下人跟前表示,他和皇帝君臣信重沒有任何猜忌,二則是他在提前一步替皇帝扛事。
皇帝跟羽林衛將軍張姿不大對付,張姿又是太后心腹。
衣飛石總有幾分摸到了皇帝的子。
皇帝看上去簡單暴,剛愎自用,其實,他很多事情上都選擇了妥協。
治大國若烹小鮮,若沒有絕對的把握,皇帝不會輕易出手。
但是,衣飛石也很清楚,皇帝的妥協都是暫時的。力量不足以泰山壓頂時,皇帝會擱置爭議笑臉人,粉飾得天下太平。一旦積蓄了足夠的力量,但凡前釁猶在,泰山瞬間就會掉下來。
換句話說,張姿就是皇帝遲早要搬開的一塊石頭。要搬這塊石頭,皇帝與太后必然要起衝突。
理智告訴衣飛石,他不該摻合這件事。
他的身份太,他如果能從西北安安穩穩地退下來,最好就是不再掌兵,領個閒差,諸事不管,太太平平地混過下半輩子。
可是,他不甘心。
皇帝描繪的盛世畫卷之中,若沒有他濃墨重彩的一筆,活著還有何用?!
他要向皇帝證明,他有價值,他仍舊堪用。無論什麼時候,他都願意為陛下衝鋒陷陣,充作馬前之卒!只要陛下願意用臣,臣不恤聲名,不惜此身。
——羽林衛是我向皇帝討的,不痛快就衝著我來。
他用驕兵蠻橫的姿態,提前一步消弭了皇帝與太后的衝突。太后再有多少不痛快,天下也只會議論挾功自傲的衣飛石,不會議論是皇帝忘恩負義輕怠了負有扶立之功的太后。
這也是他在滅陳改制之後,第一次對皇帝進行的試探:回京之後,我仍掌軍,可否放心我?
謝茂一開始也是打哈哈,開玩笑,好啊,卿來替朕守宮門吧,朕天天給卿燉大骨湯,若是拿著了耗子,朕另外有賞。逗得衣飛石嗷嗷張嘴就咬。
今天是皇帝第一次明確地答應,你回來,羽林衛就是你的了。
你回來,京城仍有你的位置,朝廷仍有你的位置,朕的身邊,仍有你堂堂正正的一個位置。
衣飛石可憐巴巴的眼神瞬間綻出一縷驚喜的光華,摟著皇帝脖子的雙手不住晃悠:“好,好!臣謝陛下,臣跪候陛下宣召!”太平五年三月末,謝茂車駕離開天從鎮,衣飛石領兵送行八百里,於口子山拜別。
第120章振衣飛石(120)謝茂將幾個糧莊試點一一走遍,真正回京時,已經是太平五年秋天。
作為一個皇帝,在非戰時,他離開了京城整整一年,徹底撂開了朝政。太后臨朝代行硃批,內閣與樞機處運轉良好,除了西河之事,京城拿不定主意奏至皇帝御前,其餘諸事樣樣妥帖。
固然是因為謝茂挑選的閣臣、樞臣不愛鬧么蛾子,也是因為太后能控制住大局。
像謝茂這樣沒有子嗣的皇帝,有個聰明睿智的親媽能幫著守住京城,簡直是史上罕見。
回京時,百官郊。
為撫群臣,謝茂是
於華池宮賜宴。
文武兩班列在最前頭的就是陳琦與衣尚予。衣尚予一向懶散,大小朝會經常告假不至,但是像皇帝回京這樣的大場面,他是肯定要來的——再不來就太狂妄了。
他的到來讓所有人都鬆了口氣。
皇帝和定襄侯在西北放了大招,先是定襄侯平調基層軍官,自己打破了由上至下的鐵軍序列,隨後皇帝准許西北軍在陳地轉軍戶,賜田固土。短短一年時間,西北軍就從十萬鐵騎變成了紮在故陳大地的七萬軍戶。西北督軍事行轅僅剩下三萬人。
依著北地舊例,就算西北督軍事的裁撤,這三萬西北騎兵也不會被轉籍軍戶。
按皇帝新規定的邊軍治軍條例,樞機處已經推舉出新一任西北督軍事人選——東夷公夏侯朗。
只等皇帝回京親自下旨任命付勘合,夏侯朗就會走馬上任,去三江城把衣飛石換回來。
朝廷對衣飛石這樣的功臣也不會虧待,賜爵封公是應有之義,問題是,回來了擱哪個衙門?朝臣商議是供奉在樞機處嘛,反正那都是武將,一幫子老頭兒天天告假假裝身體不行,正需要小衣督帥這麼力充沛的年輕人!
皇帝的安排卻讓所有人瞠目結舌。
皇帝的意思是,樞機處已經有鎮國公這樣的軍神坐鎮了,父子倆同坐一個衙門也不大好共事。這樣吧,朕覺得可以讓定襄侯到內閣參贊參贊,學習學習。
——讓武將進內閣?
所有人都覺得很荒唐,又沒有人敢和皇帝拍桌子。
是皇帝獨自一人和衣飛石談妥條件,兵不血刃收繳了衣家兵權。
如果入內閣就是皇帝給衣家的補償,想想如今處於半退隱狀態的鎮國公,再想想衣家在文帝朝、衣飛石在本朝對天下的貢獻,也沒人覺得皇帝做的事太離譜。內閣裡幾位老狐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