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抱布貿絲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詩經。衛風。氓》百花爭豔,光四溢,豔波盪漾…

眾王妃還算沉穩,坐在席中吃酒閒話,低聲竊笑。年輕的公主們卻沒有幾個坐得住,與一眾年輕親王圍在一起跳起了胡旋。胡旋之舞在唐代上自王孫貴族,下至婢妾僕伕,都能圍轉幾下。廳中一片騰挪跳躍,歡聲笑語…

其中高陽公主和永嘉長公主最為搶眼。二人的靚麗在眾公主中數一數二,大膽放也是數一數二。高陽公主穿了紅的縵衫,半臂外,輕紗披肩,玉頸粉。永嘉公主著紫襦衣,藕絲羅裙,一對酥聳起,隨著舞姿上下跳躍顫動,最是令人不忍細睹…

不過眾親王卻是視而不見。如同現代人看慣了大街上的**粉臂,反而不會專門注意。而且“同姓不能為婚”的禮法,在古人心中深入骨髓,對自家姐妹窺視被視為最為不恥之事,因而眾親王或許會向王妃中的靚盯上幾眼,但對同族共姓的眾公主卻無半點興趣。眾駙馬以及眾長公主的子侄之輩,卻大不相同,不少人眯起雙眼,盯向場中,看著這一對美人之花微笑不已…

幾個年長的公主圍坐在一個年輕的老美人身邊閒聊。說她老只是因為她的確年事已高。說她年輕,實在是因為她的面容與她的年齡大不相符。神堯皇帝高祖李淵的同母胞妹,少說也已有七十多歲。老人不興被問及年齡,雖然座中不少人心中疑惑,卻也沒人敢問。

從面容上看去,同安大長公主不過五十歲左右模樣,臉上有些贅,卻十分“福態”反而顯得年輕。鋁粉敷面,潔白細膩,幾乎看不到皺紋。小山眉,胭脂暈,額上梅花金鈿,腮邊月牙斜紅,盤雲髻,金步搖,袒領大袖衫襦,曳地長裙半拖…

楊悅不由暗讚一聲,不愧是獨孤氏之女(李淵的母親正是一門三後的獨孤信的女兒),此時尚且美不勝收,年輕之時更當如何?

老美人喜歡熱鬧,看著眾人玩樂,面上出開心的笑容。

“前些天到府上來‘說話’的人,說到如今在長安城中有兩個人最是出名。”同安大長公主身邊坐的最近的是平陽長公主,平陽知道這個姑母閒來無事,最喜歡聽些街頭笑話,時常請街上“說話”的人到府上來講些趣聞,於世面上的雜聞趣事知道得再清楚不過。微微一笑,湊趣地問道:“不知是哪兩位?”

“一個叫做長安公子,一個叫做三車法師。”平陽長公主笑道:“這個長安公子,我到是聽說過。不知這三車法師是誰?”同安大長公主搖頭笑道:“三娘連‘三車法師’都不知道,真是孤陋寡聞。這個三車法師便是聖上親自發度牒,拜三藏法師為師的那個阿羅修…”平陽長公主笑道:“姑母說的原來是尉遲將軍的兒子,這件事情我到是知道,聽說他法號‘窺基’,怎麼卻稱作‘三車法師’?”同安大長公主笑道:“我也是聽了‘說話’人說的才知道,如今長安街頭都稱他為‘三車法師’。說是他拜師的時候,架著三輛馬車,一輛裝滿美食,一輛裝滿美酒,一輛裝滿美姬,因而被人稱了‘三車法師’。”長廣公主在一旁也笑道:“這個我也聽說過,前些子那場大雪,聽說便是這個三車法師給招來的。等到這三車法師拜了三藏法師後,大雪立時放晴,真是神奇。”

“《天下新聞》也報到過此事兒,說那不過是倒冷,自然天象…”

“怎麼可能是自然天象,如果真是那樣,三車法是拜師之前怎麼大雪不停呢?”同安大長公主反對平陽長公主的說法。

“為這事兒,豫之不是還舉行了一場‘鬥雞公益大賽’,受到聖上褒獎…”楊豫之就這件事兒最為眾人稱道,長廣公主心中得意,笑著回道:“三車法師與豫之關係不錯。三車法師菩薩心腸,因為自己招來大雪心存愧疚,因而豫之特意為他舉行了這場‘義鬥’。”

“嗯,豫之的確做得不錯。聽說這件事蜀王也有參與,幾個人還為此爭起功來?”

“那個長安公子也說是自己的功勞,幾個孩子吵得不可開…”

“‘說話’的人說那長安公子最是了得,連三藏法師都被他問難,對他十分讚賞…”同安大長公主見提到長安公子,點頭說道。

平陽長公主笑道:“這個長安公子的確是個奇女…奇才。”平陽長公主原本要說“的確是個奇女子”半路上打住,改成“奇才”

“長安公子到底是何須人也?‘說話’的人也說不清,好似是從哪裡一下子蹦出來一般…”滕王跳了一曲胡騰,回到席中喝茶,剛好聽到同安大長公主的最後一句話,哈哈笑道:“長安公子是何等人物,老六再清楚不過。姑母不如叫老六過來問問便知。”

“蜀王?”

“當然是他,他們天天泡在一起,好得跟一個人一般,關係特別…好。”滕王這個大漏勺,不住要將蜀王與楊悅的關係講得曖昧些。

“噢?快去把老六給我找來…”同安大長公主卻沒有明白滕王話中之意,更興趣於長安公子的故事。…楊悅卻不知眾人在談論自己,兩隻眼睛盯向美女如雲的廳中,看得目不睱給。

見楊悅不住盯著眾美女,眼光轉來轉去。李治不由微微一笑,說道:“風俊雅如公子者也愛美乎?”楊悅一愕,知道李治誤會,暗暗好笑,搖頭晃腦地說道:“‘食也’,孔聖人尚不遠女,更況我乎?”李治笑著搖頭道:“孔聖人怎會也是好之人?柳下惠坐懷不亂豈非君子之行乎?”

“孔聖人言道‘吾未見好德如好者也’,可見孔聖人深知德與之間的關係。”

“什麼關係?”

“好而無德乃獸,無而好德乃是佛,好德而又好才是人也。”李治聽了更加大大地搖頭,笑道:“孔聖人這句話說的是,世人好德不象好那般,如果好德如好那樣,世間必然大治。”楊悅也大大地搖頭:“好乃是人之本能,好德乃是人之倫理,需要後天培養。這才是孔聖人的本意吧。難道公子不近女乎?”李治笑道:“發乎情止乎禮。君子好也要合乎禮法也。”

“發乎情止乎禮。君子好必先有情才可也。”

“有情?”

“如果不是兩情相悅,便是合於禮法,行敦倫之禮不過是出於繁殖之意,與牲畜何異?”

“…”李治愕然,沉片刻,大大地點頭“公子所言及是。如果不是自己喜愛的女子,的確沒有什麼意思…”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