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八章《品三國》結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是李晨燦作過的歌曲之中,從來沒有過的覺。
以往,他的歌曲裡,或者是小清新,諸如《梔子花開》、《同桌的你》,或者是勵志,例如《海闊天空》、《朋友》,或者溫馨,例如《真心英雄》,或者極致地冷淡,例如《煙花易冷》,或者就是一種歇斯底里,例如《浮誇》。
而這一首《滾滾長江東逝水》,在旋律上,完全顛覆了之前李晨燦的歌曲類型。
那種悲愴的覺,能夠穿入每個人的心中,讓他們都
覺到了。
偏偏,大家都能夠理解,這樣的悲愴來自何方。
因為大部分來聽《品三國》,乃至於期待李晨燦在《品三國》末尾裡唱歌的人,都看過李晨燦的《明朝那些事兒》,看過李晨燦在《明朝那些事兒》之後寫的後記。
在那裡,他說,以史為鑑,本不可能。
這是一種消極的歷史觀,但在他解釋之後,大家卻又覺得這並無不妥,人本惡,或者人
本善都那樣,至少人類是自私多一些,有小的自私,也有大的自私,這樣的自私存在的一天,很多的東西,哪怕看起來改頭換面,實際上,他們換了一件華麗或者普通的衣服,卻又讓歷史重演。
仔細想想,三國裡的歷史,很多人都覺得,用這一首詞來作為結束,那是再好不過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並不是李晨燦原創的詞,也不是羅貫中原創的詞。這是明代嘉靖年間的一個遭到貶謫官員楊慎的詩詞。
楊慎是一個大詩人,也是一個大學問家。
而他的這一首《滾滾長江東逝水》,更是有力氣在中國文學史上延綿千年。也讓他本人的影響力,一直延續下來。
因為這首詞,太過於經典…
景物、人生、歷史、思索、哲學…很多種東西都被他捏在一起,最後變成了膾炙人口的這首《臨江仙》。
整首詞,基調慷慨悲壯,意味無窮,令人讀來蕩氣迴腸。不由得在心頭平添萬千慨。
每個人看這首詞,總能受到那種蒼涼悲壯,同時卻又能
覺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
覺到從中折
的高遠意境和深邃思索…
此時此刻,李晨燦演把《滾滾長江東逝水》又演唱出一種別具一格的風采來,而在總體覺上,卻又和楊慎的詞的用意。如此相合。
那種悲壯的覺。融入到了每一個旋律,每一個用詞之中。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歌詞在繼續,那慷慨悲壯的旋律,依然在繼續。
而在那屏幕上,卻沒有過多的變動,仍然是浩蕩奔馳的浩瀚長江。長江水一直在,一直在奔騰。帶走了一切,帶走了歲月,時間,還有一個個英雄的故事。
李晨燦的聲音,是大家從來沒有聽到過的覺,那種帶著憐憫,又帶著悲壯,最後形成了他對歲月的最後一絲嘆息。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因為是從這首詞改編而成的歌曲,李晨燦的這首歌,也沒有太多的詞語,就是這一首詞…
歌詞仍然延續了之前的風格,此時,李晨燦的歌聲,少了演唱《那些花兒》時候的輕柔與傷,少了《浮誇》那樣的極致瘋狂,而是帶著一種對歷史的憐憫與嘆息。一直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時候,音調高了起來,卻反而把那種情
渲染到了淋漓盡致!
詞曲、旋律在經過李晨燦的演唱之後,最終開始慢慢結束。
而畫面上的長江,仍然在奔騰蕩,彷彿人間的一切,都與它毫無關聯。
的確,它那麼浩浩蕩蕩地奔了多少年,看慣了人間的
秋更迭,見多了世上的人情冷暖,是非成敗…
多少的爭鬥,多少的努力,最終,不過只能變成史書上薄薄的一頁。
享盡了榮華富貴,見識了人間的大好時光,最終,不過只是黃土下的一堆紅粉骷髏…
冷漠,莫過於時光,它掩埋了一切,帶走了一切!
“好詞,好旋律。”當電視機裡,最後一個音符戛然而止後,多少的人,覺到
膛裡,好像堵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