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回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葉予在東京大學的演講《我在美麗的島國》之後,很多島國人都神振奮,恍然大悟。
對啊,葉君寫的三首俳句和一部《雪國》裡蘊藏的,不就是我們島國的傳統文化嗎?
它們的美,是島國傳統文化的美,葉君的作品只是作為一個合適恰當的載體,將其完美地展現了出來。
由此可見,我們島國的傳統文化還是很優秀的嘛!
你瞧,就連葉君都研究得很是深入。
這一點,從葉君的演講中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因為葉君的《我在美麗的島國》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島國文學的傳統美,這本就是一種新的、獨特的島國美學理論體系。
所有人都知道,能對島國傳統文化有這樣深刻理解的,就算是在島國文壇,也只有那麼一兩人能做到而已。
再加上葉君通島國語,那麼,換句話說就是——葉君在創作島國文學作品時,跟島國本土頂尖作家相比,沒有一絲一毫的劣勢。
葉君可是個天才,在華夏,在島國,甚至在英國,都是公認的天才,寫出來的島國文學作品比島國本土※∧作家寫出來的作品更好,有什麼好奇怪的嗎?
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所以說,不給力的不是島國文化,是島國文壇!
準確的說,是當今的島國文壇。
文化跟文壇,特別是當今文壇,那本就是兩個級別的東西。
若是在此之前,島國人覺得當今文壇如此不給力的話,必然灰心喪氣,但現在。經過“文化不給力”的一番洗禮後,大多數島國人都欣然接受了這一事實。
葉予沒有說那麼多東西,但島國人很自然地引申了出來。
那麼,問題來了——讓島國人從失望和沮喪中走出來的是誰?
是葉君啊!
幫助他們重拾信心和驕傲的又是誰?
還是葉君啊!
島國人親切地稱呼他是“島國人永遠的好朋友”!
與此同時,島國民眾之間的輿論風向也一下子變了,變得積極起來。
“在我看來。我們島國的作家應該多向葉君學習。葉君作為一個華夏人,都能對我們島國的傳統文化有如此深刻的理解,文壇的那些半吊子還有什麼理由鬆懈?還有什麼理由偷懶?他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葉予殿下不是華夏的,葉予殿下是世界的!”
“在演講中,葉君提到了和歌。其實,認真說起來,我國的和歌傳承了華夏的傳統審美意識。而和歌又是俳句的兩大起源之一,葉君能現學現賣,對俳句信手捏來,倒也可以理解,畢竟,葉君在華夏古詩詞方面非常擅長。而華夏的古詩詞說是俳句的老祖宗,並不為過。”
“在對本國文化的理解上,我國文壇的很多人居然還比不上葉君這樣一個外國人。他們真該去切腹。要努力啊!要向葉君學習!”
…
對於這些言論,就連葉予也頗為慨。
在“弱者該向強者學習”這一點上。島國人確實做得無可厚非。
或許,這與島國從古至今災難頻發有關。
葉予決定在東京大學大禮堂發表演講是有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