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皇上這次是非除掉我不可了。”他搖搖頭,又是一個嘆氣,突然神昂的說:“也好!我是武將,本來就該建立功業,報效朝廷!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我馬上出兵,就算兵敗也死而無怨。”他早該追隨先皇於地下,這些年也不用受皇上的排擠和猜疑。

“將軍。”邊花亂道:“這事非同小可,關係北萬民的生計,千萬不可意氣用事。”

“唉。”李凌又是一聲長嘆“這也是我找你商量的原因了。”

“恐怕我幫不上忙。”他同情李凌,但他知道他不能趟這淌渾水,否則他的皇帝哥哥可有機會和理由來對付他了。

這些年來,因為天災不斷,朝廷課稅嚴苛,百姓眼看都要活活餓死,為了求生存,於是有力氣的便集合起來反抗,造成國內寇四起,動盪不安,最後結合成一股極大的勢力,以強大的兵力和朝廷抗衡。

賊寇從廣西起事,一路沿著長江而下,先是武昌、安慶失守,接著連六朝古都金陵也保不住,勢如破竹的攻城略地,沿途朝廷的關隘城池如同虛設。

賊寇來得如此猛烈,而朝廷居然如此不堪一擊,情況真是出乎意料。

李凌和楊順、王成三位將軍臨危授命,兵分三路掃蕩寇,三位老將軍用兵妙又瞭解戰場上瞬息萬變,稍有閃失便是一敗塗地,因此小心翼翼的剿寇,倒也清了不少關隘,奪回了金陵。

此時北邊的燕國,卻趁著朝廷發兵剿寇、邊境空虛時進犯。

燕國雖是邊陲小柄,國土又只是一大塊貧瘠、荒涼又幹旱的大沙漠,卻撫育出一個又一個逐水草而居的部落,成就一批批擅於騎於格鬥的外子弟。

在位的文成皇帝嗜利黷武,野心很大,早巳對中原的牛肥草長覬覦已久,馬上對內患不斷的雲國進犯。

燕國太子景渾以五千輕騎叩關,輕易的奪下北邊戍守重鎮馬橋城,跟著一路南下。

雲國皇帝這一驚可是非同小可,馬上封李凌為掃北大將軍,手握兵二十萬,馬上北上抗敵。

如此一來京師空虛,若是手握二十萬兵的李凌叛變,邊束端可就糟糕至極。

因此他將李凌九十歲老母,以及一家上下三十一口全數接進宮,美其名為保護,其實是要讓李凌心有顧忌,而不敢心生二志。

就算如此,天多疑的邊束端依然放心不下,派了康三王邊水沂和康六王邊花亂督軍,還傳下一道密令,若將軍有不軌之心,先斬後奏。

還好李凌首戰告捷,一舉將燕國太子擒住,迫燕國退兵。愛子受俘,燕國皇帝投鼠忌器,不敢輕舉妄動,只得傳令退兵,並且退出雲國戍守線五百里以示和平。

這時候卻又傳來寇圍住了杭州城,情況十分危險,因此燕國一退兵,李凌大刻撥兵南下救援。

他平北、掃寇,出生人死讓他封到了一等爵,但是他心知肚明皇帝對他始終猜疑,因此平亂之後自動出兵權,以示絕無二心。

“王爺。”李凌苦笑道:“這個忙,你幫不幫得到,你我心知肚明。”在皇帝如此妒才,百般猜疑之下,別說有心人不敢亂來,就是有聰明才智的人也得加倍小心,以免鋒芒太過,引來殺機。

康六王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

他長年隨侍先皇身邊,深得先皇的心,之前先皇出征時帶著他同行,用意已經很明顯了。

先皇是要訓練他兵務,以利往後能接掌大業,畢竟局勢動盪,除了當一個好皇帝之外,還要會打仗。

可惜的是先皇在位時,為了平衡各皇子間的關係,特意不立太子,是死後才由封至三公的胡欽和手握兵權的雄乎引先皇遺詔,傳位給大皇子邊束端。

就算有皇子質疑遺詔的真實,也因忌憚雄乎手中的兵力而悶不作聲。

不知道該說先皇有先見之明,把遺詔傳給雄乎讓他保大皇子平安上位,還是大皇子有先見之明,知道要登上皇位得先掌握兵力。

總之,事已成定局,百官高呼萬歲,邊束端得到了天下。”掃北之時,若不是王爺智識過…”他還沒說完,邊花亂就笑著打斷他。

“那是將軍用兵如神,跟我可一點關係都沒有。”李凌知道他不肯擔這個功勞,又是一聲嘆息。

“王爺,我年老多病,要領軍而北已經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邊花亂這時候聽他一說,才知道原來如此,雖然早已猜到皇兄一定會派兵西北,可沒想到會是垂老的李凌領軍。

梨都位於雲、燕兩國之間,一向是兩國貿易、通的重鎮,是個非常重要的城關,裡面的居民有云人、有燕人,但更多的卻是回人。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