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於每日的平淡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行於每的平淡。一如往常,在早上七點一刻多的時候出門,好去搭上七點半去上班的工
車。此時的陽光,透過稀薄的雲層照在臉上,已微微的有了些刺眼。
這時候的道路,走的最多的,單屬騎著自行車上課的學生了。有的慢的踩著車子、有的兩個人一起邊漫談著邊悠哉的前進、有的被另一個載著,手裡還拿者豆漿包子,啃著、更有三五成群的男孩子,一邊騎車一邊議論著哪款遊戲的有趣。不知哪裡來的想念,看著他們興高采烈的從我身旁經過,突然間,有種懷念起以前上學時的
子了。
從我家樓下行至農貿市場,不過四五分鐘便可到達。這個時間段的賣菜市場,算是一天中最為熱鬧的了。如果說鎮上的其他成衣店、電器店等一些個商業店此時還緊閉著門未到開店時間的話,那麼在這農貿市場附近的各式批發店,卻是早已開始營業許久了。從菜市場的大門口經過,可以望見裡面已是人不斷了,人
穿息著。鎮上的居民此時都趕早來到這裡購買,為的是能買到較為新鮮的食物。隱約地,還能聽見賣
的大叔用刀切
剁擊墊板時發出的咚咚聲。而市場的外面,不知道是因這個菜市場裡邊的狹隘又或是擺在市場外買賣水果已成了不成文的規定,賣水果的商販總是在市場大門外路邊的一小塊地方,吆喝著叫人來買,隔著幾米便擺著輛用來放水果的搭建好的三輪車或是更為簡單的一輛用籮筐裝載著單樣水果的自行車,雖有些個喧鬧雜亂,但卻為這個鎮的生活主注入了活力的元素。
再走不過幾步,便到了公車的停靠點。按著自己算好的時間上了公
車,也許是經常準時在這個時候坐車,售票員總是習慣地對我說:“要去上班了啊”這時候的車上,總是隻有為數不多的一兩人而已,不知覺的走到左邊的中間座位,拉開窗戶,左手倚靠著窗臺搭拉著下巴,觀看著外邊行人生活的各式節奏,等待著幾分鐘後的發車。從我們鎮到縣城,雖然只有短短5公里左右路程,但為了方便更多人上車的原因,公
車卻總要在我們鎮上區區一公多里的路程緩慢行進二十分鐘左右才肯罷休,而這樣緩慢的前行,卻讓我可以更近距離地看到這個從小到大生活的地方所展現出的生機,更近距離的體會這個以前我所未察覺到的這個平凡而又溫馨的小鎮。
七時半一到,車子準時的從市場的停靠點出發了,汽車如蝸牛一般緩慢的行進,以至於外面行人騎著自行車都會不時地從行進中的車子旁邊超過。到了這個鎮的城區分界處,左拐的這條路,便就是這個鎮的東環路。這條路上兩旁的商鋪,都是些用瓦片或是編制竹又或是鐵皮做為屋頂材料所建造的屋子,經營著一些個石器加工、機磚、竹子、杉木的買賣生意,這個時間段,大都在整理著準備開始買賣而已,想必在過個半小時左右,就可到做生意的時間了。約莫走了有四五百米後再次的左拐,視眼忽地變得開闊,因為兩邊已從破舊灰白的店鋪變成了青翠油綠的種植地。辛勤的農民這時候,都已開始這一天艱辛的勞動了,而田地與水泥路的分界處,不規則的擺放著他們從別處村社騎過來的自行車,有的直立的擺放、有的斜靠著電力設施的水泥拄、更有甚至就乾脆倒著。看著他們券著褲管,帶著草慄,手挎著個籃子,彎著頂著金黃的烈
在這般的工作,不知覺的腦海中便浮現出唐朝詩人李紳所作的《鋤禾
當午》這詩,有
當今社會貧苦勞動人民與生活在社會最底層人民生活的艱辛。
公車緩緩的繼續前行。來到了這個鎮的中心小學。此時,小學生們都帶著紅領巾,結伴騎著自行車或是步行來到學校上課,有幾個家長送孩子上學後也都剛掉轉摩托車頭回去而已。透過校門,看見裡面早已不是當初我在這裡上學時的那種土黃掉漆的教學樓了,現在全都都已粉刷成雪白的了。那時候低矮而又輕瘦脆弱的芒果樹,現在已經是枝葉茂密了,可以想到前段時間開花結果的漂亮。而原來兩層而已的舊教學樓早不見了,變成了現在乾淨整潔的嶄新辦公大樓了。
車子繼續已所能行駛的最慢時速走著、走著,經過了一四叉路口。這條路,算就是目前這鎮上最為熱鬧和寬敞的道路了,算是這個鎮的中心區域了,畢竟,鎮政府與黨校都設於此。左手邊是個公園,雖說有些個破舊了,但假如在下午時段,鎮上的老人便會來到公園裡的亭子或是樹下的石桌子,著麻將、打著撲克,到那時,這邊就儼然成了個室外的老人活動中心了。而公園另一處的籃球場,此時正被
光沐浴著,假如在傍晚的下班時間,這個籃球場,可是個人口密集處,鎮上的各路好手都來到這邊打球,不管是已退休了的老人、在職的上班人士、下了課的中學生,都過來切磋球技。公園外邊的一整條凸上一個臺階的小道,等到差不多九點多十點左右,那些賣夏季
冰的人,便一攤一攤有序地擺在這條道上,已經有多年了,每每到了一年中的夏
,總是不約而同的過來經營著冰品,為這個平平常常的小鎮增添了風采的一筆,使這個鎮的晚上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甚至因此,而上過報紙。右手邊是商品房,而下面的店鋪,還未有開業的動靜,與農茂市場那邊早開的店鋪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不過,想來不多時也該開門營業了吧!公園再過去,就是這個鎮的鎮政府坐落處,樓頂還大大的樹立著鄧小平同志的深入人心的毫言理論——發展才是硬道理。
離上個四叉路口不到三百米距離,就有到了第二個四叉路口。公車繼續直走。來到這鎮上的一座小橋。這時候,當是考驗汽車駕駛員技術的時候了,為防止這座史建於八零年後期的小橋由於承受重量太大而出現危險,政府特地在橋的進出口兩側各設立石墩,阻礙大車以及運重大的車子經過此。車子小心的駛過小橋,過了這橋,就來到我們本縣市較為出
的中學了,現今國家某隊教練正是這間學校的校友,幾年前,還帶隊來到學校舉行表演賽,
得
通封鎖,整個鎮都喧譁起。學校門口,有著各種吃食的小地攤,很多學生,都在這邊吃著早餐,也許是因為快到上學時間的原因吧,吃的都比較的匆忙。正趕上課的時間,校門陸續的進去很多的學生,那種以前上學時候的情景再次的由然而生,而現在,卻離我很遠了,只是喚起了一些個懷念而已。
剛發車時候寥寥一兩人,經過行進過程中的走走停停,上來了不少的人,現在車上中部的過道也都已站滿了,已經是有些擠了,而絕大部分和我一樣,是為趕去上班的。位於我們鎮三叉路口中間的這個帆船停靠在月亮下的標誌建築,象是車子衝刺的起跑點,從這裡後,車子便由緩慢的行進變成飛快的奔馳,因為兩個鎮之間的郊區線路,已不太可能再有人會上車了。
行於每的平淡,有些個寂寞。但是,自己就是個安靜的人。在每天公
車的走走停停中,去
受這個在中國也許是數不勝數、千篇一律的小鎮所帶給我的
觸,在每天這樣的生活中,去獨自的體會生活所帶給的平凡,去找到平凡中的所蘊藏著的
彩。望著車窗外迅速飛馳而過的景物,其實,現在的生活
簡單,
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