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八章遠景規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現在整個未來實業已經進入到了一條高速發展通道,在sdram內存和gs。m手機業務的帶領下,整個未來實業現在絕對稱得上是狂飆突進。
剛過完年,位於美國布里斯班的美國未來工廠就增加了幾條生產線,其中兩條是早就已經預留好位置的硬盤生產線,還有兩條是gs。m手機生產線,不過這兩條手機生產線並不是用來生產歐洲gs。m頻段標準的手機的,而是李想為了打開中北美市場而專門生產適合於北美gs。m頻段手機才上馬的兩條生產線。
和歐洲的gs。m使用的900mhz頻段不一樣,中北美地區的墨西哥、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用的頻段是1900mhz的頻段,而且後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歐洲會增加1800mhz的頻段,而中北美地區則會增加850mhz的頻段。
雖然頻段的不同,完全可以用後的雙頻、三頻乃至四頻手機來實現,可李想不不想現在就把那種手機推出來,現在的手機市場還沒有開始殘酷而
烈的競爭,只有未來和諾基亞以及摩托羅拉三家在競爭,所以那種大殺器沒有必要拿出來。
說到手機市場的競爭,就不得不提一下摩托羅拉。歷史的慣果然是無可阻擋,即便是李想這隻小蝴蝶拼命的煽動翅膀,提前好幾年就把掌中寶的設計賣給了摩托羅拉,可摩托羅拉的發展軌跡似乎依然沒有什麼起
。
耗資龐大的銥星計劃依然看不到成功的希望,而摩托羅拉的高層似乎對於gs。m手機的關心並不如那個看起來失敗的不像話的銥星計劃,諾基亞和未來已經迅速崛起了,而且已經隱隱開始威脅到摩托羅拉目前的江湖地位了,可摩托羅拉依然在抱著那款掌中寶,竟然沒有研發出新的機型來。
怪不得前世諾基亞僅僅用了七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對摩托羅拉的超越,怪不得前世大名鼎鼎的摩托羅拉最終落了一個分拆的結果,其本原因就在於摩托羅拉那幫高管層們的僵化思維!
不過這對於李想而言絕對是一件好事,既然摩托羅拉現在還沒有醒悟過來,那麼最近這幾年就是未來實業手機部門最好的發展時期。相比於諾基亞,李想其實更不願意面對摩托羅拉。現在的摩托羅拉儘管在瞌睡中,可這個大傢伙畢竟是一個讓現在的未來實業和諾基亞都必須得仰視得存在,假如摩托羅拉清醒過來,即便是諾基亞和未來實業加起來,在移動終端這個龐大的市場中,摩托羅拉都可以輕易的碾壓未來和諾基亞的結合體!
這個時代的摩托羅拉就是這麼恐怖!
至於諾基亞,不是李想小瞧它,而是相比於98年之後的諾基亞巨人,現在的諾基亞充其量也就是算個小孩而已,未來實業一點兒都不比諾基亞差,而且比起底蘊來,李想掌控的未來實業有信心拉出諾基亞從歐洲到亞洲的距離!
這不是李想自誇,而是事實!
前世經歷過那個市場的李想非常清楚,手機市場是一個比pc機市場更殘酷的市場,pc機市場好歹還有個摩爾定律存在,十八個月的時間才會讓pc機的能翻一番。可手機這種移動終端市場,更新換代的速度那可是快得很,甚至用眼花繚亂來形容都一點兒不為過,你要是稍微落後一步,那麼立刻就會被市場所淘汰!
曾經的世界第一,因為忽略了從數字機向智能機轉變而落後一步的摩托羅拉,最終倒下了!然後接過了摩托羅拉世界第一寶位的諾基亞,因為同樣的原因,也落後了一步,因此直接被淘汰!
你的規模大,你的用戶多,不見得你就能夠一直保持下去世界第一的這種狀態,只要你的思維跟不上,那麼你的技術就跟不上市場,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被市場無情的淘汰掉!
這兩個都是李想的前車之鑑,李想又怎麼會允許未來實業的手機部門再犯這種錯誤?再加上李想擁有眾多來自未來的技術,因此有一點可以保證,最起碼在2015年之前,未來實業的手機部門絕對可以站在全世界的最巔峰!
至於2015年之後怎麼樣,那還要看具體的研發結果!
李想知道自己腦子裡存的那些東西最多也就能夠用到2015年,那時候李想也不過才四十來歲,正是一個男人人生中最好的時段。當然,為了能夠讓自己美好的人生繼續下去,現在就要開始做準備,利用腦子裡的那些知識,開始一步一步的引導手下的那幫科學家們,慢慢的研發更為先進的技術。
未雨綢繆是絕對正確的事情,李想也從來不否認這個。既然咱現在有了二十多年的經驗和經歷,那麼提前二十年就開始未雨綢繆,效果肯定是不錯的。像後世那些還沒有什麼研發成果的著名的研發項目,諸如利用石墨烯技術研發新一代片的項目等等,這些項目一旦能夠研發成功,足以保證未來實業上百年的輝煌的!
當然,像那種利用石墨烯技術研發新一代片的項目,絕對是一個耗資龐大的項目,不過相比於這個項目研發成功後給未來實業帶來的效益,那些研發資金就不算什麼了。
既然要打造一個信息產業的帝國,那麼像石墨烯這種技術的開發應用絕對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有著後世經驗的李想非常清楚,摩爾定律是有極限的,一旦片行業發展到摩爾定律的極限,那麼整個世界的發展或許就會因為這個原因而陷入瓶頸!
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來的。1965年,當時還在仙童半導體公司工作的高登。摩爾為《電子學》雜誌寫了一篇文章預提出了著名的摩爾定律,指的是在在未來的半導體集成電路中,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
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
雖然戈登。摩爾提出的這種說法被世人稱之為“定律”儘管到李想重生前這種趨勢已經持續了半個世紀,但摩爾定律仍應該被眾多學者認為是觀測或推測,而不是一個物理或自然法。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如今半導體工業採用的都是諾伊斯發明的平面工藝,就是指利用研磨、拋光、氧化、擴散、光刻、外延生長、蒸發等半導體加工工藝技術,在二維平面上製造晶體管、電阻、電容和引線。因此,要在單位面積的硅片上製造越來越多的晶體管等元器件,只有不斷提高工藝水平。
在後世,當人們享受著cpu的製造工藝從微米級別進入到納米級別,更是享受從65nm、45nm、32nm提高到目前的28nm、22nm所帶來的能提高和功耗下降等好處時,殊不知,當晶體管柵極長度小於5nm時,晶體管會因隧道效應而失效。
因此,尋找替代硅工藝的材料,便成為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儘管量子計算、生物計算能強勁,但畢竟那還是遙不可及的美好遠景。碳納米管雖然表現突出,但未來在工藝實現上,要“安頓”好那麼多小管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李想的前世,直到2004年,英國曼切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安德烈蓋姆和科斯提亞諾沃謝夫在石墨烯方面的研究,讓人們看到了新的希望。
當然,石墨烯這種東西在這個年代還只是存在於猜想中,不過李想前世可沒少關注這方面的事情,因此對於石墨烯這種技術的研發,李想還是知道不少的。
別的不說,那種用撕膠帶的方法獲得最原始的穩定的單層石墨烯,李想就很清楚。而且前世安德烈蓋姆和科斯提亞諾沃謝夫正是因為用這種最原始的方法獲得了穩定的單層石墨烯,最終獲得了諾獎!
只要李想願意,再過一兩年,等資金充足了之後,李想完全可以就展開對石墨烯技術的研發,提前了近十年的時間,而且還有李想這個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存在,想必在李想重生前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的石墨烯片技術,應該會被成功研發出來的!至於安德烈蓋姆和科斯提亞諾沃謝夫同志,對不起了,你們的諾獎沒有了…
當然,這些都是李想的遠景計劃。華夏有句古話說得好“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說的就是無論幹什麼事情都不要好高騖遠,一定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前進!因此計劃歸計劃,現實中的發展,李想還是得一步一個腳印的去做。
在美國未來工廠增加這兩條中北美頻段的手機生產線,就是李想一步一個腳印中的其中一個腳印。
用單獨的生產線來生產不同頻段的手機,要是放在後世絕對會被人恥笑的,因為頻段不一樣,完全可以增加一個片就可以解決的,也就是所謂的雙頻乃至多頻手機。就像汽車一樣,難道因為排氣量就得重新上一條汽車生產線嗎?完全不用,只要更換汽車發動機就可以了。
事實上生產不同頻段的手機是本就不用新上生產線的!
可李想這麼做,就是因為李想知道再有兩三年,全球的手機市場會呈現出怎樣的一個井噴狀態,現在多上兩條生產線,就是為了那個時候做準備!